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铭
◎雪儿
◎吴兴
主题5善良
[导言]
善良,是人类的美德,是光辉人性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精神和道德的重要品质。善良如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良似灯,生生不息,不仅能照亮他人的人生路,也是为自己留下的路标。如果让善良的花儿灿然绽放,会让世界充满仁爱,让岁月满溢温馨。
◎王清铭
以前乘车时,常遇见老弱病残者,我不太习惯让座,只是偶尔让一两次。不是我不想让,而是当时心里在想:车上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我让座呢?相信乘客多数也想让座,但大部分的想法跟我相似,因此有时,白发苍苍、背影佝偻的老人站着,我们兀自坐着,不敢往他们站立的地方望一眼。心理学家曾把这种冷漠心理称为“旁观者效应”(也叫责任分散效应)。
后来这种想法逐渐改变,特别是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乘车很不方便,一手要抱孩子,一手腾出来拉扶把,路程平坦时还好,一旦道路坎坷或刹车,人就像汪洋中颠簸的孤舟。很幸运的是我几乎每次都遇见主动让座的乘客,有一次一位让座的女乘客自己手提大包小包的行李,车子一晃动,她就跟着晃动,让我很过意不去。由此想到其实也有一部分人跟我以前的想法不太一样,他们心里一定在想:我不让座谁让呢?有这种想法的虽然还不是很多,但至少说明,善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田上萌芽了。
旁观者也是当事者,两者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就相互转换。如果我们一直当旁观者,不去助人,那么这个社会会变得像我们所诅咒的那样冷漠无情。
自此以后,我遇见老弱病残的乘客,一般都主动让座,而且好几次,我发现主动让座的并不只是我一个人,善的种子不仅发芽,而且长出了枝叶。
我相信善的种子会不断破土而出,长成树,再连接成一片树林、森林,净化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经常说,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在乘车让座这件小事上,让我具体地感受到了这个道理。我们给别人让座,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一定也会有人给我们让座。每个人都有衰老的一天,现在我们为老人让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将来老了的自己让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别人自然也会这样做,这样做其实也是间接帮助自己。近来我常想,所谓的善和爱心,不是虚幻的,它们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孟子说人有“四心”,也就是四种善的本性: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善最早往往是朴素、自发的,人人都有善心,就看我们能不能将它发扬光大。让座是小事,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也是仁的开始。如果我们将它扩充到其他方面,善就开出了美丽的花,结出甜蜜的果。
为别人让座,其实也是为自己让座;帮助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帮助自己;助人助己,不去等待别人的春天,播撒善的种子,我们的春天就会来到。
选自《广州日报》2015年4月11日
点读
谁说行善只是付出,其实行善也是收益。为别人让座,就是为自己让座;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良不是单向的,温暖别人也能温暖自己。
◎雪儿
雨还在“哗啦啦”地下着,我们乘坐的列车困在这荒山小站已8小时多了。据说前方道路塌方,正在抢修,何时通车还是未知数,而列车此时的给养已严重不足,我们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困境。车上到处是乘客的谩骂声及孩子的哭闹声,听起来让人烦躁和心焦。
正无望间,站台上开始出现三三两两挎着竹篮、端着脸盆兜售物品的山民,有玉米、馒头、鸭蛋、方便面。看到这些奇缺的商品,列车窗口两旁“呼啦啦”地围了好多人。
鸭蛋5元一个,玉米5元一个,方便面6元一包,火腿肠7元……一听这价格,不少人立即吵着嫌贵。山民也不多说什么,挎起篮子就要往后走,这边又慌慌地叫住,抱怨着、嘟囔着极不情愿地掏钱购物。
我所在的车厢稍后一些,山民走不到这里就被前面窗口的乘客围住,身边的乘客也几乎全跑到前面抢购去了。我正犹豫着要不要也去,忽然看见车窗外两个负着重物的小小身影向我这边走来,原来是卖东西的小孩。
“哎,小朋友,拿些玉米、馒头、方便面。”我把头伸到车窗外,大声喊。
“好的,阿姨。”走在前面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抬起瘦瘦的小脸,冲我一笑,站在他旁边比他小些的女孩立即手脚麻利地把物品装进袋子里。
“多少钱?”我作好被“宰”的准备。
“15块。”女孩说。
我有些愣住了,听闻了刚才那些夸张的价格,这样便宜的价钱让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阿姨,是15块钱。玉米1块钱一个,共3块钱,方便面一袋1元……”小男孩仰起头,眨巴着清澈的大眼睛,细心地为我计算着。
“那好,谢谢你!”看着细雨蒙蒙中两张清瘦的脸,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很快,窗口又挤过来几个买东西的人,两个孩子的物品很快被抢购一空。
两个孩子站在车窗下整理着手中乱七八糟的钞票,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的价格那么便宜?”
女孩说:“我家在镇上有个小杂货店,平时卖东西就是这价钱。”说到这里,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有赚的。
我还想说什么,身后忽然传来女儿的哭声。原来,女儿在削苹果时不小心削到了手。我急忙为她捏住流血的伤口。
“阿姨,你稍等,车站花圃里有止血药。”男孩撂下这句话,一扭身冲进雨雾中,我一声“谢谢”还没有说出口,他已拿着一株青草从远处跑了过来。站定后,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这草药止血消炎,效果特别好。他把青草揉碎,敷在女儿的伤口上。我找出创可贴小心地将女儿的伤口包扎好。
“还疼吗?”他问。女儿摇摇头。
男孩欣慰地说:“这草药叫七七芽,在我们这里很有名的。”“太谢谢了!”我由衷地称赞,“你们真是有善心、爱帮助人的孩子。”
男孩和女孩脸上浮起一抹羞涩的笑容,女孩嘴快,说:“阿姨,你不知道,我爸爸一直有病,家里很穷,这些年我和哥哥上学全靠陌生的好心人资助。我们今天也没有做什么,比起别人给我们的,那真是太少啦。”
说完,两人在蒙蒙细雨中挥手向我告别。
我趴在车窗口,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走了好远,心中满是深深的感慨。我多想告诉亲爱的小孩,在你们身上,我看见有许多温暖的善良,已慢慢长成散发着馨香的美丽花园……
选自《人生与伴侣》
点读
对于“我”来说,今天本来是一个面临困苦的日子,但因为偶遇两个孩子,“我”的心久久地沉浸在温暖里。陌生的好心人资助两个孩子上学,两个孩子的行为正是受到好心人善良的影响,是好心人的善良催生出的善良花朵。善良开出的花朵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四处飘散,落土生根。
◎吴兴
位于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因为自然环境恶劣,又被称为“死亡之海”。然而在几千年前,这里却是一片水草丰饶的绿洲,有许多民族先后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王朝。因为气候变化,这些文明陆续被掩埋在漫漫黄沙之下,只留下了无数令人神往的美丽传说。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先后有几十个考古探险队走进了这片广袤的荒漠,但令人惊讶和恐惧的是,他们的命运最终只有一个:有去无回。这片神秘的荒漠却依然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各国的考古队前仆后继地冒死探寻。
1814年3月,一支由12个人组成的考古探险队从英国伦敦出发,进入了“死亡之海”,并于同年5月带着无数宝贵的考古成果走出了荒漠。他们首次打破了这个“有去无回”的死亡魔咒。
这支考古探险队的队长名叫詹姆斯,他年过花甲。进入沙漠后,这支考古探险队经常能碰到许多死亡者的骸骨。大多数人只是把它们当成荒漠中一处特有的景观,但是詹姆斯不这样看待。
每当看到这些骸骨,他总会让大家停下来,把它们收集到一起,然后选择高地挖坑掩埋起来。而且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詹姆斯还会在这些简易的坟墓前插一根粗树枝或立一块石头,作为墓碑以表凭吊。
但是,沙漠中的骸骨实在太多了,他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而不断地掩埋这些骸骨,消耗了考古探险队大量的时间,这极大地影响了行程。而在沙漠中耽搁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所以,队员们对詹姆斯的意见都很大,他们抗议道:“我们是来考古的,可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
詹姆斯却异常坚持,他恳切地对队员们说:“每一堆白骨,都曾经是我们的同行。我们怎么能忍心看着他们的骸骨暴露在荒漠里呢?”
一个星期后,詹姆斯带领考古探险队顺利进入了沙漠中心。在这里,他们发现了许多古代人留下的生存遗迹,并挖掘了足以震惊世界的珍贵文物。但是,正当他们兴奋地将收获成果装上骆驼,准备离开时,灾难却发生了。平静的沙漠里先是刮起了黑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他们随身携带的辨别方向的指南针也失灵了。结果,这支考古探险队在沙漠里转了好几天,也没能走出去,而食物和淡水却开始缺乏。这时,他们才终于明白了从前那些考古队没有走出去的原因。
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队长詹姆斯的脑中突然灵光一现,他想起了一件事,于是兴奋且信心满怀地向大家说道:“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
大家看着他,都迷惑不解。詹姆斯解释道:“我们沿着那些坟墓走!”这句话一下点醒了本来坐以待毙的队员们。
最后,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留下的墓碑艰难返回。虽然九死一生,但他们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而且是有史以来第一支走出来的探险队。
在接受采访时,每一个队员都这样感慨地说道:“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选自《彭城晚报》
点读
助人就是助己!詹姆斯和他的考古队员们在掩埋死亡者的骸骨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下回归的路标,用善心铺就了自己的人生出路。上苍时刻都在考验一个人的良心,急功近利,忘却服务他人与环境,可能会成为人类的一条不归之路。
本栏供稿/马松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