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春
摘 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分析流动风险中的问题是理论研究的重点。流动性风险逐步成为整个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原因以及效率,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最后分析了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效率。
关键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次贷危机
自金融市场发展以来,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一直伴随着银行体系的安全与发展。当前,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以及管理因素是学者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原因。自美國次贷危机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开始爆发,这让金融市场的流动风险中的问题逐步深化。
1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1.1 风险管理的原因
在企业经营中风险与收益是密不可分的。而商业银行本质上就是将各类的风险归集起来的企业,很多业务发展与风险息息相关,这主要是因为银行的核心在于风险偏好下获得的收益,因此收益与风险并存,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当前如何完善风险管理,如何合理的运行风险管理机制,这与当地的民生以及金融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的金融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化,在重大的结构改造中,金融体系日渐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不断借鉴先进的国际案例时,需要逐步意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然后逐步将风险管理作为商业管理中的中心。因此,很多银行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细则,旨在推动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无处不在,一些风险是潜在的,还有些风险是表面的。全面的风险管理覆盖了企业价值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岗位,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控制风险。当前企业的监管作为风险防范的重要部门,这能够减少风险的发生,将潜在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于专业部门起到了督导以及监管的作用,做到事前风险管理。
1.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决定因素
从经营层面来看风险管理的效率,这与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率息息相关。当前的盈利能力、增长量、流动性以及如何开拓业务都能够提升商业风险管理。就国内外学者在微观层面进行的分析与论证来看,盈利能力、资本质量以及结构共同构成了资本评价体系。在专家对西班牙银行的资本扩张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银行的资本增长率是解释变量,而资产以及负债的利率之差能够显示出经营管理者的效率以及差异。
当前,不同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效率不同,而商业银行的管理差异也很大,目前我国的银行包括开发、进出口、农业发展等几种政策性的银行,五家国有商业型的银行,十二家全国股份制的商业银行等。在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中,市场的定位使得银行的风险类型不同。在《银行微观层面》一书中,学者提出银行类型的不同,其资本化程度均不同,这些都会影响银行的盈利。因此,银行所有制的类型以及能否上市将影响银行的风险管理效率。
1900年,美国经济疲软,经济的疲软性使得经济的周期性逐步转化成银行体系中的系统风险管理。当前国内的经济波动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管理以及经营效益,在资本扩张期,银行会利用利润再投资进行资本的扩张。经济疲软期,融资成本还会逐步增加,这使得资本发生一定的波动。此外,贷款的违约率也使得银行的收益不断下降。在相关的经济周期中,经济在不断扩张,风险在减少,未来我国将着手将经济周期纳入相应的框架,从国际上达成了银行周期性的共识。
2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
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在他国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推动下,我国的政府在市场方面开始逐步转型,商业银行逐步上市,这需要不断提高银行风险管理质量。当前,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实践理论较为落后,商业银行在先进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银行风险实践,成果显著。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管理方面,业务面比较窄,市场利率尚未发生变化,由于经营的原则以及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应采取敞口管理的政策规避市场风险,不断推行金融发展与创新。当前,商业银行的风险以及负债涉及了很多以利率和汇率为主的金融产品,这导致市场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风险操作与管理方面,风险数据的缺失导致很难建立符合商业银行风险特色的数据,近年来的银行操作风险意识较薄弱,这导致银行的内控建设较为落后,尚未形成完善的防范制度,缺乏风险管理文化。
2.2 商业银行在中国的实践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准备从两方面实施新资本协议,一是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二是部分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继续沿用现有的管理方法。对于中小银行,可自行实施新资本协议。为贯彻新资本协议中的精神,银监会需要推动并确保如期实施国内实施新资本协议。在协议的落实中需要构建稳定的基础数据,推进内部的系统应用,积极推行压力测试。当前的商业银行在13年实施的《资本办法》中展示了商业银行转型的决心,迈出了银监会指标的重要步伐。未来,商业银行需要加强收入与成本管理,促进银行构建数据系统。
2.3 变量的结果
从我国的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以及风险管理理念出发,本文从银行经营、行业层面以及宏观层面寻找风险管理中的变量。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管理目标与方法是因地制宜的,我国的商业银行管理中需要有充足的资本率衡量,充分彰显较高的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以及货币市场不发达,银行缺乏多元化的投资工具,而银行的资产主要集中在贷款业务方面,这需要我国的商业银行及时更新,选择好业务分布,在信用指标的选择中尽量多选择一些,将操作风险贯穿于银行经营中的方方面面。
3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效率
3.1 建立健全的监控体系
银行作为中介机构,无法直接产生国民财富,银行通过借贷、融资将闲置的资金最大化的利用,而若是这部分资金没有放置出去,而仅仅是压在银行,那么银行此时不仅没有收益,还要每月给租户支付利息,利润自然无从谈起。因此,社会上的一些经济狂潮与银行并没有直接关系,银行不应该相信每年高倍增长的利息收入,银行只有老老实实的按照客观经济办事,切莫走捷径,作为银行的管理者需要头脑清醒,切莫做违规的事情,稳健经营。
银行内控包含组织、资金、财务等几方面的控制,资金控制是内控中的最终目标,资金投向需要坚持完善的授信管理,坚定风险的程度,防止客户授信过度,保证将资金风险分散。在国外的一些商业银行最常用到的是最小值核定法,根据借款人的经济实力申请额度。当前,银行根据对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评估、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这种综合实力的分析要比之前的一些净资产分析法要专业,这也是未来的努力方向。此外,在银行内部推行内部岗位分级授权制度,需要在银行内部评级的层面中,制定好可调节的内部授权方案,然后下属银行借助不良资产的比例区分银行的信用授权,合理的约束各银行的信用规模。再者,需要银行方面强化稽核系统,完善好稽核制度。在分级行的基础上建立稽核部门,需要强化稽核力度,对于分行的领导保持相应的权威性,每年一两次稽核,及时检讨自身的行为。在当前各个风险管理处的努力下,充足、追回、核销等方法对于风险资产进行管理,收效显著。
3.2 建立人事干部制,强化资金防范风险
银行融资部门拥有资金出入的权限,而每个信贷员都有审查、调查以及跟踪方面的职权。在一个岗位呆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将感情加入工作中。在银行中工作,若是自身没有一定的自律意识,会容易犯审查不严的错误。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大的关系网,除了几个部门每月的检查之外,还要加强相应法律政策的学习,提高法律水平,严格要求自己。从人事管理层面来看,考核干部的重点在于把控资产的质量指标,创造多人监督的系统机制,建立互相激励、互相监督的管理。
在银行的管理系统中,每年需要提取足够的风险防范金融,此类基金可以购买一部分国债等稳定的保险方式每年存下去。而呆账的准备金也需要适当的放款,建立好存款风险以及回来期等风险策略,推动多元化的融资,分散当前的投资风险。
3.3 科学化的贷款组合
投资的分散化以及多样化的原则作为风险管理中的一条重要法规,多样化以及分散化的原理在于减少相关的贷款性,缩小风险贷款组合,将相应的放款数量对象化。当前分散化的放款数量需要银行增强小额贷款,然后根据概率的分析结果,分散贷款的平均值,减小风险。当前,各个国家的金融风险管理者应当分散银行风险,授信对象需要精练的多样化,增加放款的行业性以及特征性。
贷款定价作为风险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西方的国家以及银行需要重视贷款的定价功能,及时核算筹资的成本,最终达到成本管理。国内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因为风险大、成本高,导致银行缺乏积极性,一些信用筹资成本低的企业往往加速不良贷款的增加。在市场进程不断加快中,银行未雨绸缪,需要构建好自身的信用体系,增强信贷的风险防范。借助渠道宣传速度以及效益,长远利益以及眼前的效益,最终形成统一的风险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贯彻落实改革措施。
4 结束语
银行的风险流动性一直以来都受到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虽然银行当前已经实行了多种衡量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方法,但是这些仍然不能满足银行发展的现实需求。在研讨商业银行流动风险的时候,应当重视宏观经济的影响,正视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调整好货币的供给方式,提升货币的贴现率。
参考文献
[1]王旭东.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J].金融论坛,2004,(2):57-61.
[2]宋首文,代芊,柴若琪等.互聯网+银行: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J].财经科学,2015,(7):10-18.
[3]李汀.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的规范化经营[J].经济问题探索,2010,(4):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