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2016-09-24 01:46上官健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后备事务所会计师

上官健

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上官健

人才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后备人才需求及供给,结合高校CPA专业培养现状,提出了以“协会牵头,事务所搭台,高校出力”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探索路径。

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 培养

目前,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惯用的业务级别,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人员可以划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级别。其中,高层专业人员多指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合伙人、主任会计师等执业注册会计师;中层专业人员一般指作为部门经理、项目经理的执业注册会计师;基层专业人员则是获取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前的业务助理人员。本文所探讨的后备人才特指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基层专业人员。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从数量分析,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需求存有缺口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执业注册会计师101376人,距离《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要求中的2015年全国注册会计师应达到12万,仍有近2万人缺口。

通过2015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的统计数据分析(见表1),目前我国执业注册会计师与基层专业人员的比例约为1∶2。以此类推,全国目前仍有与之相称的近4万的基层专业人员缺口。也就是说,考虑到基层专业人员晋升执业注册会计师数量,会计师事务所基层专业人员新增量应在6万左右。该处分析数据仅为综合评价前百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推算,现实情况是中小会计事务所中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偏少,基层专业人员偏多,配比数更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需求的行业后备人才数量更大。

(二)从行业发展分析,注册会计师行业亟待优质的后备人才

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精神: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开拓国际市场,着力境内外上市公司、特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企业的专业服务;中型事务所做精做专,改变传统单一的审计业务,满足市场需求,拓展内部控制、管理咨询、并购重组、业绩评价等高端服务、高附加值服务等咨询服务业;小型事务所面向小型企事业单位、面向“三农”、面向基层提供优质审计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及定位,也为与之匹配的行业人才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鉴此,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离不开与之匹配的人才保障,不仅急需熟知会计、审计、财务、税务、金融、法律、组织和企业、信息技术等知识结构合理,具有敏锐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际沟通技能的执业注册会计师,更需要能协助注册会计师完成项目,具有行业发展潜力的基层专业人员,未来的中高层注册会计师。而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中,尤其是中小型事务所中专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学历低、知识结构不全面等问题,亟待优质的后备人才输入,换血、造血,创造活力,保障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服务水平。

(三)从人才流动性分析,注册会计师行业亟需高质量的后备人才

毋庸置疑,注册会计师行业集聚了会计行业内的优质人才。注册会计师行业绝大多数专业人员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于企业,业务骨干很容易被所服务的企业吸引,成为企业人才挖掘的“虹吸地”。而注册会计师行业人员的高强度、高风险、不平衡的收入分配以及狭窄的晋升渠道也让高素质专业人员难以拒绝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可以说,大所的注册会计师跳槽为名企、上市公司、证券金融业的高管,中小所的注册会计师跳槽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事务所基层助理人员也很容易跳槽为企业财会部门的经理、主管等等,已成为时下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流动的普遍现象。

表1 2015年综合评价前百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与注师、从业人数对比表

据统计,目前国际“四大”事务所的人才年流动比率约在15%-20%,国内事务所大约在20%左右。行业业务骨干流动必然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开展,频繁的人员流动必然增加事务所的员工招聘、培训成本。有鉴于此,本文认为,一方面应完善事务所的人才管理机制,增强执业人员的归属感与荣誉感,留住人才;另一方面更应注重高质高量的注册会计行业后备人才供给,形成会计业内人才的良性循环,带动提升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净化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环境。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的供给分析

(一)高校CPA专业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输送了优质后备人才

1994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资助、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教学质量评估的19所高等院校CPA专业方向,已累计培养学生35004名(见表2)。通过行业资助开设的19 所CPA专业方向高校,基本上都是国内会计专业排名前列的“985”、“211”品牌高校,财政累计资助逾亿元,协会累计培训师资280人次,其学生生源优质,外语水平高,课程注重与西方接轨,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并有国内外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依托进行实践教学,提升职业能力。实践证明,这19所高校CPA专业方向可谓是高起点、高层次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其CPA专业方向毕业生基本保持100%的一次就业率,近50%的学生步入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成为符合行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端后备人才,为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的后备人才基础。

(二)区域性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仍缺乏优质的行业后备人才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引领创建了“教学质量评估、师资培训、学生境外实习、共建实习基地”四位一体的行业后备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分析可以看出,19所高等院校CPA专业方向优质后备人才大多输送到品牌高端的国际大所或国内百强所,实现了“名校”与“大所”的后备人才对接。

河南、河北、云南、四川、内蒙古、新疆等6家地方注协也通过资助,与地方院校合作开设了CPA专业方向班,累计培养CPA专业方向学生3476名(见表3)。但不可否认,因地方资助经费不足,师资资源有限,专业特色培养力度不到位等原因,目前地方的CPA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可以说,地方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后备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精准专业服务的人才需求都有很大差距,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优质后备人才供给仍有待于提高。

表2 1994-2014年CPA专业方向院校学生情况一览表

三、注册会计行业后备人才的品质需求

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经济警察”,在提高经济信息质量、规范资本市场发展、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特殊性要求专业人员不仅需要财会、税务、审计、信息技术、经济、法律、组织和企业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具备科学、准确的职业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显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需注重潜性技能的习得。

所谓潜性技能是在项目活动体现出的独特思维、诊断问题的技巧与经验,是行动中潜意识的认知能力,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潜性技能提升唯一方法是领悟与练习。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培养具有职业胜任能力的后备人才时,必须注重将其融入职业环境,让其在项目工作中与不同层级专业人员共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积累职业经验,提升职业分析判断能力。显而易见,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仅靠高校在校培养已无法满足行业人才质量需求,还需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的鼎力支持。

四、多措并举探索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

毋庸讳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二十年来开拓创新的CPA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是保障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供给的有效途径。但随着2013年财政部停止对CPA专业方向院校的专项资助后,如何保障现有19所品牌高校对接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端国际化后备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引导并逐步加大地方高校培养对接区域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优质行业后备人才,这是当前行业人才培养所须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多措并举,以“协会牵头,事务所搭台,高校出力”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一)厘清行业协会、事务所、高校人才培养职责与义务

高校的校内教学培养需保证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流程与业务资料,具备基本的上岗实践能力,具备学习的能力,能够零过渡到事务所上岗。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潜性学习场所与环境,让学生在项目参与中融会贯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高校与事务所合作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减少事务所寻找职业者、聘用职业者的费用和上岗培训成本。二者最佳融合点应是,事务所可以轻松找到毕业生签约,签约的新职员可以直接跟随项目组从事助理活动。

表3 地方注协设立CPA专业方向班清单

行业协会履行组织、协调、服务职能,为高校与事务所牵线搭桥,提供高校生源供给与事务所人才需求两方面的市场信息,通过人才供给双向信息服务的“磁场效应”,择优选拔高校热衷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在校生,根据会计师事务所能接受实习生的可容量、阶段需求量统筹输送,减少事务所与高校共育行业人才的沟通成本,推进行业协会、事务所、高校共育后备人才的有序、高效运行。

鉴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二十年来的探索与积累,已经形成了19所高校CPA专业方向与国内外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后备人才对接的良性循环。为此,建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统领国际化、高端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引导下,专注地方高校与区域内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对接,培养满足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精准服务所需的行业后备人才。行业协会分层、分级助力,后备人才培养精准定位,更利于协会、事务所、高校三方共育人才的可持续性、高效运行。

(二)合力夯实合作人才培养的基础与路径

1.成立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委员会

会计师事务所属于盈利性组织,高校属于非盈利性组织,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私营事务所与高校公共部门之间达到有效联系的桥梁与纽带。鉴此,应搭建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的行业后备人培养的长效机制,以高校本科层次为培养起点,由注册会计师协会牵头,选择热衷注册会计师行业教育、责任心强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骨干和具有培养能力的高校会计专业带头人,成立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委员会,共商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事宜。

2.确立高校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广泛征集大、中、小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意见,总结事务所常规业务、创新业务范围及其工作流程,归纳、梳理专业人员胜任岗位所必需的和拓展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而明确高校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该培养目标重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为适应快速发展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至少三至五年论证一次,保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3.形成保障行业人才质量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会计专业履行专业教育职责,依据前述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拓展要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认知规律,考虑注册会计行业知识的高度融合性,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逻辑结构合理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传统审计鉴证业务范围的拓展,特殊领域、高端需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一特三高”非审计业务领域的大力开发,高校专业核心课程设定应充分考虑注册会计行业的区域性、业务规模程度、师资力量等因素,制定具有本高校特色领域的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尽可能做到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输送的精准性。

4.合力开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

高校培养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必须理论讲授与实践能力训练共同抓。高校学生在校内应熟悉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基本业务资料,如熟悉审计工作流程,熟练财务、审计软件,熟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掌握行业基本的职业分析与判断。笔者认为现行的高校课程设置仍侧重理论,若要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迫切需要高校骨干教师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骨干合力开发以行业典型业务、典型案例为载体,注重实践能力训练的专业核心课程,满足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的目标,同时也自然减少了会计事务所新招聘人员的培训成本,实现双赢。

5.搭建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培训共享平台

高校、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均具有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与继续教育的社会义务。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人才培养战略中,应该实现资源共享、让行业培训成本最低化。这迫切需要高校、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协会三方共建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培训共享平台,不断完善法规库、案例库、视频培训库、典型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微课库等。通过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培训共享平台,学生可获取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专业教师可以获取所需的授课素材,执业人员可以分享职业经验,行业协会至少可以通过平台开展助理人员或者中小事务所执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从而降低降低行业培训成本、节省培训时间。行业职业培训共享平台的开发与维护,应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统筹,一是避免重复建设,二是便于合力建设、资源共享。

6.共建可持续发挥效能实习基地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潜性技能突出的行业。学生潜性技能提升,只能在特定环境下、在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资深专家、业务骨干共事过程中,从其学识和行为中自主获取与积累。这就迫切需求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牵线,推动会计师事务所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注册会计师实习基地至少在后备人才培养中发挥三方面的功效:一是让初入专业的学生可以认知性参观学习,初步了解行业;二是让已获取专业基本知识、技能的学生,参与项目,跟着项目组见习,熟悉岗位,协助完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等琐碎事务,使得校内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初步融合,在见习结束后及时查漏补缺再学习,达到上岗水平;三是让即将毕业的学生通过实习,参加项目,在事务所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部分工作,实现高校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与事务所最后一公里的对接,达到零过度上岗。

共建务实、可持续发挥效能的实习基地,必须明确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可容纳量、可接纳实习的时间要求、每次接受量等系列问题。共建实习基地,不仅能让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得到不同时段、不同层级的技能提升,若高校学生保质保量、前后衔接得当,同时也可以减轻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骨干的劳动强度以及事务所助理人员成本。

7.多措并举强化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的专业视野与水平直接决定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的素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高技术性,首先要求高校教师能接地气,熟悉行业环境、行业业务,具有行业工作经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与ACCA等境外职业会计组织合作举办了10期注册会计师方向核心课程师资培训,累计培训教师280人次,深受高校欢迎。行业协会可以多层次、多区域开展类似的师资培训,也可以推荐专业教师到事务所挂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会计师事务所从提升品牌、挖掘潜在市场等方面考虑,可以自愿向高校推荐兼职教师,以职业生涯指导、演讲、讲座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发挥工匠精神共育行业后备人才。高校可以邀请会计师事务所参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新领域业务探讨等课题研究,在合作项目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五、注册会计行业后备人才保障机制

(一)政策保障

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台协会、事务所、高校三方合作共同培养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的政策制度,鼓励事务所接受学生见习、实习,将事务所参与育人的规模、质量等纳入事务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激发事务所履职行业人才培养的社会义务,调动事务所培养行业后备人才的积极性。

(二)实施保障

注册会计协会、合作会计师事务所与高校均应指定专人负责人才培养事宜的沟通、联络。高校应明确专业授课教师定期事务所脱产挂职期限、专业校内实践条件,保障师资专业水平和学生在校培养质量达标,高校应结合事务所需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障学生实习机会;会计师事务所至少半年向行业协会上报一次接受实习生、挂职教师的数量、时间、实习期限及实习内容;行业协会汇总事务所信息并发布,协调教师挂职培训,选拔优秀在校生并及时输送。

(三)经费保障

目前事务所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仍存在高校热、事务所冷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事务所要求。事务所在项目工作中培训学生不仅耗费人力成本,还会涉及差旅费等支出,培养的学生并不能保证留用、留用后再流失,事务所的短期成本效益不明显。为了促进行业人才培养的长期效机制,建议行业协会积极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对参与人才培养的事务所给予资金资助;行业协会可以在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事务所给予会费适度减免;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申请时,政府部门也应优先考虑参与人才培养的事务所。

作者单位:琼台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晓红,江医.二十年历程 二十载硕果----CPA专业方向建设20周年成果回顾.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8)

猜你喜欢
后备事务所会计师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的思考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2019年度综合评价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
北京博贤律师事务所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