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

2016-09-24 02:54周庆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精品语文课程教学模式

周庆元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

周庆元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互联网+教育创新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建设与创新问题,既是一个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时髦前卫的学术话题。当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正在路上。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既是课程建设的起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应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需要先从慕课抓起,坚持辩证治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建设;创新

时下,谈到“互联网+教育创新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这个议题,确实是一个崭新的命题。这既是一个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时髦前卫的学术话题。不揣浅陋,在此谈谈笔者的三点看法。

一、课程建设正在路上

开门见山,先谈我们正在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的基本情况。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我国正在进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文件,2012年接着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6号)。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十二五”期间,原来的计划是要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事实上,现在看来,这些工作并未全部完成,给我们留下了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

首先,我们看看“十二五”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进展。

2011年11月9日,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视频公开课平台、网易、中国网络电视(CNTV)正式上线,拉开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序幕;

2012年6月26日,首批转型升级的15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在爱课程网资源共享课平台上线;

2014年5月8日,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5月20日,10门来自“985”高校的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教师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成果。

2014年12月30日,爱课程网“教师教育频道”开通。首批发布7门立项新建的“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37门教师教育转型升级课程(指十一五国家精品课转型升级为十二五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5年7月,爱课程网“教师教育频道”已有35门立项新建的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42门转型升级课程上线,成为我国首批在线的教师教育国家级在线课程。

而我们语文教育类的课程,截止2015年7月底,已有2门课程在爱课程网上线:一门是四川师大刘永康教授主持的转型升级课程《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另一门是西北师大靳健教授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全国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课程,得到国家批准立项的,一共是10门。根据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计划,到2015年底,将有10门语文教育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上线,即:

小学教育阶段共计4门:

1.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主持的《小学语文课标与教材研究》;

2.广西师院黄亢美教授主持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任运昌教授主持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

4.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蒋蓉教授主持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中学教育阶段共计6门:

1.西北师大靳健教授主持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2.上海师大郑桂华教授主持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3.四川师大靳彤教授主持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4.江苏师大魏本亚教授主持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5.北京师大郑国民教授主持的《中学语文课标与教材研究》;

6.扬州大学徐林祥教授主持的《中学语文课标与教材研究》。

这些课程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教育部重点推广应用的语文教育在线课程。

最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学术年会。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语文教育类课程建设交流。召开这次学术年会的目的,为的是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开展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精神,交流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经验。我们这次会议,既是一次例行学术年会,也是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既是一次经验总结交流会,也是一次学科学术研讨会。这是因为,召开这样一次专题研讨会,可以让已经立项的教师介绍解决问题的经验,让没有立项的教师明确研究问题的方向,让存在的问题得以重视和解决,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参加这次学术年会的有来自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的代表120多人。上述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除了个别主持人因公出国缺席会议以外,其他课程的主持人或代表者都出席了会议,并分别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会议主题集中,内容充实,安排紧凑,效果鲜明。通过大会报告与小组讨论,会上发言与会下交谈,切磋砥砺,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预期了的成果。这样做,可以使正在路上行进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步伐走得更快,步子迈得更稳。

二、课程建设为何开展

开宗明义,再谈我们为何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的来龙去脉。

谈到课程建设的目的和动因,可以概括为两句话,8个字,叫做:大势所趋,发展所需。这两句话、8个字,既是课程建设的起点,也是课程建设的归宿。

我们当前面对的国际国内科技教育文化大势,简而言之,叫做:“互联网+”教育创新。

首先大概要做一点简要的名词解释。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生活等各行业、领域、产业间的融合与应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的契入,在行业、领域间产生反馈、互动与协调,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的融合与创新。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融合创新。

互联网+教育,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就是:点燃生命!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因此,教育强调平等,协作,分享,个性化,选择性。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什么?大规模,开放性,个性化,平等,分享,协作。

互联网+教育,就是为教育的以人为本、普惠性、个性化、终身性形成基本的生态基础。

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对于“互联网+”教育创新这一重大的国际国内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态势,一定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上,深刻认识,抓住不放。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国务院适时提出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对于互联网+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模式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要求。

2015年3月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颁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它提出了11项“重点行动”,其中,重点行动(六)“互联网+”益民服务项中的“5.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确定:

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

“互联网+”这种迅猛发展的全球科学技术发展态势洪流滚滚,汹涌奔腾,势不可挡,简直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促使我们的教育必须积极应对,勇于创新。所以,“互联网+”教育创新,是应天顺人,势在必然的。

作为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当然是绝对不可缺席的。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又是首当其冲,必须率先垂范。

面对这种发展大势,我们应当如同习近平主席所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三、课程建设如何深化

开诚布公,最后谈点我们如何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的个人浅见。

对于这个问题,暂时也只能谈两点:先从慕课抓起,坚持辩证治教。

先谈“先从慕课抓起”。

什么叫做“先从慕课抓起”?为什么要“先从慕课抓起”?

如前所述,我们的世界,已然进入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信息社会;我们的社会,正在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领域,以教育技术与教学手段现代化为主要标志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甚至正在颠覆我们传统的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等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所谓“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就是大规模 (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学习的课程(Course),这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

在这种广阔的国际智力背景之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势头方兴未艾,并且提出了“十三五”国家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安排。

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对高校充分应对世界上以MOOCS为代表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对教育教学的深入影响,充分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出了安排。

《意见》要求高校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传统优势,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

《意见》的出台,着眼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围绕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和加强规范管理三条主线指导大规模开放课程建设。

《意见》支持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高校,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应用与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别提示,要十分关注课程建设的区别:十二五期间,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采取的是先立项,后建设应用的方式);选择认定基础良好、技术先进、符合国情、安全稳定、优质课程资源集聚、服务高效的平台承担公共服务平台重任。

《意见》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借助课程平台积极推广我国优质课程,优先引进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且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学科优质课程,规范在线开放课程的对外推广与引进。

《意见》要求根据教师、学习者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的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

根据《意见》,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除了广大的高等学校,我们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也是开发的重点。

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领导下,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正在抓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应用”的契机,借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项目的实施,融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研制成果,组织实施“十三五”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讨论建设覆盖《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所涉及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各学段都要开设的共通课,包括:师德、教师专业发展、儿童发展、教师语言、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应用、学科教学方法、教育实习实践等课程。目前正在研制相关调研方案。

以上所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国家的明确要求,发展的大好契机,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们怎能无动于衷,裹足不前呢?所以,我们认为课程建设应当“先从慕课抓起”,这就是“先从慕课抓起”的原因或者理由。

语文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重道远。语文教育课程是师范生培养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课程,也是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业务范围之一。我们要号召、倡导并且尽可能的组织业内专业力量,在高校语文师资培养培训、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课程及资源建设方面联手攻关,为培养合格师范生,为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和服务。

回首“十二五”,我们在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方面同心协力,成果丰硕,建设了11门语文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这些课程的推广应用一定会成为高师院校语文教育教学和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重要课程资源。

承迎“十三五”,我们业内同道都要认真刻苦学习和钻研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熟悉并掌握“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等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不断推进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建设高质量的语文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课程与资源,建设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硕士课程、师范生语文教育课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课程,为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高助力,为全面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做出贡献!

再谈“坚持辩证治教”。

什么是“坚持辩证治教”?怎样“坚持辩证治教”?

“辩证治教”是辩证唯物主义在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上的一种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素有讲究唯物论、辩证法的传统,人类文明伊始,始终相伴相随,两三千年以来,从来没有中断过。早在先秦,著名学术专著《周易》、著名思想家荀子就是辩证法、唯物论的代表。作为教育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文化遗产。“辩证治教”来自我国中医的“辩证施治”。我国的中医学是堪称我国国学的瑰宝的。中医学的“望闻问切”“辩证施治”传承千年,蜚声万里,就是讲究唯物辩证法的。我们的教育教学应当学习中医学,做到辩证治教。中医学的辩证施治,包括治医、治药;教育学的辩证治学,则包括治教、治学。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唯物辩证法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

怎么去“坚持辩证治教”呢?简单地说,就是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瞻前顾后,不偏不倚,实事求是,机动灵活,不说过头话,不搞绝对化。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总有多个方面,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乃至一分为多。正如苏轼所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来观察。在对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创新的问题上,在对待“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等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辩证治教”。

一是在理念上。谈到“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式”,现在也并非一呼百应,异口同声,也有不同看法的。比如,最近从QQ上看到一篇文章,转载自某一位新课改绝对权威的“最新力作”,题目叫做《“微课”的诱惑与反诱惑》。一看题目,就觉得惊世骇俗,不同凡响。文章开宗明义,点明“微课”的诱惑。“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慕课’、‘微课’、‘云课堂’、‘翻转课堂’之类的说辞满天飞舞,似乎基础教育的世界只要有了这种‘神器’就可以云开见日,教师队伍的素质缺陷可以弥补,‘课堂转型’便指日可待了。然而,在我国‘应试教育’依然占强势地位的背景下,热衷于‘微课’开发绝不是福音,而是一场灾难。”作者分析“微课”设计一般按照ADDIE的模型,肯定“这是一种以短平快为其特色的微型化在线视频网络课程,一种学生可以利用个人信息终端,将信息化的微内容作为替代教师课堂上的面对面讲授,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展示了崭新的学校教育变革的可能性。”并分析了这种可能性的三个方面。但是,他认为“这种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指出“微课”的双重性。“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运用,具有双重性——作为一种学习工具的可能性,和摧毁教育本性的危险性。”要使得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需要讲究起码的三个前提条件。通过论述“课堂教学的本性使然”“‘技术中心的研究’的弊端”“‘微课’开发先天不足”这样三个理由,论证了“微课”的局限性。最后论定:“我们不应当执迷于这种‘神器’的‘魔力’,教学技术的发展终究不可能替代课堂教学本身。”

作为独立的学术论文来读,本文摆事实,讲道理,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掩卷深思,可以作为我们理解与制作微课、慕课的借鉴与警戒。当然,不会也不至于影响甚至阻碍我们广泛深入开展课程建设的坚定步伐,正如一百多年乃至几百年以前,瓦特、爱迪生他们的科学技术发明,不仅没有阻挡而且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由此,我们应当树立这样的理念,开发慕课等在线课程,一方面借重现代先进技术的工具,一方面牢记驾驭课堂主体的人,把工具和人、把学习工具和教育本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讲的“辩证治教”的基本理念。

二是在定位上。我们认为,我们本次的第20次学术年会的主题定位科学,研讨的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平台”,都是属于教学的形式。抽象地说,形式的东西一般都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在的。教学的内在的东西则是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一般而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形式与内容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正如我们语文教学所讲的“文道统一”,“文”是形式,“道”是内容,“文”和“道”在本质上应当是辩证统一的,当然,专门研究,为了论述的方便,是可以分别来谈的。那么,我们今天集中研讨的,主要是课程建设的形式问题,也就是“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的建设。所以说,这种定位是正确的。由此生发开去,我们的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式”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都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层面的学习工具的开发,课程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至于课程形式所承载的教育理念与课程内容,那就另当别论了。到底是旧瓶装新酒,还是新瓶装旧酒,还是旧瓶装旧酒,新瓶装新酒,那就需要具体界定了。这种学术定位一定要准确。

三是在操作上。“辩证治教”的思想方法,体现在实际操作上,还必须科学规范。不但在设计、制作、运用在线课程的各个环节涉及到的现代教育的技术层面,而且在课程内容的选定、课程结构的建构等内在要素方面,尤其是在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之类深层内涵上,必须特别落实“辩证治教”,既要架天线,更要接地气。近两年来,全国有200多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其中有10门师范院校的语文教育类课程入选。在立项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参与者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教师对“慕课”——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公开课不太了解,对语文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方式不太适应,对彰显语文课程的言语实践性特点而不成为互联网技术的附庸还缺乏清醒的意识和积极的对策,甚至对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基本任务、实践方式的认识还存在严重的分歧,已经立项的语文教育类课程暴露出理论研究肤浅、逻辑结构混乱、实践性特点不够突出等缺陷,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我们只要运用“辩证治教”的思想武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不断总结,逐步提高,我们的课程建设与创新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1]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and Platform of

ZHOU Qing-yuan

H193

A

1674-831X(2016)02-0022-05

2015-10-10

周庆元(1947-),男,湖南娄底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刘济远]

猜你喜欢
精品语文课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