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和他的老师田名瑜

2016-09-23 01:03田光孚张文炳�おお�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沈从文家乡

田光孚++张文炳�おお�

一九一五年,沈从文由私塾进入了凤凰县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初小,一九一六年升入高小学习,此时教他国文的是田名瑜先生。

田名瑜,字个石,湖南凤凰人,一八八七年元月二十七日诞生在一个油漆匠家里。十六岁时,拜本地诗人田兴奎(字星六,号辛庐)为师,读古书、学诗词,后转入凤乾永晃四厅中学就读,一九一○年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学堂,一九一一年加入同盟会,一九一三年在常德办《沅湘日报》,任总经理兼编辑。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五年任凤乾永晃四厅中学教员,一九一六年回凤凰教书。

一九一七年以后,田个石步入政界,开始他蹒跚徘徊的艰难的仕途生涯。护国战争时期,他任过护国军总司令部秘书,护法军第二军总司令部秘书。北伐战争时期,他任国民革命军临时第十师司令部秘书长。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三年间,田个石先后任大庸县、沅陵县、黔阳县县长。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任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秘书。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二年,任国民党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兼一二八师驻衢州办事处主任。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八年先后任湖南永顺专署主任秘书,湖北省政府秘书,湖南省政府秘书。1948年任凤凰县县长。解放前夕,田个石弃官从教,在辰溪楚屏中学任代理校长兼语文教员。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几十年的社会变迁,使田个石认识了“国已奇穷民亦惫”的现实,他身在政界、官场,却一心忧国忧民,一九三三年他写了《答友人》一诗:

国已奇穷民亦惫,书生饿死事寻常;

逼人富贵遑无择,医我窭贫恐少方。

自媚虞翻屯骨相,敢言梁竦善文章;

平生最恶钱神论,远谢殷勤慰断肠。

一九二一年,经醴陵傅钝安介绍,田个石和他的老师田兴奎一同加入南社,以后成为南社湘籍著名诗人,与柳亚子常有篇章往还,柳亚子回忆他们之间的交往时说:“余始创南社,吴中湘楚诸贤多为桴鼓之应……当是时,数东南流辈,湘为田傅,吴则柳王,篇章酬赠,可观览焉”。其中田指田兴奎、田个石师生二人,傅指傅钝安。

沈从文读小学时,就从师于这位田先生,在他人生征途的起点上,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沈从文后来回忆他的这位老师曾一往深情地说:“个石先生是旧南社诗人,书学黑女志,诗文习唐宋,均能去华存实。特别可敬爱处还是他的为人,素朴质实,敦厚有容,接近时使人充满泥土亲切感。”当时正做高小学生的沈从文“好事喜弄,终日和街坊邻里顽童打闹逃学,上山捉鸟,入水摸鱼,只觉得天下事再没有比这个生活方式更有意思!凡几乎凡是顽童行为无不有分。即平时上课,也并不安心,必想出种种办法胡闹,方称快意。……惟对个石先生,早多传闻,有些害怕,有些好奇。到后又觉得为人异常和蔼可亲,别具一种吸引力量,因之印象甚深,上课时堂上格外安静,从不捣乱,在当时实稀有少见。原来先生年轻时,还是一个比我们更典型的顽童……正当十六、十七岁紧要关头……投拜本地诗人田星六门下,读古文学诗了……事情留在我们一群未成年小顽童心中,既浪漫也相当现实,因之对于先生产生了一种不易形容的好感。好些人后来由‘拼命逃学转而为‘一心向学,形成种种不同发展,有的且在大革命逆转时,任小教员牺牲,虽有种种内外因子相互凑和,但是在成年前先生做人印象影响仍占有一定分量” 。沈从文深情的回忆反映了他和田个石先生非同一般的关系。田个石对于古文、诗词、书法造诣都相当深,在田个石先生的悉心教导下,沈从文一改过去的顽童习气,专心向学,所学古文、诗赋都能成诵,作文、书法进步相当快。更为重要的是,田个石先生常向学生介绍凤凰熊希龄为“谋自立以暂富强”,积极参加变法维新的事迹,向学生“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这些是沈从文过去从未听说过的。新的知识,新的理想吸引了他,激励他用功读书。虽然田个石先生只教过沈从文一年的国文,但沈从文少年时的天赋已被这位先生发现了,田个石先生曾夸他“才峻而气清,怀虚而志亢”。沈从文由顽童转变成求学上进的青年,田个石先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后来田个石先生赴辰沅道尹公署任秘书,沈从文也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分开了。一九二○年,田个石任凤乾麻屯防军指挥部秘书时,因事去贵州,途径芷江,与沈从文会面,这时沈从文已成青年,在芷江当税收员,做事认真有序,又肯学习,田先生见了非常高兴。

二十年代,沈从文以他别具风格的创作在文坛崭露头角,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时他多次写信给在沅陵的大哥沈云麓打听自己老师的情况,信中说田先生在校时衣一布衫,淡泊清贫。田先生常看到沈从文发表的作品,也“怿怿以喜”。

一九三四年春节前,沈从文从北京匆匆回到久别的家乡凤凰看望久病的母亲,因被怀疑是共产党,只在母亲床边困守三夜又匆匆返程了。过沅陵时,沈从文特地到电报街思庐看望自己的老师,当时田个石任国民党三十四师沅陵办事处主任。师生阔别十多年,“不期邂后,噫,幸矣,从文既归旬日,重过余北去,开襟谈日夕,穷天下乐莫踰”。田个石嘱沈从文: “明顾宁人有言,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大势,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救之。故不学则已,学必志其大者,穷居深念。吾国脊脊大乱,乱自学术,苟欲救之,亦必自正学术以正人心始。”田先生并作诗相赠:

匆匆十年嗟易别,不期沅上一帆归;

君身壮健尤堪慰,吾道艰难岂竟非。

此日奚宜饮醇酒,孤心正自恋初衣;

如何又语长安去,念我空山未掩扉。

沈从文向田先生叙说了自己十几年的经历,介绍了“北京地方城大,人多,文化面广”等情况,分别后,田先生特写《送沈从文序》一文,以兹对这次相会的记念。

一九五一年三月,田个石先生应柳亚子先生和朱早观将军(朱早观,字丹坡,田个石先生的姻弟,早年投笔从戎,参加革命。解放后,任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民委委员,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一九五五年病故。)之邀,到了北京,任职中央文史研究馆,居住北海静心斋内。沈从文说:“解放后,机缘凑巧,与个石先生同寓北京,始得常相过从。先生虽久绾县事,却无丝毫官气,还是一切依旧,言行敦实如老农,心境则旷达明朗,除读书养志,日常唯循湖作诗,积德聚学,益臻纯粹。每一接谈,总能给人一种亲切感应,深一层体会到古人所谓‘反朴存真意思。”沈从文对田个石先生十分尊重,两人感情日深。“隔一、二月总有机会去看看他。”这一点可以从田个石先生《苦学斋日记》中看出。仅一九五二年四月至十一月就记下了两人四次见面的情况:

“四月二十九日,晴,沈从文学弟来视,赠隶碑一幅,游览馆内一周说: 前系禁地,未能莅止,景色最为宜人,可爱已极。

五月三日,晴,至从文处一谈,他赠大云山房集及种松书屋藏帖八册,归时已晚。

六月十四日,晴,晤沈从文谈一次,筱斋约饭,时尚早,铸史约往听魏喜奎大鼓。

十一月二十六日,晴,沈从文到访,并约三十日吃饭,其工作情绪较好,语言形态比前畅适。”

一九五三年五月,沈从文的表侄黄永玉携妻拏子从香港回到北京。黄的父母与田个石先生夫妇是干亲家。五月二十四日沈从文带着黄永玉和他的夫人张梅溪女士去拜望个石先生。田先生见到家乡晚辈中人才辈出,无限欣慰。

一九五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天气晴朗,田先生到沈从文处,沈恭执弟子礼。沈从文夫人张兆和强留老师午餐。那时,沈从文虽已从文学创作转到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但面晤及老师时,他却兴致勃勃地谈到: 要用最新的观点和笔法写家乡二、三十年人事及其在地方上某人的贤否,并言若不写成,后人无从知道了。后因种种原因,这些计划中的创作终未实现。五九年春节,沈从文夫妇去看望田个石先生,古稀之年的个石先生看到这对患难与共,备尝甘苦的夫妇两鬓已添白发,想起解放后,他们埋头自己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感慨万千,便欣然命笔,填词一首赠给沈从文夫妇:

应天长·致沈从文夫妇

京华作客滋风味,买酒看花容浅醉。君堪慰,人称瑞。月到元宵圆较丽。宦游今倦骑,难得情丝膠系。最贵王昌夫婿,清才双可畏。

一九六二年初,沈从文游览了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边区,回京后即去看望田个石先生,应先生之嘱,在田个石先生的《北海寄庑图册》上题诗一首:

京华寄身久,醇补犹老农;

作书拙愈秀,行文晚益工。

临水赋鱼乐,登高送塞鸿;

心目两明健,为近广寒宫。

沈从文说:“三十年来时移世易,家乡亲故无论老成少壮,秋风黄叶,雕落垂尽。唯先生年逾古稀,体力思想均尚健全,仁者必寿,白岁可期。嘱题寄庑图册,因敬书四十字于卷末,不敢说深知先生大处,若当作画相速写观,亲故中和季韬、云六、祖春、或易首肯,以为能得六七分传神。”沈从文是最了解自己老师的,他对自己师长“ 醇朴犹老农”的评价的确是传神之笔,诗中流露出年逾花甲的沈从文对老师的无比崇敬和赞美之情。

一九七七年春节前夕,沈从文同张兆和先生去北京东福寿里看望自己的老师,方知田先生己到甘肃靖远县五大坪农场,随儿子田成上居住了。后沈从文给田先生写了封情感诚笃的长信,信中说:“我浮沉大社会里半世纪,得于社会的实在太多,而对社会贡献未免太少也,对家乡则更无贡献足道。在近半世纪人事风雨倏忽中,不出大差错,不吃大亏,在千百同行扫荡殆尽后,独自还活得比较安定,只能说是幸运,并得到党的特别照顾,本人则实在无什么专长真知足道也。”沈从文刚刚得到工作的自由后,他想到的不是自已受到的委屈,而是感到对社会的贡献太少,得于社会的又实在太多,特别是受益于党的照顾和关怀,他把这种心曲向老师尽情倾诉了。

田个石先生是了解沈从文的,他时时为自己这位学生在文学上、在物质文化史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和自豪。一九六五年初,年近八十岁的老人带着孙儿田光孚,到灯市大街东堂子胡同二十一号探访了沈从文。回寓后,他对孙儿谈及自己任小学教师这段往事时,情切真挚地谈到沈从文:“凤凰出了个沈从文,我们引以自豪。然而沈从文过去许多年,真正理解他的人太少,而误解他的人又多,在旧社会里,他在那如出入地狱的沉重和辛酸中,对生活充满了勇气,走自己的路,脱颖而出,成为一代著名的作家,是难能可贵的。这就是凤凰人的性格。”然而沈从文总是十分谦虚谨慎,对别人的赞誉时时感到不安。他在给田个石先生的信中写道:“前不多久,曾同一位编辑民国史提纲友人谈及《新文范传》中,似已将生名列入,与故去之闻一多、李公朴、邹韬奋及今尚存年近九十之顾颉刚先生等在同一项目中,其实过去搞创作还未到毕业程度,即因社会大变而停顿。在新的形势下,近于‘迫不得已而中途改业。只是改业时间较早,机会又特别好,因此近三十年的学习工作,从表面看来,又变成为什么‘专家,可是事实上一切还是‘假里手。勉强像个半知识分子,一切还充分保留家乡中山民旧意识,生活习惯也不大像个城市里人。”

沈从文与田个石先生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湘西。枝柳铁路通车以后,沈从文闻讯非常高兴,这条铁路的中段是他非常熟悉的地方。由现代文明,沈从文想到那不文明的过去,他怎么也抑制不住自己思乡之情,他写信给田个石先生:“前不久,闻同乡说自治州火车已通,唯尚未正式交给国家。常德因有几个上海纺织厂上迁,女子衣着多具海派作风,大大不同过去。怀化已改成黔阳专区所在地,有二铁路交叉,十分热闹。此地原属芷江东乡,民六(1917年)我随同杨明臣半土匪部队初次出门,不久即随军驻扎怀化,总数实不到一百家之小山村。肖选老任军法处长,不到半年即屠杀人约一千左右。名为清乡,有时半夜,三四里附近发生火焚劫杀事,鸣锣打鼓,甚至于喊杀连天,所有破烂军队,都紧闭驻处大门,置诸不理。留下痛苦印象极深。五四后,下决心离开家乡,自求生路,实近于受此等不合理社会教育第一课。但直到现在,总仍不免还想能返回家乡住一、二月,……无怪乎家乡长辈熊秉老(即熊希龄)一生总离不了家乡胡葱酸菜,以为人间第一好菜也。”沈从文很想能邀约田个石先生一同返回湘西,住上几个月,重游故地,体验家乡人感情,可是一九八一年夏,田个石先生在甘肃靖远县病逝,享年九十四岁。陪同田先生回家重游的愿望终未能实现。

一九八二年五月,沈从文偕同夫人张兆和先生回到湘西,游览了风凰、吉首、张家界等地,为期二十余日。故地重游,八十高龄的沈从文几乎返于童年。他在家乡山水中、在乡下人情感中陶醉。但是沈从文总感到不满足,总觉得缺少什么。十月十五日他给田光孚写信说:“五月里我和家中人还乡,住了二十日,因年老,体力已不大济事,且系在永玉家作客,上下白洋岭石坎,担心滑倒,所以很想全城走走,各处看看,却只有机会在东门大街自道门口走上西门,绕回北门。我感兴趣的南门外小街似乎还保留部分,想看看也没去成,北门标营、洪公井一带和小教场、奇峰寺一带也没有到过。走到的地方印象最好的是沙湾一带小房子和对河回龙阁濒水傍山那些小旧楼房,无机会相访,想参观一次也来不及。……保靖、花坦都是我生活过的地方,本意至少到保靖住一二天,到处走动走动,看看五十年来变或不变的一切。可是因为行程中受一定限制,都不能由自己作主安排,就匆匆返回北京了,大是憾事! 估计体力若还好,过一二年,一定还有机会再来各县看看,还希望能坐一次船,由龙潭到保靖,由保靖到王村,又由麻阳出辰溪,下桃源,看看一切……”尽管老师已成古人,但在沈从文心里,田先生仍然活着,这与其说是在给田光孚写信,不如说是在向田个石先生倾吐爱乡之情。

一九五七年五月的一天上午,在凤凰县城秀丽的南华山下,古树翠柏掩映着的文昌阁小学一年级教室的后排,坐着双鬓白发的沈从文。四十多年前,正是在这间教室里,沈从文聆听了田个石先生的教诲,一改顽童的旧习,走上虚心求学的正道,门前那棵古楠木树下,曾是他当年顽童旧习未改时被罚跪的地方。沈从文此时在回忆那难以忘怀的童年,在想着年轻一代美好的未来。

一九八二年又是五月的一天,文昌阁小学的校园内,荷池里荷叶正绿,在荷池旁一间破旧的会议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小学的全体教师正与沈从文热烈地讨论文昌阁小学的发展前景。沈从文沉浸在无比欣慰和幸福之中,他看到了这一大批已经成熟,正在成长的中青年教师,正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贡献给家乡的小学教育事业,感到家乡是有希望的。如果田个石先生九泉有知,也一定会为他曾工作过的小学欣欣向荣的今天感到高兴的。沈从文回到北京之后,便给文昌阁小学寄赠了一万元钱,作为修建校舍之用。这是对年幼一代人的关怀与期望,也可以说是对九泉之下的田个石先生的怀念。

人生七十古来稀,师生情谊七十年世上更是少有,我们所记述的正是田个石与沈从文近七十年的师生情谊。一日为师,终身不忘,是我们中华民族尊师的美德,沈从文先生堪称尊师的楷模。

(本文承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向成国同志协助完稿,特此致谢)

一九八七年十月吉首

(选自《吉首大学学报》,有删节)

参考资料:

1.田个石《残杂诗稿》未刊本。

2.龙正炽《南社诗人田兴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

3.沈从文《题〈寄庑图〉后》,《光明日报》1962年5月26日。

4.田个石《送沈从文序》,《南社湘集》第六集。

5.田个石《苦学斋日记》未刊本。

猜你喜欢
沈从文家乡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家乡一别四十年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夏天的家乡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