信用风险蔓延 精耕细作保收益

2016-09-28 13:43
大众理财顾问 2016年8期
关键词: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债券

陈小慧

投资者在投资时要有大类资产配置的概念,适当增加一些收益稳定、波动性低的资产(如债券资产),可以明显降低整体组合的波动性。

受益于避险情绪升温和流动性宽松预期,6月以来,债券市场呈现回暖走势,加之当前经济疲软,整体形势在底部徘徊,通胀平稳,避险情绪驱动,短期内将继续利好债市。这让关注基金的投资者再次将目光聚集在债券基金。下半年,债券市场将会如何发展,基金有哪些投资机会?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李轶表示:“虽然趋势性机会不明显,但基本面扎实,有业绩的白马成长股可能仍是稀缺资产。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二级债基的大类资产切换优势变得较为突出,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在现阶段则可以选择纯债基金进行配置。”

信用债策略:严防踩雷

作为一名在摩根士丹利有着10多年基金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李轶在基金管理中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李轶管理的债券基金有4只,分别为大摩多元收益债券、大摩增利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大摩添利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和大摩多元收益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

在管理这些基金的过程中,李轶首先会前瞻性预判各类资产的相对价值,结合各类别资产的波动性以及流动性状况进行大类资产配置。“今年我们的重点在于信用债策略,投资上严防死守信用风险以避免踩雷。目前国内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定价不显著,这给我们提供了通过精细化信用分析为投资人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李轶告诉记者。从操作思路来看,“加强利率类债券波段操作和深耕信用分析,通过评级上移,精选信用债获取信用息差收敛的机会是为投资人获取超额收益的主要手段。”李轶说。

目前,李轶所管理的4只基金2016年以来的表现可圈可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下半年债券市场需精耕细作

针对下半年的市场机会,李轶指出:“债券市场是相对‘上有顶,下有底震荡的市场,期间可能会有黑天鹅事件引发的收益率调整带来的交易机会。因此,下半年债券基金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对波段机会的把握。”

李轶认为,整体来看,2016年债券的投资难度会加大,需要精耕细作。经济增速取决于政府托底和企业部门去杠杆之间的权衡。如果中央层面托底政策力度较大,2016年的经济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企稳,但长期仍面临一定压力。经济“L”型走势、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定调使基本面对债市影响弱化,监管风险可能发酵,信用融资大幅回落叠加美联储加息和人民币汇率问题等待靴子落地等因素,相对看好利率债的阶段性机会。由于信用融资循环出现问题,下半年低评级信用债的信用风险还会暴露,信用利差可能继续分化。

在李轶看来,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的背景下,下半年债券市场的投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出现蔓延的态势,原因主要是经济下行带来企业盈利的下滑。汇率风险方面,海外的情况是美国经济在恢复正常化的路径中,但不会一蹴而就。预计美联储2016年加息频率不会太快。英国脱欧超出市场预期,造成全球风险偏好下降,带来美元上涨压力,制约美联储加息频率。考虑在9月G20峰会前,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会大概率保持稳定。

从债券品种上看,利率债二三季度供给量较大,三季度经济可能还会有惯性,地产数据和投资四季度大概率下行压力较大,提供了波段操作的机会;而信用债近两年来陆续出现违约事件,信用风险显著升高,需要加大信用甄别力度;在信用利差非常窄的情况下,主要以持有高等级、弱周期行业的信用品种为主,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投资者如何选择债基

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下半年应如何投资债券基金产品?李轶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她指出,2016年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权益市场全年将会大概率持续震荡的行情,存在一些结构性机会。尽管没有趋势性机会,但基本面扎实,有业绩的白马成长股可能仍是稀缺资产。

2015年以来,资本市场中以银行理财资金为首的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及国内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使市场波动较大。居民理财更加依赖于机构投资者相对专业的投资能力,而类似公募基金等投资机构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分析更加专业和密集,投资操作也越加频繁,在几类大类资产中不断进行切换。因此,二级债基的大类资产切换优势变得较为突出。

而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在现阶段可以选择纯债基金配置,尤其是风格比较稳健的品种。对流动性要求不高的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定期开放债基,由于采取封闭运作,定期开放的模式,封闭期内规模稳定有利于获取较高收益。此外,由于全年市场的波动性更加明显,不仅要优选具有较好长期业绩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还要格外重视基金经理的风控能力和对净值回撤的把控能力。

猜你喜欢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债券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债券市场的久期分析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