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让学生走进作品

2016-09-22 14:33冯霞
考试周刊 2016年64期
关键词:台阶头发散文

冯霞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最大特征。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散文意蕴无穷,如何品尝散文中的“果汁”,解读散文中的“形”与“神”,在教学中怎样向学生传授,老师们常常会感到棘手。

一、结合文体,在朗读中弄清分类

虽然散文选材自由,结构灵活,但是它主题明确、集中,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散文对材料开掘深,小中见大,含义深刻,联想丰富,感情充沛,同时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

根据内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为三类:

1.记叙性散文——以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为主,兼有抒情成分;如《背影》《藤野先生》《我的老师》;阅读时侧重借助事物的叙述或有关人物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准确把握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抒情性散文——以写景状物,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为主,如《春》、《济南的冬天》、《荔枝蜜》、《白杨礼赞》;阅读时侧重分析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通过写景,借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表达中心;通过状物,托物言志,抒发感情表达中心思想。

3.说理性散文——着重抓住一两个典型事物阐明道理的,如《提醒幸福》、《热爱生活》、《秋魂》;阅读时侧重借助事物、事理阐释人生哲理,指导人生。

二、寻找“线索”,在朗读中把握结构

选入初中课本的散文,都是文质兼优的美文。一般来说,不管是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文,作者在构思文章时都会因循一定的章法布局,其结构是有规可循的。正如叶圣陶所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作者思有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识路,遵路”。作者行文的思路往往是思维发展的线索。线索,是指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脉络。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作者的感情、人物的某种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时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显示;有时文章的题目包含线索的因素。像《背影》就是以背影这一线索表现父子间相爱相怜的情感,《我的老师》就是以我对教师的依恋、思念为线索,《春》就是以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为线索。这线索是像串联珍珠的丝线般贯穿在字里行间的。找出文中线索是感悟文章结构的切入点,顺着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结构就水到渠成。例如阅读《台阶》(八年级上)一文可引导学生这样感悟结构:(1)朗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台阶的相关语句,说说文中线索是什么?(2)作者围绕“台阶”写了哪些事?(3)“我们家的台阶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作者是怎样通过“台阶”把事一件一件地连缀起来的?通过层层思考,学生自然就会感悟到: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台阶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表情达意的依托。线索判断明确,文章结构的判断就越显分明:(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三、赏析内容,在朗读中理解思路

1.朗读中学会分析事件,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千字美文。这篇散文选取的素材是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却于不经意间道出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涉及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如果用常规思路教学,那么学生能感受到的恐怕是显而易见的尊老爱幼之情,而文章丰富深刻的内涵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2016年我第二次执教这篇课文,采用以读分析事件入手,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教学方式,让老师、学生、家长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首先,我让学生用优雅而抒情的语调齐读全文,然后提出两个简单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在以上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找出文中最打动你心弦的地方,并简要阐述你的心理感受。”由于个体阅读的差异,他们几乎把文中感人的地方都找到了,我顺势引导同学门进行语言品析朗读训练。在探究过程中,一些学生都提到文章的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这个世界。”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句话涵韵悠长,但并不能透彻地理解其含义。我首先通过形象的板书(老人在上,中年人居中,小孩在下)告诉他们这里包括三代人的传承关系,然后我问:中年人能做到上背老、下背小凭借的是什么?学生这时明白了,他们凭借的是强烈的责任感。我问学生:这三代人都跟责任有什么关联呢?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引导,我让他们明白:老年人已经承担过责任,中年人正在承担责任,小孩子将来也要承担责任,只有责任感代代相传,“世界”才会被扛起来。中年人(“我”和妻子)的举动,不仅仅是一种责任的承接,还隐含为下一代做示范的作用。

2.在朗读中分析人物,把握作品的精神意蕴。现代散文叙事离不开人物,一定的事件总需要通过一定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现代散文有的主要写一个人物,如《藤野先生》;有的写几个人物,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里我们所讲的整体朗读思路,就是在朗读中从整体上把握现代散文中的人物精神品质,通过读引出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内涵和精神意蕴。以《一面》为例,作者描写鲁迅的外貌,抓住头发便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鲁迅的头发“约莫一寸长,显得好久未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这里既写了头发的长度,又写出了头发的疏密程度;既写了头发的形,又写了头发的神。“一寸长”是因为好久未剪了,说明鲁迅把所有的时间和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无心修理,无暇及此。“一根一根”头发稀疏,根根清晰,说明鲁迅光明磊落,对敌对友善恶分明。鲁迅人瘦发长,身体健康状况不好但精神状况好,所以“精神抖擞”,斗志旺盛,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直竖着”不曲不弯,不歪不斜,挺立向上,毫不动摇,说明鲁迅刚正不阿,顽强不屈。看来鲁迅的头发,已形象地多角度地表现了他刚毅正直、毫不妥协的性格特征。

3.在朗读中分析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度。环境是现代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人物的成长离不开他所生长的背景,人物的活动须有一定的场所,性格的形成必定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好的环境描写,不仅给人物活动提供场所,更重要的是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对这些环境描写的语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我想,每一个一线的语文老师,在文本和作者、作者和读者、教者和学者之间都会用朗读搭建起高效阅读的桥梁,借助这桥梁,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的领悟之门就会慢慢打开,从而走进一个感悟理解的世界。

猜你喜欢
台阶头发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我的头发『断了』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头发飘起来了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头发剪坏的你可以这么办
头发
台阶
77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