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感知价值与“新农保”满意度

2016-09-25 03:39孙慧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关键词:新农保新农养老金

孙慧波,赵 霞(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

区域差异、感知价值与“新农保”满意度

孙慧波,赵 霞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农民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的评价不仅能够反映出该制度实施的效果,也利于政府明确进一步深化完善该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全国20省市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元有序概率模型,从区域差异和感知价值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对农民参保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得出结论:农民参保满意度并不高且存在区域差异,东、中部地区满意度低于西部地区;个人承担费用、领取养老金占日常花费的比例、领取养老金是否方便等感知价值变量显著影响农民参保的满意度。基于此,提出了提高中央财政补贴的精准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以及末端经办服务能力等完善新农保制度的建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区域差异;感知价值;多元有序概率模型

引 言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都明显高于城市[1],农村“未富先老”问题更为突出,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方式已难以满足农村的养老需求,这给农村养老带来了巨大挑战。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到达一定阶段时,会通过政府公共财政补贴的方式逐步将农村人口纳入社会养老保障的范畴。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及地区建立了覆盖农村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2]。基于国情的不同,各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有所不同。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玻利维亚、尼泊尔、纳米比亚等实行非缴费计划的养老保障制度,对于达到一定年龄的农村老人政府给予固定金额的补贴[3]。巴西在1991年通过一系列改革开始实施新的农村养老年金计划,雇主和农民各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费用,同时由政府公共财政出资给予一定的补贴,女性年龄达到55岁、男性达到60岁可领取养老金[4]。各国养老保障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其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中国也在充分认识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后,在2009年9月,由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并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由于新农保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地方政府积极贯彻落实新农保制度,到2012年,基本实现了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新农保制度的实施,对减少农村贫困的发生、提高农民的主观福利、增加老年人收入、促进家庭消费[5]、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农民老有所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新农保制度仍存在养老金待遇水平偏低、地区间差别较大、末端经办服务能力不足[6]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民参保的满意度并不高,因此有必要从农民需求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民对新农保这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农民作为新农保的受益者,对其参保满意度如何以及受哪些因素影响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体现出政府的供给和农民的需求是否匹配,资源配置是否有效,而且可以为政府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新农保制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民参保满意度的研究成果丰硕。胡芳肖等(2014)通过对陕西省彬县的调研数据认为农民参保满意度并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7]。也有学者运用Probit或Logistic模型对参加“新农保”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的个人特征、参保费用、对制度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参保满意度有显著影响[8][9][10]。许志龙等(2013)运用美国ASCI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以宁波市为例,从感知质量、居民期望、信任和抱怨、感知价值等方面评价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满意度水平及状况[11]。吴玉锋等(2015)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运用甘肃会宁县的调研数据分析表明,归属感、信任、互惠和乡村秩序对农民参保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12]。

上述学者的诸多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学者们的研究多是基于某一省份或市县的调研数据,难以反映出目前新农保政策落实的区域差异。而新农保制度作为一项覆盖全国的惠农政策,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方筹资水平以及政策会存在差异,新农保制度的发展进程及具体落实政策的程度会有所不同[13],导致农民参保的满意度存在区域差异。从区域的角度来研究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效果,不仅有利于推动这项惠农政策落实的公平性,也利于中央财政实施更合理的财政补贴政策。同时,就新农保而言,农民作为新农保服务的对象,可把农民视为政府实施新农保制度的“顾客”,农民对于这项基本公共服务所具有的价值的主观认知,也必定会影响农民参保的满意度。借鉴Zeithaml(1988)的有关消费者满意度和顾客感知价值关系的研究成果,把农民这种主观认知定义为感知价值[14],并纳入到本文的研究之中,通过个人承担费用、领取养老金占日常花费的比例、领取养老金是否方便来体现,以便于我们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来探求完善新农保制度的路径。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调研数据,把农民的个体特征作为控制变量,着重从区域差异和感知价值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对农民参保满意度的影响,以期回答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参保农民的满意度如何?是否存在区域差异?如何提高参保农民满意度?为推动新农保这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新农保制度提供政策支持。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为“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课题组”实地调查所得。课题组为提高抽样效率和减少抽样误差,采用两阶段的抽样方法。首先课题组在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中央财政对新农保的补贴政策,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分成东、中、西三部分,从每一部分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省市。然后,从省市中随机抽取样本村进行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全国20个省市,其中东部地区8个省市(分别为北京、天津、福建、河北、辽宁、山东、浙江、江苏),中部地区8个省(分别为安徽、河南、湖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江西),西部地区4个省(分别为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行政村问卷和农户调查问卷。行政村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行政村人口数、经济状况、基础设施情况等内容;农户问卷主要内容包含农民个体及家庭基本特征、参保的满意度、参保承担费用、养老金领取等内容。行政村调查问卷共发放114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达98.25%;农户调查问卷共发放1080份,收回有效问卷1011份,有效回收率达93.61%。

(二)样本基本情况

在收回的1011个有效样本中,从性别来看,受访者男性占多数(67.36%);从年龄构成来看,受访者中年龄在41-60岁人数最多(57.37%),60岁以上的有127人,60岁以上的受访者已经达到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要求,对新农保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在文化程度方面,其中大部分受访者的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72.01%),说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这可能会对新农保政策的认知程度有所影响,从而影响农民参保的满意度。从总体来看,样本代表性较好,保证了对总体估计的准确性。

(三)农民参保满意度的现状

在本次调研中,把农户对新农保的满意度设置为“十分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五档,依次赋值为1-5。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参保满意度的平均值仅为3.28,表明其参保满意度并不高,而且有接近20%的农民对参保表示不满意,因此新农保制度要达到使农民满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有许多农民表示对新农保制度不了解或不信任,而且在已经领取养老金的农民中有84.48%的人认为领取的养老金并不能满足农民养老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农民参保的满意度。

从省际差异来看(如图1),省际间农民参保的满意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以天津、江苏平均参保满意度最高(3.70),河北省最低(3.15);中部地区内蒙古最高(3.52),吉林最低(2.81);西部地区四川省最高(3.57),云南最低(2.83)。从地区差异来看,西部(3.35)地区满意度均值高于东(3.29)、中(3.25)部地区满意度均值。总的来看,农民参保满意度存在区域差异。

图1 各省满意度均值图

二、理论分析、模型选择及变量描述

(一)理论分析

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供给的角度来说,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以及在养老保障制度上的投入意愿都会影响到新农保制度的落实,进而影响到农民参保的满意度。从需求角度来看,农民作为新农保的受益者,感知价值是农民对参保得失进行比较和权衡的体现,所承担的费用的高低、享受的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关手续便捷性等感知价值因素必定会影响其对参保的满意度。同时,满意度作为一种主观感受,还会受到个人特征的影响。因此,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前人的研究,本文把个体特征作为控制变量,重点研究区域差异、感知价值对农民参保满意度的影响。

1.区域变量

一是行政村人均收入。由于《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对参保农民缴费给予补助,集体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集体会给予参保人适当的缴费补助,集体补助能够提高农民参保的待遇水平,因此行政村人均收入越高,农民参保的满意度越高。

二是区域虚拟变量。在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收入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政府为新农保制度提供服务的能力不同[15],区域间的待遇水平、基本政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农民参保的满意度水平会有所不同。考虑到中央对中西部补贴政策的倾向性及行政村所在地区制定的补贴细则不同,本文按东、中、西三个区域划分,引入反映区域差异的虚拟变量,来衡量区域间经济、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对农民参保满意度水平的影响。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地方财政有能力提高新农保的补贴水平,因此东、中部地区农民参保的满意度可能会相对更高。

2.感知价值变量

一是个人承担费用。目前新农保的缴费水平大多数农民能够负担得起,但农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个人承担费用作为其参保的成本,当农民认为缴费水平与其参保收益相比过高时,不但会影响到农民参保的可持续性,也会降低农民参保的满意度。

二是领取养老金占日常花费的比例。参保农民现在所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越高,参保农民的满意度就越高。领取的养老金占日常花费的比重能够反映出参保农民在当前生活水平中所享受到的待遇水平高低,所占的比重越大,参保农民日常生活的经济需求就越有保障,对新农保的满意度就越高。

三是领取养老金是否方便。新农保的末端经办服务能力是落实新农保政策的重要保障,末端经办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的满意度。农民领取养老金手续越简单、时间越短、流程越顺畅、农民能感受到的服务越优质就越能提高农民参保的满意度。

3.农户个体特征变量

一是性别。在农村中,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社会地位更高,更易于接受新事物,眼光也相对更长远,在新农保政策认知程度上优于女性,这可能会使男性农民参保的满意度高于女性农民。

二是年龄。新农保政策能够提高老年人生活的保障水平,农民年龄越大,对于养老的需求和关注度就会越高,而且年龄越大的农民可以更快地享受到参保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年龄越大参保的满意度越高。

三是文化程度。农民文化程度越高,农民的养老风险防范意识越强,而且也更容易了解“新农保”的政策,对“新农保”的认知程度更高[16]。因此文化程度越高,农民参保的满意度便会越高。

四是外出就业地点。由于中国目前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并不完善,外出就业的农民由于工作流动性强,异地办理参保手续不方便、成本高,导致外出就业的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并不高,外出就业地点越远,参保人的满意度会越低。

五是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自我养老能力相对较弱,对“新农保”的依赖性更强,参保的期望值较高,但目前“新农保”政策还难以有效满足其养老需求,其参保满意度会相对较低。

六是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由于“知沟”效应[17],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越容易更快地获取信息[18],正是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知沟”效应,使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在“新农保”政策认知及信息获取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农民收入水平越高其对新农保政策越满意。

(二)模型选择

本文所选取的因变量为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满意度,设置“十分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五档,依次赋值为1-5,为多值有序变量,分析此类问题常用的模型是多元有序概率模型(Ordered Logistic Model),其表达式如下:

(1)式中,Y表示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满意度;Xi表示影响农民参保满意度的解释变量;Zk为控制变量;aj为截距参数;bi和ck为回归系数,能够反应出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对参保满意度影响的方向。

(三)变量描述

依据前文的理论分析,本文变量的设计如表1所示(见下页)。

三、实证结果

(一)多元有序概率模型估计结果

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后,为检验区域变量和感知价值变量与农民参加新农保满意度水平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多元有序概率模型,采用sta⁃ta12.0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二)稳健性检验

有序的probit模型也可以用于解决多值有序问题,但与多元有序概率模型假定的误差项概率分布不同。为确保本文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再采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有序pr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与多元有序概率模型估计结果基本一致,很好地验证了本文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表1 模型的各变量及界定

(三)估计结果分析

1.感知价值因素影响

一是个人承担费用从回归结果来看,参保农民对于承担费用高低的感受显著影响参保满意度,个人感觉承担费用越高,参保满意度越低。从样本统计结果来看,调研样本的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平均值为12008.4元,而且有近70%的参保农民选择最低缴费档次(100元),如果按缴费水平100元来估算,缴费水平不到家庭人均收入的1%,表明参保费用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来说并不高。在调研的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参保农民只清楚自己每年需缴纳保费的金额,并不清楚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这两部分的金额,也不清楚未来自己大概能领到多少养老金,这反映出政府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和讲解工作不到位。因此,笔者认为政府政策宣传和参保农民的认知程度是导致农民感觉参保缴费偏高的本质原因,从而降低参保农民的满意度。

二是养老金占日常花费的比例。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养老金占日常花费的比例越高,农民参保满意度越高。养老金待遇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农民参保的满意度,养老金占日常花费的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使农民参保满意度显著增加0.033。由于中国新农保制度受到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在短时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养老金待遇水平偏低,新农保政策覆盖浅,作用有限。因此,提高参保农民的待遇水平必定是新农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的工作重点。

三是领取养老金是否方便。回归结果表明,领取养老金是否方便对农民参保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领取养老金越方便,农民参保满意度越高。若农民认为领取养老金方便,则可使参保满意度显著提高0.293。因此,在新农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后,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善目前新农保政策末端经办人员少、服务网点少、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末端经办服务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参保满意度,新农保末端经办服务能力成为落实该政策的重要保障。

2.区域因素影响

一是行政村人均收入影响。全村人均纯收入水平是衡量行政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行政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度会越高,但回归结果并不显著。这可能的原因是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调研的过程也发现很少有村集体对参保农民给予缴费补贴,也就是说村集体经济在新农保制度落实过程中发挥作用较弱。

二是区域虚拟变量。回归结果显示,地区虚拟变量D1和D2的回归系数均为负,也就是说东、中部地区农民参保满意度低于西部地区,这与预期相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责任缺失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19],对于地方政府在养老服务投入以及投入水平如何等方面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随意性较大,地方政府即使有财政投入能力,也可能会把有限的财政收入更多地投入到对政绩提升作用更大的财政政策上。另一方面,传统的东、中、西划分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目前中央政府仍按这种划分对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进行财政补贴,这种“一刀切”的补贴政策缺乏合理性。简单来看,东部地区的河北省2012年人均 GDP为36584元,而中部地区的内蒙古为63886元,西部地区的陕西为38564元,河北省虽处于东部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对新农保的财政支持能力相对较弱,农民的参保满意度(3.15)也最低。但在政策上内蒙古和陕西可以得到中央财政的补贴,河北省却由于划分为东部地区而得不到中央财政的支持,有失补贴的公平性。除此之外,再加上经济发达地区老年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经济要求更高,而目前新农保政策的保障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其养老需求,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民参保满意度偏低。

3.控制变量影响

在控制变量中只有家庭人均收入(T6)对参保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与我们的预期相同。由于“知沟”效应的存在,收入越高的农民对于新农保政策越了解,进而提高农民的参保满意度。而且农民收入的增加也能够提高农民自我养老的能力,降低对新农保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养老担心。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应用多元有序概率模型探讨了农民参保满意度的区域差异以及感知价值等因素对参保满意度的影响,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农民参保满意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满意度最高,而东、中部地区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央财政补贴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传统东、中、西“一刀切”的补贴政策有待改进;第二,反映感知价值的变量个人承担费用、养老金占日常花费的比例、领取养老金是否方便都对参保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第三,作为控制变量的家庭人均收入,由于“知沟效应”的存在,对农民参保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可得到以下政策启示:第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有经济能力对新农保增加补贴力度,但由于缺少监督机制可能存在不作为的情况,因此可以考虑在地方政绩考核时加入关注农民养老情况的考核指标。第二,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应提高补贴的精准性,不应简单的“一刀切”,应通过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补贴给落实新农保政策最需要的省份,以便更好地促进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施。第三,提高农民参保养老金的待遇。这一方面需要落实《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依据根据物价变动及经济发展等情况,对基础养老金的支付水平适时作出调整;另一方面,更应加强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认知度,鼓励农民提高缴费档次、早参保,从而提高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支付水平。第四,在目前新农保基本实现全覆盖的情况下,需要提高末端经办服务能力,完善新农保末端服务机制,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提高农民参保的满意度水平,更好地保障新农保政策的落实。

[1]邹湘江,吴丹.人口流动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分析[J].人口学刊,2013,(4):70-79.

[2]徐文芳.国外农村养老保障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社会保障研究,2010,(2):8-15.

[3]JESSIKA K M,JOHNSON,JOHN B,WILLIAMSON.Do Universal Non⁃contributory Old⁃age Pensions Make Sense for Rural Areas in Low⁃income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2006,(4):47-65.

[4]BARRIENTOS A.What is the Impact of Non⁃contributory Pensions on Poverty?Estimates from Brazil and South Af⁃rica[R].CPRC Working Paper,2003,No 33.

[5]张川川,GILES J,赵耀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果评估——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J].经济学(季刊),2015,(1):203-230.

[6]刘晓梅,卢立群,韩金.末端经办:新农保全覆盖后的重点问题分析——以辽宁省建昌县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4,(4):28-36,110.

[7]胡芳肖,张美丽,李蒙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J].公共管理学报,2014,(4):95-104,143.

[8]李放,黄阳涛.农民对新农保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三县为例[J].晋阳学刊,2011,(6):38-42.

[9]肖云,刘培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5):66-70.

[10]黎瑞,苏保忠.农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满意度分析——基于河北省3个县的调研[J].调研世界,2014,(1):39-42.

[11]许志龙,汪彬.基于居民满意度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绩效评估——以浙江宁波为例[J].农村经济,2013,(5):70-74.

[12]吴玉锋,雷晓康,周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满意度和忠诚度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7-33,41.

[13]薛惠元,仙蜜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区差距研究——基于东中西部8个新农保试点县的比较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4,(1):72-76.

[14]VAKARINE A,ZEITHAML.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Quality and Value: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 (3):2-22.

[15]郑军,龙俊桃.发展不均衡与政府责任: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实证评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1):34-38,83.

[16]邓道才,蒋智陶.知沟效应、政策认知与新农保最低档次缴费困境——基于安徽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1):90-97.

[17]YICHENOR P J,DONOHUE G A,OLIEN C N.Mass Media Flow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J]. 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70,34(1):159-170.

[18]GORDON C,WHITING J,STANFIELD D.Mass Media Use and Opportunity Structure in Rural Brazil[J].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72,36(1):56-78.

[19]吕炜,王伟同.发展失衡、公共服务与政府责任——基于政府偏好和政府效率视角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8,(4):52-64,206.

Regional Differences,Perceptions of Valu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SUN Hui⁃bo,ZHAO Xi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evaluation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hereafter,NREIS)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but also help local governments clarify the problem needed to solve to further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ys⁃t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farmers joining the NREIS from the aspect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value using the survey data in 20 provinces in China with Ordered Logistic Mod⁃el.It concluded:farmers insurance satisfaction degree is not high and exis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east and central regions satisfaction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estern region.The perceived value variables including per⁃sonal expense,the proportion of pension accounting for daily cost,whether it is convenient for getting the pen⁃sion,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farmers insurance satisfaction degree.Based on thi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the central financial subsidy,the level of recommendation pensions and terminal handling services capabilities to perfect the NREIS.

NREIS;Regional Differences;Perceptions of Value;Satisfaction Degree Evaluation;Or⁃dered Logistic Model

B632.1

A

1009-1971(2016)04-0129-07

[责任编辑:王 春]

2016-0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003098);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4SHA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6RW003);农业部软科学项目(201612)

孙慧波(1989—),男,山东莒县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农村公共服务研究;赵霞(1978—),女,河北邯郸人,教授,博士,从事农村公共服务研究。

猜你喜欢
新农保新农养老金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云南省新农保制度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新农合”县级统筹弊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