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婷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中,逐渐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将其内化为必要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有效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关键词:小学生;经验;数学建构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学生在经过小学、初中数学学习之后,能够准确掌握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对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在小学数学基本活动中学生获取体验,并逐渐形成一种经验。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不同途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迁移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优化设计数学活动,获取数学直接经验
数学活动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紧密相连,犹如“皮”“毛”之间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每种经验都是建立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并以某种形式为基点巧妙地改变之后的经验性质。教师要全方位分析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准确把握他们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已有的模糊而零散的“前经验”更加清晰、系统,更具条理性。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亲自操作的数学活动,促使他们不断积累各类图形、数量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对比分析,准确把握这些图形、数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把学生已积累的生活经验放在核心位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并将所获取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为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做好铺垫。
二、有效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就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而言,是在学生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章节内容和班级学生已有的水平,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获取重要的“数学化”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洞察力;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对应的平面图形、空间图形,准确把握各类图形特点,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点。
以“小数除法”为例,在小数除以整数中,以“9.6÷3”为例,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引导学生计算这道题,随意抽取班级中某位学生将其竖式写在黑板上,并让班级中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建议,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点,验证自己的想法。借助以往经验,在验证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位学生的计算思路是正确,但其竖式写法并不正确,而这需要准确理解算理方面的知识点,这也是“小数除法”章节内容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协作者等角色,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巧妙应用到新知识学习中,积累数学经验,有利于解决以后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利用数学经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优化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掌握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以“角”为例,在学习该章节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巧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优化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经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比如,经过纸上任意两点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如果经过三点,其中任意两点也可以画直线,但最多只可以画三条;如果经过四个点,其中每两点也可以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经过五个点呢?其中又存在着怎样的规律呢?在提出该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自己动手画一画,会轻易发现其中存在某种规律,即两个点可以画一条直线,三个点可以画三条直线,四个点为六条,五个点为十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化繁为简”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学会利用画图、推理等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积累“理性、抽象”方面的数学活动经验,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性。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生本教育理念,转换师生角色,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亲自体验、经历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促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获取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加以内化,促使他们生成并构建必要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贵玺.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4(32):42-44.
[2]端木钰.小学生数学学习力:一种基于发散性思维的理解与诠释[J].当代教育科学,2013(16):57-59.
[3]刘兴国.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建构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22-23.
[4]庄慧娟,李克东.基于活动的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建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0(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