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6-09-23 06:00林穗滕少华姜文超孙为军
现代计算机 2016年1期
关键词:网络工程协同课程体系

林穗,滕少华,姜文超,孙为军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广州 510006)

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林穗,滕少华,姜文超,孙为军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粤教高函2015【133】号)、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广工大教字〔2015〕133号)

0 引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高校协同创新的理念,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随后,教育部在拟定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征求意见稿)》(简称“2011”计划)指出:实施“2011计划”,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总书记讲话的主线,创新能力是提高质量的灵魂。

“2011计划”提出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任务,其中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我校作为广东省属重点大学,重点探索面向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学校提出“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要求整合各个培养环节和各类教育资源,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应紧密围绕广东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进行一体化改革,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养创新型网络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 网络工程专业的现状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互联网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全国已经有300多所高校开办了网络工程专业,许多学校还专门设置了网络工程系或者组建了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网络技术人才,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规模上,从原来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在地方高校的高速膨胀过程中,网络工程专业基于应用广泛等特点占据了很大的生源比例,如何把专业办活,办出特色,提高学生竞争力,需要密切结合区域发展的需求来完善现有的培养体系。

我校计算机学院从2002年开始创办网络工程专业,2011年创建网络工程系,在网络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课程体系不能很好适应现阶段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2)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专业课程体系及能力培养区分度小,网络技术特色不突出;

(3)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有待加强;

(4)缺乏高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协同创新不够。

调查发现广东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深厚的基础和广博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等。信息行业在广东省内是一个优先发展的行业,网络工程专业则是热门的方向,因此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改革,应在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础上,一体化设计创新培养体系,培养广东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推动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网络工程专业“协同创新”的改革

2.1课程体系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符合现代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信息产业发展需要,以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高级网络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为使培养的网络技术人才适应企业需求,广泛征集企业需求信息,根据企业需求和技术演进,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灵活课程体系和动态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中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突出网络技术的特色。

每年通过企业需求问卷调查、校企座谈会、走访毕业生等途径广泛征集企业人才需求信息,根据技术演进及软件产业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发挥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这些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吸收合理因素,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方向,形成灵活的课程体系和动态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实时融合技术演进及企业实际需求信息,课程体系制定过程如图1。2014版教学计划,我们新增了 《无线网络技术》、《传感网与物联网》、《高性能计算》、《云计算》等课程。

2.2实践教学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创建与企业实际需求有效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加大实践环节比例的同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完善“3+1“模式,科学设置专业项目设计实践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毕业设计,建立了一个与企业实际需求有效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四个层次以及学科竞赛、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等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图1 课程体系制定过程示意图

2.3创新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根据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讲、缺乏良好互动和主动参与的问题,将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设计成项目模块,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项目的开发,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实现开发成果的可视化展示。以“课程项目化”为主要思想,获得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基于区域云的计算机学科课程群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研发与应用研究”扶持,使学生在掌握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

(2)教学过程科研化

针对目前学生所学知识系统性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选题、查阅资料、讨论交流、设计实现、评价与提高、创业启发”的科研化教学过程。通过“选题和查阅资料”环节培养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通过“评价和提高、创业启发”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依托学院承担的大量纵向和横向项目(如已成功上线运行的“学生督导系统”项目吸引本科生十余名),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实践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3)构建自主学习体系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基于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科研化,建立了个性化、探究式、协作式、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体系,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级本科教学工程资助项目 “项目化课程自主学习体系及其云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扶持。通过自主实现和验证课程知识点满足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参与和完成科研和实践项目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通过自主组织和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实训系统和实验云平台、评价体系等,积累开放式自主学习资源;形成了自主学习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针对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了“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科研化,强调自主学习、基础与广博知识并重,重视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培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联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探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成立学生创新小组,提出更高要求,进行特色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围绕网络技术中 “云计算与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移动互联”、“IPv6”等新技术热点,重点建设了以下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

(1)“千人计划”云计算与物联网前孵化器基地:建设物联网和云计算完整技术链上的技术和产品孵化体系,吸引10名左右相关领域“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入驻,进行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产品开发。完善产业技术链上相关技术,产生一批系列产品,催生一批企业,促进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形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不断培养创新人才。

(2)高性能计算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构建高性能计算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在高性能计算应用水平和效率上取得质的突破,拓展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培养高性能计算应用人才,形成国际领先的高性能计算产业,为广东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

(3)广东移动互联(苹果)移动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合作,针对移动互联(苹果)移动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的全新实践。引入专业的培训模式、师资和相关软硬件设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养提供优质的服务,并通过精心培育移动互联应用创新创业团队,拓展产学研创新项目,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为相关机构、政府部门提供移动政务、移动商务的立项咨询、论证、方案设计和实施监督等专业服务。

(4)达开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广东工业大学校友、首届感动人物杨达开先生为支持母校教育事业发展,培养社会新一代人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成立达开创新创业中心,并以下一代互联网为重点推动领域。杨先生捐献一套由广州睿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IPv6应用迁移平台,用于学生学习和研究IPv6技术,并帮助广工大网站快速迁移到IPv6。

3 结语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全面改革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体系、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协同育人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探讨一套完整的、适应我国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学要求的教学体系框架和实施方法,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创新培养为一体的整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根本,同时具备良好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质量网络技术人才。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密切联系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的要求,面向网络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优化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网络技术特色。(2)提出“课程项目化”自主学习体系,创新教学模式。(3)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科教结合,协同育人。

[1]李曼,陈志国,杜海顺,等.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7):45-48.

[2]徐明,曹介南.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

[3]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

[4]赵爱蓉.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J],2013(13):232-233.

[5]毛羽刚,朱培栋,徐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计算机教育[J],2014(20):38-41.

[6]董瑞芝,王英合,贾春朴.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科技信息[J],2014(2):7-8.

孙为军(1975-),安徽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云计算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Internet Engineering;Overall Innovation;Education and Training Pattern;Venture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ased College Stud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attern in Internet Engineering Major

LIN Sui,TENG Shao-hua,JIANG Wen-chao,SUN Wei-ju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

林穗(1972-),女,广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

滕少华(1962-),男,江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与协同计算、数据挖掘等

姜文超(1977-),男,山东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云计算

2015-11-26

2015-12-20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提出网络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的培养思路,规划“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协同创新;网络工程专业;一体化改革;培养模式;创新创业能力

One of the major tasks of high education is training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nowadays.Presents a novel education innovating idea which can integrate the study and the teaching into an entity.The main measures of our education pattern mainly focuses on course construction, practical teaching,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and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for innovation and venture etc..The practices and execution of our novel pattern i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ove that the overall education qua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increased greatly and the local economic has been developed more fast.

猜你喜欢
网络工程协同课程体系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简介:网络工程专业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网络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改进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