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宁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娱乐,是人类的本性。谁都喜欢玩,连小猫扑根鸡毛也玩得津津有味。只是,你在玩耍时,仔细观察过各人的不同表现吗?
今天下午,我、韩雨和郑云鸿去张雨翔家玩飞行棋。大家一起丢色子。
(点评:交代法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是常用的开头方法之一,总起全文。把“今天”删去,因阅读时,这个词没有意义。
只见张雨翔大手一挥,色子就像小球一样飞了出去,张雨翔的目光也随着色子飞了出去。色子滴溜溜地在桌子上转了几个圈,来了个立正,上面是个深蓝的“5”。张雨翔得意扬扬地说:“我吃不到好果子,你们也别想摇到6。”
(点评:非常简练地过渡到事情,毫不啰唆。写第一个人丢,简要地勾勒出人物的目光、色子的转动,语言活泼生动、形象有趣。删去两字,节奏变快,更显出人物内心的着急和紧张。)
轮到郑云鸿了。他站起身,嘴角微微向上,躲在眼镜后面的小眼睛里闪烁着狡黠的目光。胸前的小绿牌都飞了起来。那盯着色子的眼睛,瞪得比他的眼镜还大,头上的一撮毛也激动地翘了起来。满屋子的寂静。
他先做了个深呼吸,手向上一丢,色子在桌面上兴奋地舞蹈着。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地盯着它。“6——6——”我的心里有个夸张的声音在叫嚣着,脸上却绷得紧紧的。色子停了——一个鲜红的“6”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点评:写第二个人丢。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神态,抓住“嘴角”、“眼睛”、“一撮毛”,写出了人物的激动和紧张,“满屋子的寂静”,从侧面烘托出气氛的紧张。
后一段,从个人描写转换到场面描写。写出了大家的观看,“我”的心理,使描写更有整体感、场面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删去一句,与前面没有联系;画线一句,“我”盼望是“6”,原因不明。)
张雨翔一手拄着床栏杆,一手按着头,眼睛死死地盯着郑云鸿,脸上满是不服。
(点评:这一生动的人物描写,让前后两人产生了联系,贯通情节,加强了场面感,并暗示着游戏竞争的激烈。)
到我了。我接过郑云鸿手里的色子,像玩陀螺一样,用双手的两个中指,按着色子的两个相对角,逆时针一转,色子就在桌面上快速地旋转起来。我屏息凝气,眼睛紧紧地盯着它,停住了——竟然变成了“ 2 ”!“2”,怎么又是“2”?这已经是第六次“2”了。今天我是掉进了2号黑洞,爬不出来了吗?
(点评:第三个,写“我”丢色子。抓住如何转这一细节,细腻具体,生动形象。三个人物的描写重点,各有特色,这种写法,值得学习。)
我不可置信地抬起头,郑云鸿笑躺在床上,眼睛只剩下条缝,双手捂着肚子,头发也飞起来了。张雨翔背靠着床,双手扯着头发,笑得合不拢嘴。韩雨笑得还算含蓄,鼻孔朝天,眼睛睁得不能再大了,嘴里却不无嘲弄地说着“二……二…… 是挺二”的。
(点评:这一段落的神态描写,运用轮流描写法,写出了不同人物笑的神态,逼真具体,生动形象,画面感强。你找一找,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不同点来写的?
小作者非常注意“个人——整体”的转换描写,使文章时刻保持整体感、场面感,值得学习。)
“损友,绝对的损友!”我眉头扬起,“最后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我就不信接着‘二!再来战!” ……
(点评:语言描写结尾,戛然而止。既是对前面丢色子情节的一个小结,又是新情节的开端,使结尾韵味悠长,让人浮想联翩。)
总评:
这篇文章写的是玩飞行棋的一个游戏片段,描写细腻生动,画面感十足,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我们眼前。
亮点一:观察细腻,描写细致。每一个动作都像用笔画出来的一样,这样的描写就像电影的慢镜头一帧一帧地播放,让人身临其境。
亮点二:人物描写,各扬特色。相同的丢色子,个个描写却各不相同;相同的笑,人人的神态都各有特色,充分地写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亮点三:个体整体,相得益彰。在丢色子的场面描写中,小作者充分注意到个体与整体的交错描写,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场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