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淑娟
摘 要:关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方面的研究还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想充分发挥出这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作用,则首先需要实现这一系统的完善设计与开发。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与开发思路。
关键词:汽车电子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传感器;驱动电路
中图分类号:U46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6.12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技术领域实现了进一步的创新,而汽车电子化则成为汽车技术当前主要发展方向。其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诞生与在汽车中的应用,能够借助这一全新动力转向系统来提升汽车操纵的轻便性与稳定性,解决了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存在的不足。与以往所采用的液压转向系统相比较而言,采用EPS能够借助电动机直接将助力提供给驾驶员,而处于非转向状态下所产生的消耗几乎为零,进而节省了燃油,同时装配应用简单、方便。但基于目前尚未针对EPS建立标准的模型,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1 EPS所呈现出的优势特点
EPS所呈现出的优势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操纵性能得到了优化。EPS能够借助电动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且能够对这一转向力进行个性化设置。在实际操纵汽车的过程中,通过助力的有效提供来提高操作的主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且确保在停车时提供最大的转向力,在低速时保证了转向的轻便性。②降低燃油,减少污染。与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相比而言,EPS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只有在操作时才会产生能耗,通过按需提供动力的方式来节省汽车燃油,同时有了该系统,并不需要液压回路系统,因此就规避了漏油的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汽车能耗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③转向的跟随性提升,且更加安全、可靠。应用EPS后,转动惯量增加,同时也不存在转向迟滞问题,汽车在转向过程中前轮摆振大幅度降低,加上该系统具备故障自诊功能及保护功能,所以在提升跟随性的同时,为进一步保障行车转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奠定了基础。④结构简单且质量轻,易于安装使用。应用该系统后,整个系统的构件被大大简化,质量随之降低,便于安装,且因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使用方便,并且维修难度也大大降低。
2 EPS的结构与原理
EPS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当系统接收到汽车打火信号后,在确定信号有效性的基础上,转向轴启动,相应的扭矩传感器实现信号的输出,而控制单元接收到这一信号后,基于扭矩转角信号及车速信号等进行计算,进而明确助力电机的运转方向,同时定位相应的电流量。在此基础上,发挥了助力转向控制功能。
3 EPS的设计与开发
3.1 EPS控制器的设计
3.1.1 转矩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输入相应信号幅值0~0.5 V,基于S3S44BOX的A/D转换器,相应的电压输入范围在0~2.5 V。在处理这一信号的过程中,要在采用滤波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分压处理。在研究的过程中,样本的滤波电路采用的是二阶低通有源滤波电路。在设计的过程中,以阻值相同的R1与R2对输入信号进行分压处理。此时,相应的幅值发生了改变,为原先的1/2.在此基础上,将R1与C1组合,将R2与C2组合,形成2个一阶低通滤波。在运行过程中,一阶低通滤波则充当一个电压跟随器来有效发挥其作用。
3.1.2 电流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所使用的传感器为霍尔电流传感器,其输出电流信号在0~50 mA自检,而应用EPS需要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因此要在传感器输出端引脚上将100 Ω的电阻接入,进而在获得电压信号后,经由滤波电路输送,由相应的ARM芯片A/D端口接收。
3.1.3 车速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以脉冲信号模拟车速信号,将这一信号输入到单片机中。而单片机本身在信号处理的过程中,其相应的电压为2.5 V,所以需要针对信号的电平匹配设计。一般设计一个钳位分压电路即可,而为了提升这一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比而言,采用光电耦合器更为合理,且设计简单、方便。
3.1.4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选用OR2110来实现驱动电路的搭建,而一般需要2个IR2110来实现驱动,且不需要进行隔离设计,因此整个电路相对简单。同时,因其自身无法产生负偏压,需要将负偏压电路接入,并为了实现其保护功能的发挥,则需要进行接地处理。
3.2 系统软件的具体设计与开发
3.2.1 A/D转换程序的设计
该单元软件主要承担的功能为信号采集、电压与电流监测等。在设计时,要基于转换前进行初始化设置,然后针对其采样与转换功能需求,先设置相应的数据与控制寄存器,并基于后者进行上下输入通道的设计。
3.2.2 PWM控制程序的设计
ARM单片机能够对PWM波形进行控制,而这一控制程序的实现需要基于EPS模型进行计算,以明确控制电机转速的目标电压值。输出的波形信号能够实现对功率驱动电路的控制,进而促使电动机转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这样才能够使得助力转向电动机提供相应的助力。
4 总结
综上,基于EPS,为了充分发挥这一系统在汽车转向中的助力作用,并提升汽车操作的轻便性与安全性,实现节油环保的目标,就需要实现EPS的完善设计与开发。基于EPS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需要实现控制器与软件这两大部分的全面设计,进而才能够确保该系统优势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程寿国,陈小龙.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改装技术研究[J].机电工程,2013(03):314-317.
[2]吴天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0(10):45-46.
[3]刘敏,臧怀泉,田超,等.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电子测试,2008(05):71-74.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