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竞秋色 叠彩占春光

2016-09-23 23:40曾小帆
人事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桂林

曾小帆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千古绝句,成为桂林山水一张最漂亮的名片。能够将山与水荟萃在一起的最佳观赏处,当属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西岸的叠彩山。

叠彩山被开发成风景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年间。唐会昌五年,即公元843年,大名鼎鼎的诗人元稹的儿子元晦出任桂管观察使数年后,便在这座山上修道路,建亭阁,植桂树,并在崖壁上勒石数篇,以记述这段历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篇《叠彩山记》:“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这就是叠彩山名字的由来。

叠彩山山体总占地10.8万平方米,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与仙鹤峰四峰组成。造型各异的亭台楼阁巧建于四山之间,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沿山南台阶拾级而上,仅数十步,一座华亭断路而立,这便是叠彩亭。原亭为清光绪年间桂林知府秦焕所建,经年多有重修,但风格依旧。现在的叠彩亭为仿木构建,十柱八角,红柱绿瓦,单檐飞翘,洋洋大观。亭内设有座凳,正好为微微喘息的登山游人提供了一个小憩之处。亭前立柱上的这副楹联出自现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的手笔。

于越亭位于叠彩亭东面的一座小山上,整个建筑的面积几乎覆盖山顶。“于越”的处出见之于史记,记载是这样的:“秦并诸侯,以百越之地为桂林郡。吴遣步骘征南,克有于越”。

原亭为元晦所建,现在的建筑是三开长方形,八柱顶梁,单檐翘角,四面开敞,造型古朴厚,高轩爽朗。在这里观景,可见漓江从前山蜿蜒飘出,江上两片弧形绿洲并排而卧,将江面划出三条水带,好一派江天一色的绝美景致。难怪当年元晦会在这里留下“孤帆逗汀烟,翻鸦集江树”的佳句。

仰止堂是为纪念两位明朝抗清名将——瞿式耜和张同敞建造的殿堂式建筑。整个建筑占地60余平方米,人字形悬山顶,出檐飞翘,粉墙绿瓦,镂刻花窗。

1647年,时任南明小王朝吏、兵二部尚书的瞿式耜,在兵部右侍郎张同敞的辅佐下率兵抗清,三年三退清兵,史称“三次桂林保卫战”。1650年11月桂林城破之时,瞿、张二公放弃逃生,但求成仁,最终被俘。两个月后,瞿、张二公被杀害于叠彩山风洞前。

堂内北墙上镶嵌着后人为二公刻立的浮雕像。1963年历史学家郭沫若登临仰止堂,题写下这样的诗句:“南冠吟浩气,堪并文山传”。将其与文天祥并列,以颂扬他们的英雄气节。

望江亭初为明代所建,红柱飞檐,绿瓦攒尖,木构抬梁,是一座依山面江,绿树掩映的精巧小亭。它的建造者傅伦,曾以钦差身份镇守广西,居住桂林长达15年之久。善文而好游的傅伦在桂林的许多名山上都留下过足迹与题咏,但他独喜叠彩风光,曾有一年五次登临,以感受“桂林风景四时宜”的记载。

出望江亭,沿南侧山道越300余级台阶,便登上明月峰的山顶,一座小巧玲珑的凉亭便出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著名的拿云亭。

拿云亭是典型的四柱攒尖圆顶亭,亭基三层,取直上九霄之意。小亭最早建于唐代,历朝各有别称,或名齐云,或称依云,都是“高可及云”的意思。明代文人杨芳有诗解读“拿云”的涵义:“引手欲探天上月,俯躬疑碍日边云”。而朱德元帅的佳句:“登高不用仗,脱帽喜东风”的“喜”,则更能阐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愉悦的心境。

猜你喜欢
桂林
桂林,美
桂林之旅(下)
桂林之旅(上)
桂林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游记
桂林女儿
Remote Visualization of High-Speed Rail Power QualityMonitoring
桂林游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