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就业压力日益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能够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将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输入到社会有用的岗位当中,成为高校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重点。高校在加强大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在顺应社会要求,不断的丰富和拓展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通过第二课堂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大学生的就业优势。
关键词:第二课堂;优势理论
1 第二课堂的介绍
第二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课堂形式,第一课堂多是以主要的专业课程作为主课堂的教育课程,而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辅助添加的教育课程,它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形式更加灵活,教育效果更具实践性。第二课堂是随着社会和学校的需要不断提出和完善的,社会需要专业过硬综合能力良好的人才,顺应这一要求,高校也在不断的探索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在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上下功夫,形成了现在以专业课为主的第一课堂,以辅修课程为辅的第二课堂共同实现和完成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第二课堂教育形式多样灵活,值得探索和挖掘的内容很多,深受高校学生的喜欢。
2 第二课堂开展的具体措施
高校在注重对大学生的专业课教育过程中,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利用公共课、选修课、博雅课、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多种媒介多种空间多种资源开展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阵地。第二课堂可以以课时为基础,以学校的教务安排为主线,以辅助课堂设置为教学内容,以教师的主讲为主要教学模式。除此之外,高校的第二课堂还可以开展以学生为主要参与性的翻转课堂或者以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参与性教育形式,并以学生社团课余时间拼接和过度为辅的课堂形式共同参与。
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具体形式开展灵活,教育内容可以涉及专业知识的补充,也可以不受专业设置的影响作为公共服务内容的知识作为公共教学,同时第二课堂的内容可以以职业知识、岗位、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实用,形式广泛灵活,学生接受起来有趣易懂,并能提升大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为将来高校学生就业提供了优势条件。
第二课堂具体开展举例:
2.1 以现代营养知识开设的第二课堂,能够提升高校学生自我的健康意识
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污染成为了现代人生存最大的敌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使得很多现代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还使得人们的免疫力降低,针对当前社会大环境人们急需改善的生活质量问题,高校可以开设营养知识课堂,以保健养生为主的课堂一定深受大家的喜欢。比如以普及健康知识为主的课堂,除了健康的饮食,作息的生活规律学习之外,课堂还可以辅助增加开设营养师、面包师、茶点师、调酒师、烹饪师、茶艺师等职业技师的学习,在让大学生学习健康养生知识的同时,学习一门技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完成一些技能的培训与考试,让学生考取一些职业资质的同时,学会享受制作、美食、参与带来的轻松、协作、平静自己的心态,放慢自己的脚步,学会分享与创作带来的乐趣,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完善大学生的心态、平衡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意识和生活习惯,让大学生在较为充实和轻松的环境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这样的第二课堂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心态很重要。
2.2 以实用服务的技能开设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优势
对于第二课堂来说,能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提高大学生的技能能力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将来一定是要服务于社会,能够胜任社会的工作岗位需求和要求的,这才是对高校培养的学生最好的检验,所以高校在校期间就要注重大学生的技能能力等教育。高校有条件可以和一些企业和公司以创业基地或者工业园孵化基地为依托的第二课堂,让大学生们提早接触创业形式或者具体的技能操作学习,比如高校学生可以在一线车间学习维修、电脑监控、信息监测、农林园艺、驾驶机动等技能的学习与操作,这样的第二课堂生动有趣,并且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将在任何岗位都能有用武之地,将来在任何场合也是掌握了一技之長,总会对大学生将来的就业带来很多的优势与机会。
2.3 以博雅知识为主的第二课堂,为社会提供了综合修养较高的毕业生
高校的第二课堂可以开设一些提高学生素养,熏陶学生文化修养的课堂,比如高校可以开设一些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瑜伽等博雅课程,让大学生感受多元文化内涵的冲击,感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对文化、艺术、生活的修养和认识,提升大学生对美的学习与品位,提升大学生综合文化修养,整体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感悟文化修养的重要性,感悟生活带来的韵味与思考,做一个会生活,懂生活,有感悟,有思考,有梦想,有知识,有修养,有能力的大学生。
3 小结
高校开设第二课堂,是顺应高校及社会需求的,也是将来高校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课堂设置内容,高校开设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有很大帮助,实施有效的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和机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洪波,杨岳.拓展创新素质培养的空间———学生第二课堂创新素质培养的认识与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6).
[2] 付少波,等.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1).
[3] 许青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4] 姚群秀,赵硕.基于科学人才观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5]贾利军,徐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10):129- 134.
[6]任江林. 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06):47- 48.
作者简介
罗黎(1981-),新疆乌鲁木齐,中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