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医医院血管病介入科(西安 710003)
周岩芬 张 敏△ 周万保#
NT-proBNP、肥胖及心力衰竭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陕西省中医医院血管病介入科(西安 710003)
周岩芬张敏△周万保#
目的:探讨N末端心房利钠肽(NT-proBNP)和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是否随着肥胖而变化。方法:将随机病例组(非心衰患者1150例和心衰患者13例,平均50.5±9.0岁)和完全心衰组 (197例)采用加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NT-proBNP和心脏衰竭之间的关系。分层分析肥胖是否影响相关性(BMI<30 kg / m2或≥30 kg / m2)。结果:调整多变量后,NT-proBNP与心衰高风险正相关(HR 2.56, 95%CI 1.49~4.41)。分层分析发现:此种相关性在非肥胖组呈线型,在肥胖组相关性呈U型。非肥胖组NT-proBNP第1三分位数至第3三分位数的HRs (95%CI)分别为1.72 (0.85~3.49), 2.72 (1.42~5.22),肥胖组HRs (95%CI)分别为3.29(1.04~10.40) , 3.74 (1.52~9.21)。结论: NT-proBNP与心衰正相关且随着肥胖而变化。
主题词肥胖症/并发症心力衰竭,充血性/病因学心钠素/代谢@N末端心房利钠肽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HF)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1]。尽管众多参数可预测心衰预后,但研究费用昂贵,不适用临床[2]。最近,研究报道N末端心房利钠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或不良心血管结果相关[3]。然而,肥胖是否与心衰 (HF) 相关并未明确。此外,肥胖和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HF的临床研究也鲜有报道。据此,本研究评估N末端心房利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是否随着肥胖而变化。
1一般资料选择随机病例组(非心衰患者1150例和心衰患者13例,平均50.5±9.0岁)和完全心衰组 (197例)。女35~65岁,男40~65年。排除标准:基线HF未证实或丢失后期随访信息;血样丢失或不适合,协变量信息丢失。纳入标准:医学证实HF,因心肌梗死或吸毒曾治疗心衰者。
2实验室检查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法(Immulite 2000 systems analyzers, Siemens)检测NT-proBNP水平;测定其他生化指标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酸酐,血压值、糖尿病患病率。
3观察指标检测净体重和净身高;体重指数BMI (BMI> 30 kg / m2),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 ,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WHR)。
4随访于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随访4次。每次随访响应率≥90%。
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NT-proBNP三分位数分析性别差异;协方差比较NT-proBNP三分位数基线特征;加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NT-proBNP和心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3模型检验混杂因素: 调整性别 (模型1);调整身体活动、吸烟状态、饮酒、BMI和WC、流行疾病 (模型2), 调整hsCRP、肌酐、总体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模型3);分层分析肥胖影响;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1基本情况本研究共包括非心衰病例1150例,心衰病例210例。随访4年。NT-proBNP (pg/ml)的中位数及四分位范围,其中男35.4 [11~67.2],女60.1 [39.2~97.0];心衰组男84.8 [41.6~206.3],女104.2 [54.7~203.5] 。其余特征见表1。NT-proBNP三分位数越高,病龄也越高;但BMI, WC 及 WHR变化趋势却相反。
2心衰风险和肥胖相关性分层分析见图1及表2。NT-proBNP与心衰之间的关系随着肥胖而变化。非肥胖组关系呈直线型,肥胖组呈U型。
图1非肥胖(1095例)和肥胖者(265例) NT-proBNP与心衰之间的关系曲线
表1 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的基线特征比较±s)
表2 NT-proBNP与心衰之间的相关性及分层分析
本研究首先发现:NT-proBNP与心衰风险正相关;其次,此种相关性受肥胖影响。非肥胖组心衰风险随着NT-proBNP浓度呈直线单调上升。相比之下,肥胖组心衰风险与NT-proBNP浓度呈U型相关。U型相关证明,低浓度和高浓度NTproBNP者心衰风险更高。目前,有关心衰风险与NT-proBNP相关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4个队列研究:Malmo饮食癌症研究、Rotterdam 研究、Rochester流行病学项目以及Kalogeropoulos心血管健康研究,这些研究都证明了NT-proBNP与心衰风险正相关[4,5],但是没有进行分层分析。本研究首次前瞻性的证明了肥胖影响NT-proBNP与心衰风险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很大程度证实了NTproBNP可作为肥胖和非肥胖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预测因子。此外,本研究发现腹部肥胖有别于WHR,WHR更有利预测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6]。
本研究为前瞻性试验,且广泛考虑协变量和暴露变量影响,包括一般措施和腹部肥胖。其次采用NT-proBNP作为标准而非BNP,因为NT-proBNP是一种生物惰性分子,非常稳定且降解量较低。目前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本项研究肥胖者病例相对较少,从而造成分层分析病例数偏少。第二,其余不可测混淆因素,未能排除。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肥胖状态,高浓度NT-proBNP与心衰风险呈正相关。然而,目前的结果只初步证明,肥胖且低水平NT-proBNP人群心衰风险更高,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支持这些结果。
[1]闫青叶, 赵玉清, 袁桂莉, 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和肽素的水平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 302-304.
[2]陈都, 包龙, 徐峰, 等. 超敏 C 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对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衰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4(7): 600-604.
[3]莫惠芳, 吴炯, 宋斌斌, 等. NT-proBNP 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长期预后的作用[J]. 检验医学, 2014, 29(10): 1013-1018.
[4]Smith JG, Newton-Cheh C, Almgren P,etal. Assessment of conven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multiple biomarkers for the prediction of incident heart failur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0, 56(21): 1712-1719.
[5]Kalogeropoulos AP, Georgiopoulou VV, Gottdiener JS,etal. Echocardiography, 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risk for incident heart failure in older adults: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2012, 5(2): 131-140.
[6]Carlsson AC, Risérus U, Engstrom G,etal. Novel and established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and the prediction of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cohort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13, 37(12): 1579-1585.
(收稿:2016-02-20)
R541.6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6.09.027
△ 陕西省友谊医院心内科
# 陕西永福中医糖尿病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