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银堂
摘 要: 针对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运用教育心理学关于情感是认知学习动力原理,力求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师生间和谐的情感联系,以及研究情感在教学各环节中的综合运用,增强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推动政治课教学改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幼师学校 思想政治课 情感教学
长期以来,幼儿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易被学生看做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论说教。究其原因,涉及政策性强、说理性强、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产生了厌倦感等心理障碍。有鉴于此,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在版面设计、可读性材料增加、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并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但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还任重而道远。
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既要把概念、原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能做到以情感人,强化教学效果,必须加强“情感教学”。心理学家詹姆士通过调查发现:“一个人平常表现的工作能力与实际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6o%左右的差距。”这揭示了非智力因素在挖掘人的智力潜力中的积极作用。如果说智力因素有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判断、巩固等功能的话,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有动力、定向、强化等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关系到一个人学习活动的效率、价值、成败。情感正属于“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之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认知学习的动力。
笔者在长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准确把握情感的效应性、情境性、激励性、感染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活动应成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那么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由于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增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根据“情通理达”、“知情互动”原理,教师要随着教学活动的过程所创设的情境,通过以情施教,在自身感情投入与表达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情感迁移,使兴趣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保持丰富、热烈、真挚的情感,以亲切和蔼的面容,充满期待的目光面向学生;通过各种暗示,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渗露出对在校幼师生,未来的人民教师那种热爱、理解、尊重、信赖、坚信、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情绪和情感。这种深沉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撑动力,促使学生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在行动上做出积极反应,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从而愉快地接受教育。
事实上,上述情感的培养过程体现了师生之同的心理相容过程,它包括师生之间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心理现象。教师必须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情感的效应性。比如在讲《师德常识》“教师的恋爱道德”一课时,针对极个别幼师生谈恋爱现象,教师不能进行讽刺、挖苦或训斥,而应该给予理解: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相互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此情此意是自然的、正常的。同时需要苦口婆心地进行开导,指出在校生谈恋爱的种种弊端:爱情涉及多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生理成熟,更需要心理成熟、稳定和多种社会能力——这些在校生尚不具备。现在校规校纪禁止谈恋爱,正是为了使大家学有所成、建功立业,走上社会后为建立幸福美满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教育了学生对恋爱、婚姻关系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从而贯彻了“情通理达”、“知情互动”的原理。
可以说,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艺术,就是在传授知识中设法捕捉情感因素,组成灵活多变的教学技能技巧,引发学生的情感,形成推动认知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或目中无人、盛气凌人,或表情呆板、情绪低落,就会达到消极的教学效果,就不可能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优化教学过程,搞好“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的情境性揭示,情境中的诸因素对情感的产生会起到诱发作用。然而,学生的情感不是凭空或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而产生的;幼师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乐意接受新事物。教师应把握这一特征,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情境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没有准确把握教材,仓促上阵,难以进入角色,教学所运用的材料浅显、简单、不典型,或缺乏时代气息,或缺乏幽默感;二是脱离学生实际,过于追求说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抓不住重点难点,思路紊乱,结构松散,导致学生不达要领,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鉴于此,笔者认为,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教学中注意把思想性、科学性与趣味性、幽默性结合起来,将阐释政论同形象化的叙述融为一体,用生动、具体的“实例分析”抓住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如讲授《经济常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一课,为揭露资本家对剩余价值贪得无厌的追求,可以将其比喻为高超的“艺术家”和“魔术师”,剥削工人有两种方法;借用高尔基一个风趣幽默的比喻,形容“美国资本家像长了150颗牙齿和3个胃的动物”,一句话把资本家贪婪无度、唯利是图的形象像电影镜头一样推到了学生眼前,帮助学生加深对资本家剥削本质的认识。
政治教师必须注重创设“乐学情境”,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等环节中,穿插使用诸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渲染意境”、“突出片段”、“巧用归谬”、“抛砖引玉”、“创设小高潮”、“擂台赛”等方法,既给学生以知识的甜果、视野的开阔,又使学生产生疑问、形成好奇心,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精神上的享受和思维上的激发,达到情感引发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三、理论联系实际,消除学生思想上的疑团,使之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
教学实践证明,概念化的说教,不仅窒息着理论本身,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尤其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思想实际,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比如在教学幼师《经济常识》中,分析“先富与共同富裕”这一“热点”“疑点”问题时,50%以上的学生认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会导致两极分化”。对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乡情调査,再将调査结果予以公布。呈现的事实是:当今在农村,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整个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扶贫措施,解决好“三农”问题,进而消除“两极分化”。这样,使学生感到教学具体、真实、有趣,既懂得了理论,又解决了一些萦绕在他们头脑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可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原理,解决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会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理论的吸引力和战斗力,进而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产生自觉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这就是情感的激励性之所在。
然而,仅仅局限于这一领域还是远远不够的。政治教学只有进一步扩展教育空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勤思、多思、善思的本领,引导他们全面掌握知识的结构,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重点把握知识的要领,才能使这种激励转化为深刻的、持久的自我激励的能力。为此,在政治教学中要联系我国国情,增强幼师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结合当地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激发幼师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培育幼师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危机感;通过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培养幼师生的革新和创新观念,进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激发炽热的学习情感和火热的工作情感,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四、以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艺术,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涛
常言道:“意美以感人,言美以感耳”,“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富有情趣的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渗透强烈的情感色彩,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高度专注和积极思维之中。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注重运用语言的艺术性,注意语言表达的节奏感和鼓动性。比如时而急促、时而舒缓,配之抑扬顿挫,辅以眉飞色舞,会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再进一步,在教学中对重点、难点“重锤敲打”、适当反复;启发学生想象时,以声传情,并辅之适当手势或戛然而止、进入沉思状态,或故意加强、减弱某个音节,会很快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记忆的持久,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极大热情。
例如,在讲述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时,教师应注意表情庄严,神情激昂,口吻严肃,语气坚定,给学生一种崇高感、自豪感。在讲述我国综合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至于200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欺侮到中国人头上时,教师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缓慢深沉的语速、刚柔相济的语气,加上悲愤万分的面目表情和肢体表情,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这样师生在情感上共振着、潸然泪下,完全沉浸在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爱,对牺牲烈士的怀念之中。这样就达到了以神传情、以言传情、以情感人而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实现“寓教于动”、“寓教于乐”,使情感成为学生认知学习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双边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师生围绕教学而进行的相互间情感交流、感染的过程。师生间建立起这种和谐的情感联系,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实际上,除了本文所论述的幼师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之外,备课、作业与批改、课外活动与辅导、考试与阅卷、评分等环节,情感原则也是贯穿始终的。因此,政治教师应注意研究并强化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综合运用,以便强化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进而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