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对肺心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6-09-28 06:41沈维艳
陕西中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肺心病血浆中医药

沈维艳 李 伟 王 成 杨 燕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安康 725000)



中医辨证施治对肺心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沈维艳李伟△王成杨燕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安康 725000)

目的:研究中医药对肺心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84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规范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辨证施治,并配合穴位贴敷。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周、2周分别检测血浆炎症因子IL-6、IL-8、TNF-a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后1周及2周与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1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周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肺心病发病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相关性,中医辨证施治可有效、迅速的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主题词肺心病/中医药疗法炎症辨证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1]。老年人多发,最终后果导致心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属祖国医学 “肺胀”范畴,病机概要为上实下虚,病位主要累及肺、心、肾。中医中药治疗肺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确切的疗效。现选取我科近1年来收治的84例肺心病患者,通过检测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初步探讨中医药对肺心病治疗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84 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9.4±3.2岁;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70.8±4.1岁。

纳入标准均按照第八版《内科学》诊断标准确诊,主要参照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1979年广州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会议修订标准,全国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工作会议阻塞性肺气肿诊断标准,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超声心电图诊断标准。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其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年龄为40~90岁;发病有受寒病史或因天气变化的诱因;患者愿意接受试验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对口服中药汤剂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有严重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入院时即昏迷、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肺性脑病、肺栓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第八版《内科学》推荐标准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配合中药汤剂内服,并给与穴位贴敷。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控制感染,根据既往病史及微生物培养检测结果选用抗生素;控制呼吸衰竭,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或静脉注射,并予氧疗、祛痰止咳等对症,必要时无创通气;控制心力衰竭,根据前期治疗反应适时选用利尿剂、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扩张剂;防治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等的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配合中药汤剂内服,并给予穴位贴敷。辨证分型及基础方选择:痰热壅肺型,麻杏石甘汤;痰浊蕴肺型,桑白皮汤;气阴两虚型,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阳虚水泛型,真武汤。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周、2周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ELISA试剂盒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操作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疗效标准主要观察两组对象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经治疗后炎症因子下降时间、下降幅度的组间及组内差别,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肺心病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各组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治疗组与观察组之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两组内治疗前后血浆炎性因子的比较本研究发现,两组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8、TNF-a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后1周,且随着治疗的进行和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及相关化验室指标的变化,血浆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下降,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血浆炎症因子是肺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对照组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2周比较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1周血浆炎症因子即降至较低水平,治疗后2周与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两组间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比较研究发现,两组间患者治疗前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相当,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周,治疗组与观察组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之间差异缩小,提示肺心病治疗中早期加用中医药配合治疗可缩短疗程,增加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间血浆炎症因子比较(pg/ml)

讨论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有反复发作、渐进渐重之势,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2]。在肺心病的发病机理中,往往存在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病的发病机理是长期肺病反复不愈,肺气亏虚,久之累及脾虚失运、累及肾虚失于温化、摄纳,脾肾阳虚水饮上凌于心,心阳亏虚。肺脾肾虚水液代谢失常产生痰饮,阳气亏虚推动无力产生瘀血,而痰、饮、瘀血又阻碍气机、阻滞气道而加重咳喘[3]。现代医学认为炎性因子在肺心病的急性加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介导了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发生,参与了整个病理生理的过程[4]。其中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是目前公认的炎性介质,其机制与感染因素高度相关,感染发生后促使肺泡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介导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同时,也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医对肺心病的证型分析已经较为成熟完善,研究发现,肺心病中医证型与炎症介质具有高度相关性,痰热壅肺型患者IL-6、TNF-a含 量 较 高;IL-8含量最高为阳虚水泛型患者[5]。表明以炎症因子作为评价肺心病疗效的指标是客观的。有研究发现,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说明中医药疗效确切[6]。本研究发现,肺心病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经中医联合治疗之后,其下降趋势较快,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客观指标说明中医药对肺心病的确切疗效。另有研究提示益气活血法联合健身气功锻炼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从而达到更好地改善肺功能目的[7]。《济生方》 云: “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咳不喘。” 说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与本病发作密不可分。在本病的治疗中,谨遵中医基础理论,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是治疗的关键,与西医的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利尿减轻心脏负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肺心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一定的优势,临床工作中应该树立信心,发扬中医药,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M].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0-111.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2-113.

[3]杨明高.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中医治疗思路探讨[J].四川中医,2015,33(11):29-31.

[4]汤跃武,李良志,毛良平.难治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炎症介质的变化[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6):401-403.

[5]王萍.肺心病中医证型与炎症介质相关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2):98-99.

[6]彭磊,陈红英,陆剑豪.益气活血法结合中医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36(11):1453-1456.

[7]仇卫锋,刘佳,向宗兴.温阳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5例[J].陕西中医,2016,37(2):185-187.

(收稿2016-05-11;修回2016-06-08)

R56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6.09.006

猜你喜欢
肺心病血浆中医药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