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婉丽
摘 要:初中九年级已是与高中相接轨的一个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遇到的最大压力来自于中考。在这个情况下,教师应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予以解决,让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顺利畅通,取得不断进步,从而确保九年级英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九年级;英语教学;策略
英语学科是素质教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门学科,但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的束缚和牵制下,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初中九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英语学习能力,为高中的英语学习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
一、九年级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状态问题
九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首先表现的是一种学习上的疲倦情绪,大部分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自愿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来,而且与教师互动也没有太积极的表现,这就导致教师的上课内容所取得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差距。此外,部分学生对课堂上未掌握的内容,课后不愿意主动去温习巩固,没有对所学的内容有明确的学习责任和目标。这些都让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学习指导和有效的建议,无法使九年级学生在汇总复习的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全面而有效地复习。
2.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九年级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因为不同学生所具有的学习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使得课堂的教学安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只有一部分学生与教师互动回应。还有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抵触情绪,不愿意学习,更无法面对中考所带来的压力,此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处于消极和被动状态。部分教师主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达到相应的高效学习目的。
3.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和束缚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是当前我国一直延续和发展应用实施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在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九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考学压力,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激情和热情也逐渐被磨掉,而更多的是与学科的成绩分数挂钩,让学生置身于题海中不断地为分数而奋斗,无法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有效学好英语这门语言的实践运用过程中。
二、九年级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1.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九年级阶段的学生,因为考学压力,对英语复习有一定的学习情绪。为此,教师应了解和意识到学生这个阶段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尤其是对英语基础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要注意通过友善而关爱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增加英语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英语。还有部分学生在九年级缺乏对整体英语复习的计划,对英语知识的汇总缺乏条理性,尤其对英语语法结构中各种句型的学习与讲解,应针对学生薄弱的地方进行重点的强化复习,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通过英语交流来巩固所学的句型和短语。
2.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效果
针对九年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寻根究底,找到问题的根源,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情感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在听说读写中得到真正的应用。例如,学习了语法which、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之后,通过两个单独的句子让学生自主连成一个宾语从句:This is the photo.You took the photo last summer.将两个句子连接成为一个宾语从句,让学生进行宾语从句的巩固练习。
3.课堂教学中的解决策略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不可留到课后。尤其是针对基础性的英语问题要顾全大局,不仅要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还要考虑平时不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例如,在讲解定语从句这部分语法内容时,在让学生理解定语从句的含义之后,需要引导学生判断关系词、先行词,如比较特殊的一种定语从句用法:which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它可以引导从句修饰前面的整个主句,代替主句所表示的整体概念或部分概念。在这种从句中,which可以作主语,也可以作宾语或表语,多数情况下意思是与and this 相似,并可以指人。如He succeeded in the competition, which made his parents very happy.让学生分析该句的先行词以及句子结构。此时,教师可随机抽查一些学生来分析这个句子,并对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以此来引导学生逐渐对英语进行深入学习,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九年级英语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关注和分析,从而对症下药,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贺才伟.以仁爱版教材为例谈谈九年级英语教学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15(3):73.
[2]张玲.九年级英语复习备考策略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