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果+欧阳昌勇+李家辉+欧阳静+欧阳英
摘要:对湖南省宁远县保安镇某羊场调入的黑山羊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引起该疫情的为输入性小反刍兽疫,来源追踪显示病羊来自Y省某活羊交易市场,该起疫情向周围羊场扩散的风险很低。
关键词:宁远县;山羊;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6-0030-02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山羊比绵羊更易感),野生动物也可偶然感染发生。2007年7月,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首次发生[1]。临床以发热、口炎、肠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2014年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暴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A类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 调查背景
2015年6月25日,湖南省宁远县动物防疫监督站接到该县保安镇动物防疫站报告,该镇龙某羊场饲养的131只黑山羊发病,无法控制,已死亡22头。接到报告,该县动物防疫监督站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赴现场调查并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经调查了解,该羊场为一新建羊场,由广东省东莞市许姓老板和本地龙某、谭某合伙投资建设,负责人为龙某。发病的131只黑山羊系6月13日从Y省某活羊交易市场购回,无检疫合格证明,15日到达本地后第二天开始发病,截止25日已死亡22头。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41 ℃,口鼻卡他性或脓性分泌物严重增加,口腔溃疡或溃烂,眼结膜炎,眼分泌物增多,个别有咳嗽,腹泻严重,粪便恶臭。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疑似小反刍兽疫,采集血清、口鼻拭子及淋巴结、肺等组织送往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检测。7月9日,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为小反刍兽疫。
2 调查方法
2.1 病例定义
通过临床观察和畜主描述,建立PPR疑似病例的病例定义:2015年6月16日以来,在湖南宁远县保安镇龙某羊场及周边羊场的羊只如出现下列任意两个症状,即判定为病例:体温升高40 ℃以上且持续时间在48 h以上;口腔溃疡或溃烂;口鼻出现卡他性或脓性分泌物。
2.2 调查方式
采取走访、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的方法。
通过走访调查当地养羊户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买卖情况等。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初步排查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的情况。对临床病例采用临床症状观察和病例剖检来描述疾病的临床发病特征。对疑似病例采样送检,判定疫情是否扩散。
按照OIE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框架开展疫情扩散风险定性险评估。
2.3 数据采集及分析评估
按照病例定义在发病场户及周边场户搜索病例,使用Excel 2003计算袭击率、病死率和绘制流行曲线。采用现在询问方式收集风险评估相关信息,按照“高、中、低”3个等级对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3 调查结果
3.1 临床表现
调查的疫点内的发病羊只均有如下症状:发热,体温升高至41 ℃,个别有咳嗽,严重腹泻;口腔溃疡或溃烂,鼻腔分泌物增加,流卡他性或脓性分泌物;眼分泌物增多,部分有眼结膜炎。
3.2 剖检变化
气管有散在出血点,支气管肺炎,气管内有气泡;肺部有淤血,肺尖肺炎,部分肝样病变;胆汁充盈,脾脏边缘出血;结肠和直肠条状充血,部分糜烂,盲肠出血,肠系淋巴结出血。
3.3 PPR病例及分布情况
按照农业部《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规定,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对疫点周围13km内所有牛羊进行临床监视并采用上述病例定义进行疑似病例搜索。共发现13户羊场存栏2 311只,其中疫区1户,受威胁区12户。通过排查疫区内发病的龙某羊场有76.34%(100/131)的羊只出现疑似病例,其中死亡43只,致死率为43%(43/100),其余12个羊场2 180只山羊均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此次疫情的首发病例出现在2015年6月16日,病例高峰期出现在6月25日,于6月25日介入调查,7月2日按照农业部《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扑杀感染羊群所有羊只,共计88头。
3.4 疫情扩散风险评估
评估重点是2015年6月15日~6月25日期间PPR病毒由此疫点向周围养殖场扩散的风险。经查阅资料可知,小反刍兽疫病毒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因此将风险因子锁定为疫点内的羊、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器具、人员、运输车辆等进行释放风险评估,结果见表1。
对释放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的人员流动环节进行进一步的暴露风险评估。重点评估畜主、兽医和来访的15人。逐个进行走访。证实畜主购物的集市无活羊、活牛交易,暴露风险为低风险;兽医回去后更换工作服并对其进行了清洗和消毒,截止7月2日,去过12家养猪场,没有去过牛羊养殖场,暴露风险为低风险;来访的15人都没有进入饲养区,没有与病羊、饲料、饮水、垫料等直接接触,且家中均没饲养牛羊,暴露风险为低风险。根据释放和暴露风险评估结果,经专家讨论,判定该疫点传播小反刍兽疫的风险低(表2)。
4 疫情处置
(1)对全县羊只进行全面普查。疫情发生后,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联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对全县存栏羊进行了全面普查,共普查养羊户112户,存栏羊1.2万只,没有发现可疑病例。
(2)彻底扑杀病羊并对疫点全面消毒。按照《农业部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扑杀疫点羊共计88只,按照国家规定采用深埋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竖立警示牌,防止人畜进入。对污染地面用生石灰全面消毒处理;对栏舍用消毒威喷雾消毒;对垫料、草料焚烧处理;对粪尿进行堆积发酵。
(3)对疫区实行封锁。发布封锁令,将疫点所在的村划定为疫区进行封锁,禁止牛羊等反刍动物出入,禁止运出反刍动物产品。
(4)紧急免疫接种。紧急调拨小反刍兽疫疫苗,对各乡镇、街道存栏羊只进行强制免疫,形成免疫隔离带。
5 讨论
5.1 疫情来源
《OIE陆生动物诊断和疫苗手册》中讲述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10 d,《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本病的潜伏期最长为21 d。通过对畜主进行详细询问,疫点养殖场为新建养殖场,从未饲养过任何动物,发病的羊只是6月13日从Y省某活羊交易市场购回,15日到达本地,16日开始发病,推测该羊群最可能的感染时间在5月27日~6月13日之间。6月25日,经电话询问Y省某活羊交易市场经纪人,该市场的羊也出现类似临床症状,于是告知其疫病的严重性。同时建议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Y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处理。综上所述,判断本次疫情为一起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疫情。
5.2 扩散风险评估
本次调查的追溯时间段为5月27日~6月13日,但在6月15日前,这批羊没有进入我县,无法获得确切信息。仅对释放风险和扩散风险进行评估。风险因子锁定为疫点内的羊、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器具、人员、运输车辆等,通过走访和专家讨论,对可能的风险因子分别进行了释放、暴露评估,最终确认疫点向周边养殖场户扩散小反刍兽疫的风险较低。
6 建议与思考
(1)加强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宣传,让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小反刍兽疫的危害性,增强防控意识。
(2)持续密切关注疫区的牛羊,一旦发现异常,马上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
(3)查阅资料表明,跨省调运活羊已成为小反刍兽疫传播的重要途径。2014年3月湖南省洞口县发生一起输入性疫情[2];根据《中国动物检疫》2014年第31卷第11期报道辽宁省北镇市、黑山县和黑龙江省某县于2014年3月均发生一起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疫情。这4起疫情均为跨省调运活羊所致。因此,笔者推测长距离运输应激可诱导发病。
(4)加强跨省调运活羊监管工作。本起疫情中,从Y省调入的病羊没有经过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批,运输到本地也未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目前,因无法律依据,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动物运输途中无法开展有效监管。建议农业部联合交通等部门出台动物跨省指定通道运输制度,确保对跨省调运实施有效监管。
(5)虽然目前大部分的小反刍兽疫疫情为输入性的,但若不引起足够重视,落实严格的检疫监督措施,势必会演变成地方性流行。各级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进一步按照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此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 王志亮,包静月,吴晓东,等.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诊断报告[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8):24-26.
[2] 陈桂华.洞口县山羊感染小反刍兽疫的调查与体会[J].湖南畜牧兽医,2014(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