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敬
郝光
当代画家。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史馆研究员。1959年生于西安。198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作品《明月落谁家》入选第10届全国美展,《梅花丛中》《秋荷清韵》入选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一路华发》获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银奖。出版个人画集、画册四种,作品及论著散见于国内各类刊物。近年来深受媒体及评论界关注。并在北京、西安、桂林、中国香港、巴黎和澳洲、日本等地举办个展及联展。
与郝光先生结缘,无他,唯书画耳。
郝光先生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他有一位弟子,于互联网上写了一篇回忆性文章,喟叹岁月种种,显然都有了“變化”。是怎样的变化呢?这位深受先生影响的弟子说了她初始时的印象。“他高高大大的,眼睛很大很有神,喜欢半仰着头,常常思考状。笑起来非常爽朗。”这样的老师,在弟子心里,造成的结果“其实是有几分怕他。”呜呼!弟子怕老师,怕的那个匪夷所思,让人真要喷饭了。这是因为为师的郝光太有才华了,而且对弟子们又极端的负责任,便是扎染一门小课,操作得便一丝不苟,竟使课堂作业,到了后来,让他的弟子把一块缝制成了旗袍长裙,一块做了盖桌子的方巾,其中有块大的扎染布,后来派了大用场,同学结婚,强索而去,装饰了他的洞房。由此可见,郝光先生不愧为人师表。
然而,这只是郝光先生的一种生活性状。他所最为痴迷和追求的,说到底还是他的绘画。
互联网上回忆郝光先生的弟子,极言“老师的画技越来越精湛。”老师送了她一本新出的画册,翻开来,“极喜欢那幅《秋染山野,泉清鱼乐》,画面颜色饱满绚丽,又不失典雅从容。”笔墨之老练,之错落有致,活现了一幅恬静悠然美丽自然的幻境。
郝光先生弟子的认识,我是完全赞同的。我也阅读了郝光先生的画册,但我不能满足那种印刷的艺术,我是要欣赏他的真迹原作的。我的这点要求,未去郝光先生的画室,即在大雁塔东侧的那家名为“大唐博相府”的酒店里,便有了不小的满足。在西安城数不胜数的酒店群里,大唐博相府算不得多大,也算不得多时尚,完全是唐代的建筑风格,踞守在庄严肃穆的大雁塔旁,互有呼应,实乃妙不可言。走进那古色古香的廊院大门里,扑面而来的,几乎都是郝光先生的画作。如此情景,我能怎么样呢?也许只能叹为观止!
大唐博相府的老总刘晓钟,绝非一般商贾,他满腹经纶。我俩一见如故,我问了他郝光的画艺,并问他何以独自钟情郝光先生的画?他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这奇怪吗?”我不可置否,听他继续叙述“我的酒店,还就最为适合郝老师的画来提神。”
有了刘晓钟的这句解释,我还能问他啥呢?我问他,你把郝老师的画当做酒店的一道菜了吗?这话在我的嘴边盘旋了一阵子,被我生生地吞咽进了喉咙。但也正是这句没有问出来的话,启发了我的兴趣,我是要写写郝光先生和他的画了。文章的名字,在那一刻,即在心里灵光一现似地冒了出来。
色彩的盛宴。
哈哈!美食可餐,秀色可餐……那么美的绘画呢?自然也是可餐的,黄公望大师的《富春山居图》在传世的过程中,差点被一位痴爱者焚烧殉葬,我下不了那个狠心,但对郝光先生的绘画,我真愿意那是一餐色彩的盛宴,让我饱餐了去,使我的胃肠和心灵,堪可获得一次艺术的尊享。
这一点贪心,我明知是无法实现的,那么我就只有交给我的眼睛,让那水汪汪的双目,生出牙齿来,饕餮郝光先生的色彩了。
郝光先生的色彩是丰富的,太丰富了,那样的丰富几乎涨潮到无拘无束,无边无涯的程度。会刺激得人的眼发晕,心吃惊。他喜写莲,含苞的莲,怒放的莲,霞中的莲,雨中的莲……此外,就还有梦中的莲以及幻境里的莲……美丽的莲花,可谓他精神世界的一种照映。这是不错的,郝光先生喜莲,但并不一味沉迷在莲塘中而不出,他有广泛的兴趣,所有自然界的花花草草,游鱼飞鸟等等,都是他所关爱和关注的,“再小的草都会开花,再弱的鸟都会啼叫”。阅读郝光先生的画作,还会看到金丝银盏般的菊黄蟹肥,还会看到娇红遍地的牡丹飞蝶,还会看到艳醉秋花的海棠蜂舞……在这种情况下,观者大可以睁圆了眼睛去触摸,逮住机会时,还可以眯缝起眼睛,让自己的眼光变细变柔,再去触摸他的画作,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先生为我作了一幅《一路华发》的画,我挂在客厅里,忽一日,眯缝着眼睛,在画面上影影绰绰地看见了郝光先生自己,他在他的画作中,与现实是不一样的,他天真单纯,如孩童般善良无邪。
我真诚的希望郝光先生,永葆他那不眠的童心,背对媚俗的风尚,一意孤行,专心聆听“雨晴荷塘莲花净,天高水阔秋月明”的天籁之音。
2011年8月30日西安曲江
(作者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