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明
(北京市大兴区林业工作站,北京 102600)
大兴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及可持续经营对策探讨
李全明
(北京市大兴区林业工作站,北京 102600)
文章基于北京市大兴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1985—2014年),从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林种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大兴区30年间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并对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区森林资源总量整体呈增加趋势,森林面积和蓄积呈现波动增长,林种结构、果树面积、宜林沙荒地出现较大变化。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森林经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经营对策。
大兴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经营对策
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数量和质量是体现森林服务功能和评判森林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1-2]。因此,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基本信息,分析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可以为大兴区森林经营决策、科研生产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森林的科学经营和利用,保障森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从1985年(“六五”期间)开始,大兴区启动林业资源调查工作,每5年调查一次。截至2014年(“十二五”期间)共进行了7次。对林业用地面积、宜林沙荒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林种结构等因子进行动态变化的对比分析,在对大兴区森林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大兴区位于北京市南部,地处116°14′—116°43′ E,39°26′—39°50′N,总面积1 036 km2。全境地势自西向东南缓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海拔高度在5~50 m。境内主要水系为永定河,位于区内西南边界,流经长度55 km,历史上河堤多次决口,泥沙沉积,使沿岸形成大面积沙地。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1.5 ℃;年平均降水量568.9 mm,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年均无霜期209 d;土壤类型以风沙土为主,pH值为8.8~9.1,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一般为0.06%~0.4%[3]。
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数据分析应用Excel2010软件进行。
3.1林业用地和宜林沙荒地面积
大兴区1985—2015年林业用地和宜林沙荒地面积的变化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大兴区林业用地整体呈现波动性增加的趋势,从“六五”期间的18 137 hm2增加到“十二五”期间的28 700.5 hm2,在“十五”期间达到峰值。宜林地处于一直下降的趋势,到“九五”末只存在58 hm2宜林地,在“十一五”末宜林地面积为0,这主要是因为在“六五”和“七五”期间,大兴区加强了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建立了一个网、带、片、点、景相结合防护林体系,使大部分宜林地变成了其他林地地类;在之后“八五”和“九五”期间,大兴区加强了对宜林沙荒地的治理和利用,将宜林沙荒地转变为经济林地类,使宜林沙荒地面积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北京从“十五”开始全面启动了以“五河十路”为主的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大兴区在2001—2003年3年间完成京开路、京津唐高速路、永定河、五环路、京九铁路和六环路绿化带建设,“十五”宜林沙荒地面积变为0 hm2。
表1 林业用地和宜林沙荒地面积统计结果
3.2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
大兴区1985—2015年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变化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全区的森林覆盖率自“六五”到“十五”期间持续增加,在“十一五”期间出现下降,在“十二五”期间出现增加。总体来看,森林覆盖率从“六五”末的16.5%增加到“十二五”的27.28%。蓄积量是反映森林资源变化的主要指标。蓄积量在“六五”到“十五”期间呈不断增加趋势,在“十一五”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十二五”出现较强的增加趋势。总的来看,蓄积量由“六五”末的659 150 m3增加到“十二五”的1 317 209 m3,蓄积量净增658 059 m3。作为北京5大风沙源之一的大兴,1981年被列入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之后,在“十五”之前,每年都进行植树造林,同时采取了较好的林地保护措施,因此林木绿化率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在“十一五”期间,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出现了征占林地的需求,2009—2014年征占林地167 hm2。开发区扩区使林地面积减少227 hm2,经济林面积共减少3 867 hm2,城市化进程(全区共拆迁百余个村庄)使林地面积减少867 hm2,引起了森林覆盖率的下降;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实施了百万亩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大兴区利用非林地开展平原造林,2012—2015年累计造林13 362.9 hm2,增加了森林覆盖率[11-13]。
表2 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统计结果
3.3林种结构
大兴区“六五”到“十二五”期间的林种结构变化见表3。由表3可知,大兴区林种结构主要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薪炭林基本没有,只在“七五”期间出现52 hm2。防护林的面积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尤其是在“八五”至“十五”期间出现较快的增长,在“八五”末防护林面积达到7 530 hm2,“十五”末达到10 369.2 hm2,在“七五”“十一五”期间出现下降,分别为1 876 hm2、10 236.01 hm2,在“十二五”期间出现明显的下降,面积为6 092.42 hm2。用材林在7个五年中未出现较大的波动,只在“九五”期间出现明显的下降,下降为757 hm2,其他期间的面积波动范围在2 144.6~3 400 hm2之间,这与“九五”期间的减小用材林面积的政策和林地变更有关。经济林在林种结构中一直占据较大的比重。在“十五”之前,经济林面积呈增加趋势,分别为4 962 hm2、7 054 hm2、9 682 hm2、10 799 hm2、14 405 hm2,在这之后经济林面积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0 710.33 hm2、6 841.49 hm2,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十五”之前,大兴区林业产业着重发展经济林产业,因此出现了经济林面积的不断增加,之后北京市和大兴区在林业功能定位上出现较大变化,更加注重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等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由此出现经济林面积减小的趋势。“十一五”期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北京市加快城南行动计划政策出台,大兴大发展、大建设,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果树面积逐年减少,2009年普查“十一五”期间减少3 694 hm2,“十二五”期间减少3 868 hm2,“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经济林面积分别为10 710.3 hm2、6 841.49 hm2。特种用途林在“八五”开始出现,并在后续的时间段出现较小的变化,但在“十二五”期间出现较大的变化,分别为1 158 hm2、432 hm2、381 hm2、434.26 hm2、10 351.73 hm2,特种用途林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成为林种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与大兴区的林业功能定位有很大关系,体现了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公益林业的定位[4]。
表3 林种结构变化统计结果
4.1拓展林业用地空间,确保森林资源总量平衡
大兴区森林资源总量面临数量减少的问题。2014年二类调查显示,大兴区有林地面积25 541.04 hm2,有林地面积达历史最高。以机场建设(一期占用有林地698.6 hm2)为代表的大兴发展建设项目使森林资源数量面临减少的局面。一直以来,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全区林业发展的目标,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两者似乎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农村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经营化的变更,农村企业与农民住户的搬迁和历史遗留问题均产生了大量闲散空地,要将这些土地资源重新开发利用,最理想的途径就是发展林业生产,确保森林资源总量的平衡。
4.2改善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森林资源生态功能
从大兴区历年的森林资源状况来看,全区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区内防护林缺株断带;林带树种单一,长势一般;部分用材林保存率低,林相不良;有部分经济林属于弃管的状态;林龄结构不合理;幼龄林数量过大(占全区森林资源的61.7%),同时缺少健康的优质森林资源。全区森林蓄积量仅为131.7万m3,平均蓄积量仅为70.4 m3·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79 m3,整体单位面积蓄积量处于较低的状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森林经营工作力度,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显著改善森林资源质量,进一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4.3提高营林技术水平,加强森林资源管护
截至目前,全区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区域面积的27.7%。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中幼林抚育等保护和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同时存在森林资源管护质量不高,管护政策不完善,部分林分无管护政策和资金,景观生态效益不高,林业管理的手段和技术与林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差距很大等问题。大兴区应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城市林业的特点,运用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与技术,开展森林经营工作,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更新理念,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4.4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森林资源监测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的空间信息系统。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便捷、实时、高效的特点,能够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和信息更新;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管好用活森林资源,加强森林资源的监测,可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林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为各级政府部门适时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大兴区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加强森林资源监测能力。
4.5加强林业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林战略
当前,大兴区存在林业研究设施不完善,科研资源不足、林业科技基础研究薄弱、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缺乏动力、缺少专业人才等问题。大兴区应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优势,整合现有独立、内容单一的小型科研资源,建立综合性大型实验室,配套专业人才、硬件设施,用好中央在京单位与科研院所的人才、科技等资源,加强林业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加大林业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力度,同时开展林业应用课题的研究,如森林资源提质增效的解决方法、森林资源管护现状调查及管护政策研究、大尺度森林多用途开发拓展研究和退化林现状调查及改造等方面的研究。
[1] 胥富强,夏萍娟.小龙门林场森林变化分析[J].甘肃林业科技,2014(39):1-2
[2] 陈瑜,崔国发,谷建才,等.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3):26-29
[3] 李全明,吴丽娟,贾素苹,等. 北京平原区绿色通道人工林间伐对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5(5):26-29
[4] 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 全国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区简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27-29
[5] 王得印,施晓文. 松江河林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及可持续经营对策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4(4):146-150
[6] 侯瑞霞,全红瑞,于凌霄. “3S” 技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4(3):25-29
1005-5215(2016)09-0104-03
2016-07-01
李全明(1962-),男,北京大兴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平原区造林及森林经营工作,Email:676713559@qq.com
S757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