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盒游戏(Sandbox Game),自成一种游戏类型,游戏的核心是“创造和改变世界”,游戏通常非线性,并不强迫玩家完成主要目标,玩家可以扮演一位角色(主人公或者创造者),在游戏里与多种环境元素进行互动,可以创造事物来改变改造世界。一般游戏地图较大,交互性强、内容多、可玩性高、自由度高是其特点。
MZ World是基于《我的世界》建造的社区。这种沙盒游戏玩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搭建方面的挑战之外,它能够让学生们进行在线研究,然后通过游戏空间里的场景搭建来呈现。学生还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构建与高中相对应的虚拟微观社区来探索数字公民身份。
下面举三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进行基于MZ World的沙盒教育。
建造自己的学校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沙盒游戏,让班里的学生在游戏中建造自己学校的建筑。学生们分为2人或3人一组,丈量学校的建筑,计算每个房间需要的方块数量,同时,也学习了房间的结构。小组可以组织讨论,探讨通过这一搭建需求而学习到的技巧。在此过程中,将会运用到其他学科,如数学、 设计、英语和地理知识,从而将现实世界里的场景通过设计、创造在虚拟世界里面一一呈现。学习的同时,也获得游戏的乐趣。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可以在MZ World中建造理想的大学。让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积极准备和思考,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是什么样的,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校生活是如何渡过的,等等。 设计学习生涯并通过虚拟空间里大学的搭建,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并利用此虚拟空间实现真实社会里的人生体验。当然在组织相关活动之前,需要确定一些规范,要学生们遵守和执行,以免学生们过于沉浸其中。
学习经济、环保知识
可以把8岁到9岁的学生分为2至3人的小组,让他们选择城市、郊区、山区或沙漠等各种各样的环境,然后开展与其相对应的学习和探究。同时,探究式地学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与社会及经济的关联。 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知道了一些知识点,如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并且也学习到了商业知识。学生可以建造游乐场、机器、鬼屋、城堡、地下迷宫、超市,甚至是动物园,等等。
又比如:围棋一直被看做是人类最后的智力竞技高地。但是,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在与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的对决中败下阵来。
我们会在MZ World里接入人工智能,大胆发挥一下想象力。
以下场景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1.个性化学习
大数据可勾勒每个学生的学习特性。根据伦敦一家研究机构的分析,人们的学习方法可分为70种;而某机构的机器人已经积累了1300万名学生做过的8亿道题目,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如果说今天课堂教学的主流方法是“从原理到应用”,那么机器人的教学方法是“从案例到原理”,且是同时学多个案例。
事实证明,很多被原理绊脚的学生更适应于“从案例到原理”的学习方法。
2.认知学习
通过人机交互的过程,学生从以往的独立完成作业变成利用所学知识训练人工智能。扔掉做作业的这一被动学习的方式,进化成主动探索教与学的乐趣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善它。
认知科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然而却为揭示人脑的工作机制这一最大的宇宙之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利用Wolfram的知识引擎,通过搜索来获取知识,同时,将结果在MZ World里面利用沙盒游戏搭建出相对应的模拟化的呈现。
3.互动学习环境(ILE)
互动学习环境与传统授课的区别在于:前者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制定,更好地进行建设性的学习—学生自己决定学习课题:学习更主动、更多个性化;学生收到更多反馈。
人机互动的结果是互相养成的过程。而游戏化的互动学习,将给学生们趣味性的学习体验。
4.通过仿真游戏学习
目前最成功的仿真是飞行模拟器。据了解,在模拟机上飞行和真机没有两样,只是训练更加便捷。
人的能力大概分为三种:分析能力(一种在书本和课堂中能够学到的能力),实践能力(一种只能在生活中培养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一种上天赋予的能力)。
在传统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相脱节,人们的实践能力变得越来越弱,而仿真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虚拟空间里面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和实践,取得丰富的体验,从而弥补实践的匮乏。
5.对教学体系进行反馈和评测
游戏化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变得更有趣。MZ World里面,人人都是玩家,在玩中学。这里人人都可以做老师、人人都可以参加到学习当中去。因此它是学生和老师共同搭建的虚拟社区。学习的评价、反馈可以通过游戏机制的设定来完成。
在新世纪,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多少,而是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想象力的空间和深度。拥抱科技,来MZ World创造和探索你的智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