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齐桓公好穿紫服,于是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致使齐国社会经济动荡不安,故恒公割爱禁紫服。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关键词] 齐恒公;紫服;影响力
a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齐桓公在位期间,偏爱穿豪华的紫服。他的侍从和官员为了讨好他,尽皆效仿。久而久之,平民百姓也纷纷以穿紫服为荣。一时间,齐国上下穿紫服追求豪华之风大盛。“一国尽服紫”引起了齐国紫服价格暴涨,时5件素服(没有染色的丝织品)的价格远远抵不上一件紫服。这使得齐国的经济产生混乱,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齐桓公对此感到十分忧虑,下决心纠正这种不良风气。
于是,他向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求教办法。管仲认为,一国争相穿紫服与齐桓公自己好紫服密切相关,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居于上位者,所好所恶,不得不慎。而要纠正这种不正之风,必须从“上面”做起,才能奏效。故而对齐恒公说道:“《诗经》有言:‘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大王要纠正这一风气,何不从自身开始呢?同时,大王还可对周围的人表示非常讨厌紫色的衣服。”齐桓公欣然接受了管仲的建议。
从此,齐桓公割舍了穿紫服的爱好,以身作则,而且看到侍从或官员中有穿紫服者,就说:“离我远点,寡人讨厌紫服!”果然,在当天,宫里就没有人穿紫服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服的了;第三天,一国百姓也没有争穿紫服的了。就这样,齐国的布匹经济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形成了上下一派繁荣的景象。
“乐天派查理”
[摘 要] 1928年,查尔斯·梅里尔建议客户:“尽量抛出手中所持的证券以减轻债务……充分利用目前的高价走势,并且重新整理自己的财务状况。”1929年,他果断决策,及时退出股市,从此,声誉大增,跻身华尔街,在证券投资行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关键词] 股市证券;“乐天派查理”;决策
查尔斯·梅里尔(Charles Merrill)于1885年10月19日出生在佛罗里达州的Green Cove Springs。他的父亲是经营一家小药店的乡村医师。梅里尔对股票投资有着惊人的洞察力,虽然他出身贫寒,却靠个人的努力创建了美林证券公司(Merrill Lynch),不久便跻身华尔街。
1928年愚人节当天,道琼斯指数(一种算术平均股价指数)的弧形走势图攀上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而爵士乐时代(一战以后,经济大萧条以前约10年时)也进入了发展的高潮。42岁的梅里尔却发现道琼斯指数的飙升与保证金交易时代投机分子仅凭不到10%的保证金就可以迅速购得股票(如今的标准是50%)并获利有关,从而预测到股市将会遭受重创,因此他建议客户:“尽量抛出手中所持证券以减轻债务……充分利用目前的高价走势,重新整理自己的财务状况。”然而,几乎所有人都对他的意见嗤之以鼻。
有过3次婚变的梅里尔是社交新闻版上的常客,他因私生活浮华而获得了“乐天派查理”的绰号,但在金融问题上,他却是一个非常审慎的人。
1929年初,梅里尔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最佳时机抛售出公司所有的股票,及时退出股市。1929年10月股市突然发生大崩盘,许多债务缠身的证券交易员无奈之下,走向了离自己最近的窗台。而梅里尔和他的公司却毫发未损地躲过了这次劫难,不但资金分文未少,而且声誉大增。
华尔街历史学家查尔斯·盖斯特(Charles Geisst)说:“梅里尔看到了这次泡沫的本质,但几乎只有他一个人告诉大家要抛掉手中的股票。”梅里尔之所以强于他人,是因为他能观察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厅里所有交易员和专家的一举一动,他亲眼看到了这里的交易员在购买股票时随波逐流,根本没有按照基本的经济原理做决定。那些大批通过自动收报机获取信息的投资者,却根本无法看到这一切。
借此机会,梅里尔在华尔街和城市居民之间构建起一座股票投资的桥梁。随后数年,在美林证券公司的帮助下,美国百姓确信,股票和债券是勤俭节约者的正确选择,而不仅仅是投机分子的工具。直至今日,美林证券公司仍然是华尔街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重要证券公司,其旗下的客户资产高达1.6万亿美元。“乐天派查理”于1956年辞世,他做出的华尔街历史上最明智的一次投资选择至今仍被人们铭记。
泛美航空飞越蓝色海洋
[摘 要] 上世界30年代,年轻的特里普凭借着对航空业的热爱,在创立泛美航空公司的基础上,推出了“空中的士”,开创了跨越太平洋的航空邮政服务壮举,首创经济舱,率先大规模使用波音707等。为航空业谱写下了不朽的历史篇章。
[关键词] 特里普;航空业;创业
上世纪30年代是世界商业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破产、失败,甚至连对资本主义至关重要的商业活力也消失了。但也有例外:好莱坞拍摄了若干部伟大的电影作品;传统零食Twinkie饼干畅销;航空业实现了腾飞……
1927年,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单独驾驶飞机越过大西洋后不久,航空业开始快速成长,但出国仍然需要乘船。此时,胡安·泰利·特里普(Juan Terry Trippe,1899年-1981年)创立了泛美世界航空公司(Pan American World Airways),从此改变了一切。
特里普是一位纽约投资银行家的儿子,接受过良好教育,他大学毕业后,最初就职于华尔街。一年以后,特里普把敏锐的目光投向了那些权贵和富豪,推出了“空中的士”服务,创建了他的第一家航空公司——长岛航空公司(Long Island Airways)。很快,特里普又将他的资产投入到一家名为殖民空运(Colonial Air Transport)的航空公司,后来这家公司获得了一条运送航空邮件的航线运营权,这使得特里普得以在商业航空领域施展他的抱负。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加勒比地区的航空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特里普创建的美洲航空公司(Aviation Corporation of the Americas)应运而生,这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泛美航空公司的前身。起初,泛美航空公司只提供邮政服务。后来,特里普意识到,运送一两个旅客将会提高自己的收益,于是他在飞机上安装了几把柳条椅。公司为此极富创意地写了这样一条广告语:“与我们一同飞往哈瓦那吧!只需4个小时,你就能畅饮Bacardi朗姆酒了。”
接着,特里普做出了一个在当时被认为疯狂的决定,那就是开拓中国市场。不过,这个决定面对许多问题: 广阔的海洋、有限的飞行距离、简陋的导航系统以及匮乏的飞机跑道。而且,人们那时根本不清楚通往亚洲的航班是否有市场。但是,特里普确信,这个世界最终将和他一样,看到航空业广阔的发展未来。1933年,特里普买进了当时中国航空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的股份,泛美航空便获得了经营中国国内航线的航权。
1935年11月,泛美航空公司以“China Clipper”开创了跨越太平洋的航空邮政服务。这些飞在天上的机器像船一样可以在水面上起降,它们途径夏威夷、威克岛、中途岛、关岛和菲律宾群岛,历时约一周,到达香港。一年后,公司开始经营客运业务。虽然航班机票贵得惊人(商务舱单程票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1万美元),但新型的Clipper 航班因配备了可供休息的床铺,单独的用餐区、VIP 休息室以及更衣室,所以,这些优质的服务使得上流社会的有钱人趋之若鹜。
1939 年,泛美航空公司又推出了第一个穿越大西洋的航班——“Yankee Clipper”。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乘坐国际航班的美国人急剧增加。1945年,特里普创建了世界上首个飞机经济舱,使得从纽约到伦敦的往返航班票价几乎降低了一半。特里普对廉价机票的钟爱使他更加迷恋喷气式客机。由于他已看到这种客机新式座舱设计极具优点,很快泛美航空便成为全球首家使用波音707飞机实现横跨大西洋飞行的航空公司。
印尼阿斯特拉国际公司陷入“泥潭”
[摘 要] 谢建隆凭借着建立印尼阿斯特拉集团公司,成为无人不知的“汽车装配大王”,但却失败于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说明 “决策分析”是重要的,警示人们,做任何决定都务必反复思量。
[关键词] 谢建隆;决策失误;决策分析
说起谢建隆,在印尼乃至东南亚可以说无人不知。30年前,谢建隆以2.5万美元起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建立起一个以汽车装配和销售为主的王国——阿斯特拉集团公司。鼎盛时期,阿斯特拉集团公司拥有15亿美元的资产,年营业额达25亿美元,55%的印尼汽车市场被它占领。但未曾想到,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却使得该公司陷入了“泥潭”……
这得从谢建隆的大儿子爱德华谈起。爱德华曾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回到印尼后,决心大干一番。1979年,爱德华以2.5万美元成立了第一家企业——苏玛银行。当时印尼经济刚开始腾飞,政府信用扩充,以及凭借着“谢建隆”这个金字招牌所标志的信誉,爱德华以很少的抵押贷到了大笔资金。接着,他投资金融保险业务和房地产开发业务,资本迅速膨胀,10年之内,以苏玛银行为中心的苏玛集团拥有10亿美元的资产,事业遍及欧美和东亚地区,成为与阿斯特拉集团公司相当的集团企业。
殊不知,爱德华这10年的经营,似乎只是“以债养债”,不计代价的成长,基础极其脆弱,没有一个像样的经济实体与之匹配,因而巨大成功的背后潜伏着重重危机。
果然,到了1990年底,印尼政府意识到经济发展过热,开始实行一系列紧缩政策,银根收紧便是其中之一。苏玛集团顿时陷入难堪的境地——苏玛银行的贷款无法收回,经营的房地产又不易脱手,而面对高达5亿美金的债务,单是20%以上的利息就足以拖垮集团……当储户们听说苏玛银行资金周转不灵,便疯狂抢兑而一发不可收拾,苏玛集团岌岌可危……
儿子事业遇危机,父亲心急如焚。岂能见死不救?谢建隆很快以阿斯特拉集团公司的股票作为抵押以筹措资金,试图帮助苏玛集团渡过难关。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阿斯特拉集团公司的股票又因印尼经济萎缩、汽车市场疲软而价格连续下滑,犹如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公司危机不可逆转。
1992年底,谢建隆30年的辛劳毁于一旦。本来,苏玛集团和阿斯特拉集团无所有权关系,“苏玛”的灾难不应拖垮谢氏集团,但谢建隆一方面想要维持自家信用;另一方面又难舍舐犊之情,不肯壮士断腕,结果事与愿违,最终赔光了老本。
(任 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