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光辉:做好医务工作首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2016-09-24 05:49洪海参
祖国 2016年17期
关键词:光辉病人医疗

文/洪海参

樊光辉:做好医务工作首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文/洪海参

樊光辉,1959年出生,1983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3年获得湖南医科大学心血管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被推荐和确认为军区卫生系统“1383”重点人才;1997年8月担任解放军第163医院老年病科主任;2000年7月由科主任提拔为医院院长;2001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并兼任教授;2005年获得“全军优秀医院领导”称号;从事临床医生工作18年,先后担任医师、主治军医、副主任军医;专业技术4级,技术大校军衔10年,享受军队特殊津贴,任华南医科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30多年中,诊治了数万名军地伤病员,救治千余名军队老干部。在心血管病诊治、风湿头痛诊治、常见肿瘤早期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先后撰写医学论文68篇,在中外期刊发表交流论文30余篇,获得军队和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先后有4个科研课题在原总后卫生部中标,并担任中标课题组负责人。同时,他还是全军卫生科技成果评审委高级评委,湖南省心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军区科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2000年7月担任院长六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市场谋发展,加快发展保打赢,从严治院,开拓创新,着力建设一支“团结务实、勤廉高效、可问责的学习服务型领导班子和机关、科室领导队伍”,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医院,医院全面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150多项工作被分部以上机关和地方政府评为先进,2005年被中华医学会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广州军区为医院记集体三等功。

解放军第163医院院长樊光辉的经历既平实艰难,又颇有些故事情节。

一心想学文史外贸,却在命运的安排中成为军医;想当一辈子的好医生,救治病人无数,却因管理才能突出,被推选为院长;不愿因循守旧,在“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部队医院,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医院因此焕发勃勃生机。

6点半起床;7点半到办公室,整理资料、查房;上午批阅文件,与医院领导商量工作;下午开会、接待、业务处理;总是超时下班,很多时候晚上10点仍在办公室里忙碌。这是樊光辉每天陀螺似的日程安排,还不包括出差以及一些其他安排。

2005年,樊光辉当选为全军优秀医院领导——这位专家型院长、经营型专家,面对荣誉时很低调,说起医院的发展大计,却很兴奋。对事业,他有高度的责任和不尽的激情;对群众、对朋友、对患者,他有豁达的胸怀和真挚的情谊。

这个责任,这份激情,这种情谊,使他的人生更加绚丽,让他的故事更加精彩。

樊光辉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发生在1978年。这一年,他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录取。

成为良医

“这是我这一辈子最高兴的事情。”时至今日,说起当年得知自己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录取的消息,樊光辉仍满脸幸福。

樊光辉是山沟沟里长大的苦孩子。1976年入伍参军,一辈子与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考大学前,樊光辉是海军北海舰队工程兵部队里一名普通的卫生员。虽然条件艰苦,也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史、外贸专业,但面对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他还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接到通知到考试只有七天时间,从战友那借来一套备考书,樊光辉便开始了每天只有一两个小时睡眠时间的复习生活。“桌子两边一边放白酒,一边放凉水,累了就用凉水洗脸,困了就喝白酒。”

录取通知书很快到来,樊光辉顺利成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一名学生。“因为这次人生转折,他从一个农民的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开始走自己的路。”

到学校后,他很快就被其间浓郁的学术氛围所感染,慢慢爱上了医学这门学科。“古代名医张仲景有一句话深深打动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觉得,一个人,无论从政还是从医,只要真心为人民服务,都能做出一番成绩出来。”

1983年大学毕业后,樊光辉被分配到解放军第163医院。1985年他来到老年病科,一干就是16年,这段经历让他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有一件事情对我触动很深。当时我在老年病科工作,一位老首长因心肌梗塞送到我们院里抢救,这位首长是跟周恩来总理一起啃过长霉馒头的老革命。他被抢救过来以后,问我们的护士要一个杯子,却没有要到。后来首长康复以后,我们把他送回广州。在路上,他问了我一个问题,“樊大夫,我问问你,做医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他说,“我来回答你吧。做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慈悲心。”

老首长的话,深深震撼了樊光辉的心。

老年病科在医院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诊治的大都是戎马一生,曾身居要职,但走向暮年,疾病缠身的老干部。他们中有的人性格、脾气和心理状态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身上闪耀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德——无私、宽容、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在与这些老同志打交道过程中,樊光辉时时被他们身上的高尚品德打动。潜移默化中,被他们所影响。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同志,带着一颗慈悲心,樊光辉在担任科室主任以后,开始有意识地制定一些规章制度,避免因为疏忽和不规范,做不好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我们购买了老年病的10余个专业的100多册临床医学书籍,与老干部交流养生之道;制定了病房工作要求、抢救集合指令、医疗护理等制度;每逢老干部的生日,坚持给他们送蛋糕、做长寿面;到了过年的时候,带着眷属,提着美食,与住院的老干部一起辞旧迎新。”

温情消除了老干部们的烦恼,也使治疗变得顺利。在樊光辉担任科主任的8年时间里,老年病科基本没有一封告状信,每年都有20多封感谢信,贴满了墙。

“是老干科造就了我。老同志们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信念时常让我感动。从他们身上,我也吸取了一些非常好的传统,”

而樊光辉的管理才能也在这段时间得到了充分展现。

改革立院

2000年,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樊光辉当选为院长。当时的解放军第163医院,还是旧有的部队医院管理模式,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设备陈旧,住院条件简朴,生存艰难。

上任伊始,樊光辉与党委一班人深入分析医院情况,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技术,迎难而上,并确立了“以人为本,科技兴院,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建院方针,按照“团结、务实、严谨、创新”的发展方略,坚持“政治立院,质量建院,科技兴院,管理强院”的思路,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思路明确了,要变成执行力,还需要一个过程。樊光辉想方设法,从落实“水、电、路、专家用车”等十件实事入手,优化医院的环境,留住人心。

可刚开始,樊光辉就遇到了难题。相关单位表示水电改造要700万元,这对医院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后来根据一些政策,减免了一些费用,但是仍然需要200万。为了弥补资金上的缺口,樊光辉带着一拨人上北京找一位首长支持。当天晚上,他们顶着大雪,却急得冒汗,因为见不着首长的面。后来樊光辉只能大着胆子给首长家里拨了电话。在首长的家里,樊光辉详细汇报了医院的特殊情况。首长被樊光辉的事业心深深打动。随后,医院争取到了总后的100万元,接着省政府也拨了100万元,163医院久而未决的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水、电、路问题的解决,只是浅层次的变化,要让医院有大跨越的发展,不改革不行。但相对于部队医院来说,要从过去的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转变,很难。改革之初,最让樊光辉苦恼的就是医院上上下下的观念和意识问题。“医院怎么发展、怎样经营、怎样管理,观念跟不上,想改也改不好,也改不到位。”

樊光辉知道,要改革必须要得到全院同志的支持。他特意买了一本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送给中层干部。他的用意就是号召大家不要就事论事,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只要你善于去解决,世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樊光辉暗暗为自己鼓劲。

接着,他开始着手医院的人才培养,提高医院的技术力量。在分部领导以及医院党组的支持下,樊光辉带领医院实行了“321人才培养方案”:即选拔培养30名30岁左右工作勤奋,成绩突出的医学“苗子”;20名40岁左右,在广州军区或湖南医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兼任一些医学团体理事、副主委的业务尖子;10名50岁左右,在医疗实践、学术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颇有造诣的顶尖医疗人才。“方案的实施,使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些学成归来的医疗人才,手到病除,热心为军民,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军事经济效益,还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效益。”樊光辉自豪地说。

在技术力量提高的基础上,樊光辉又大力加强医院的医疗设施,“软件设施我们有了,硬件设施也要逐步完善,这样我们的医疗效果才会更好。”为了做好诊治病人的工作,以及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从2000年起,医院通过自购、引资、合资等方式,添置医疗设备达1.2亿元人民币之多。在解决设备资金问题上,樊光辉带着163人更是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利用医院的先进技术和良好声誉,我们与一些医疗设备生产企业进行了双赢合作。”

如今,163医院购置的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每天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以人为本

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设备,如果没有人性化的服务手段,医院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仍是空话。樊光辉深谙其理。

2004年4月,樊光辉根据解放军总后勤部安排,赴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医院考察学习。国外医院的人性化服务给樊光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印证了他长期以来坚持163医院人性化服务的正确性。“人性化服务是一个无穷无尽、具有十分深刻和广泛内涵的领域。它涉及到服务、技术、设备、医护人员的言语,甚至是病房布置、颜色等各个方面,它能给予病人心灵的抚慰和轻松,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疗的效果。”樊光辉说。

近几年来,163医院一直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到目前为止,该院累积投入2000多万元,使院内绿化面积达到92%以上,修建的楼阁、凉亭、人造湖、花园、假山等休闲设施,给了患者一个舒适、健康的休养环境。为打造人性化服务,163医院还斥资800万元,对院内各科室的病房进行改造,装修,使得院内80%以上的病房有了空调、彩电、电话、卫生间等设施;病房楼梯间和墙壁上还贴上了各类型问候病人、鼓励病人的标语;妇产科设立了“温馨病房”,实行宾馆式服务。如今的163医院,绿山、绿水、绿军装、绿树成荫,“最多时,会有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来到163医院栖息。”樊光辉笑着说;“我们就是要全力打造一座花园式的生态医院。”

“医院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因为,每一个病人,到医院里来都想把病赶快看好;想少花一点钱;想看到医生护士的笑脸;想在这里得到尊重。这种心态,是每个病人,无论是做官的还是老百姓都有的。所以,我们就要根据这样的需要去设计去建设医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医护人员尊重病人。白求恩大夫讲,我们要把病人当作父亲,我说先要把病人当人,你要尊重他。”

治疗、用药、收费情况公开化、明朗化,同样也是樊光辉要求医院始终坚持的一项人性化服务内容。为此,医院实施了“军卫1号”工程,使医院迈上了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轨道。所有病人的用药、缴费情况,电脑上都详细记录,“哪位医生敢滥开药、多开药,都将受到相应处理。”樊光辉说,“同时,院内所有的医护人员都签订了责任书,如果谁敢接受病人的红包,或者对病人不负责的话,一经查实,从严从重处治,甚至开除。我们就是要以花园式的环境、人性化的服务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病人明白缴费,放心治疗。”

对于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他也没少下工夫。在医院医务人员的眼里,樊光辉是一个体贴的院长,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院长。

“对玩忽职守、不负责任,延误诊断治疗的医生,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罚的处罚,该怎样就怎样。我觉得医院就必须坚持以医疗为中心,必须以患者的诊断治疗为中心,医院要开得好刀、看得好病、救得活人,否则这个医院没有必要存在。任何人找你,你必须到现场去了解情况,越是那些贫困的、基层的患者,越要管到底,该免费的要免费,该治疗的要治疗。不光是院长,全体医务人员都要这样做。没有爱心,没有慈悲心的人,最好不要做医生,更不要当科主任。如果我发现有一个没有爱心的主任,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医院党委把他免掉。古话说,慈不掌兵,有些人明明做错了你还纵容他,那么就是放纵了。”

在医院大刀阔斧的改革中,樊光辉的个性特征体现的非常明显,那就是很务实,没有过多的口号性语言,什么事情都是一件件地去做。对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他非常反感甚至厌恶。

樊光辉很崇拜毛主席、邓小平。“因为他们很务实,我觉得做人就是要实,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然不灵活也不行,因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人要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不与时俱进不行。”樊光辉说。

众乐吾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担任163院长7年,樊光辉按照党委的要求,团结带领着163人在湖湘大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树起了为兵民服务的大旗,医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樊光辉说,163有今天,离不开分部、联勤部、总部首长的支持,离不开省市区领导的支持,同时也是历代163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个事业,都是接力赛,我只是从前任的手中接过了接力棒,也许我这一段跑得快一点,但前任那一段也跑得很好。

尽管工作很忙,但当了院长的樊光辉仍然很爱他的病人,凡是重大的抢救,他都要担任治疗小组组长,不管是高干,还是普通老百姓,所有来找他的病人,他都会耐心了解是怎么一回事。

面对社会对医疗界的看法,樊光辉很焦虑。“现在新闻界都把医疗界和教育界看成一团漆黑,是白眼狼。我觉得需要澄清一下,其实在医疗战线的工作者90%以上都是好的,只有极小部分是差劲的。就拿163医院来说,我们的医生日夜抢救病人,为病人的事情耽误自己的休息时间,作出这些奉献的一代又一代的人数不胜数,不要把医护人员中的极少数看成是多数,之所以大家会这么看待医疗界,原因有很多,但我希望社会能公正地评价,而新闻媒介也有责任扭转社会对医疗界的错误认识。”

一方面关注外部环境对医疗界的看法,一方面樊光辉丝毫没有停下医院发展的脚步。这些年,为了解决医院16层住院大楼的资金问题,他几乎忙得脚不沾地。当资金有了着落时,他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下一步,我的愿望就是落实上级首长指示。争创一流的军队现代化医院。在浏阳河畔,投资1.5个亿,盖一幢16层、3万平米,集实用、美观、节能、智能化、信息化于一体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病房大楼;另外就是引进中国大陆第三台治疗肿瘤的射波刀,现在已经签了合同。‘一把刀’,‘一栋楼’引进来以后,我就考虑交班了,继续去做我的教授,我这个人更适合做教授。我觉得,做任何领导,都要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幸福着别人的幸福。我总想着,怎样更多地做一些好事善事,多救些人,多帮一些人,这是我以后的追求,即使做教授了也不例外。”这就是樊光辉的真实所想。

猜你喜欢
光辉病人医疗
谁是病人
春在飞
就在家门口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什么是医疗告知
光辉的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