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洋

2016-09-22 01:30刘东洋
世界建筑 2016年5期
关键词:东洋规划师同济

刘东洋

1963年出生

1981年入学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学士)《建筑师》杂志“城市笔记”专栏作者

2001年加拿大规划师协会海外规划大奖1995年加拿大规划师协会海外规划大奖

同济4年,聆听着冯纪忠、陈从周、李德华、罗小未、陶松龄这些名师课上课下的教诲,在与孙施文、王富海、张建龙、王伟强这些优秀同学的切磋砥砺中,一起在上海走完1980年代的前半程。这段经历深刻地影响了我日后尽量倾听又不盲从、跨出边界又回到中心的学术道路。

为未来准备的建筑实录

在收集诸如同济教工俱乐部的信息资料时,尽管访谈了王吉螽、罗小未先生,还是渴望当年的项目图文记录能更详尽些。这样的遗憾多源自过去媒体在推介建筑时多以成果为重,而不太在意展现过程以及前期思考。至于设计者跟自己内心搏斗、与同行对话、与新近盛行流派的遭遇过程,就记录得更加模糊。鉴于此,在过去几年里,在我跟当代青年建筑师们进行的所有访谈中,过程展现的比重要远大于成果展现。希望这些多声部的建筑实录能给正在学习中的新青年们以启示、抚慰和激励,并给未来留下一些宝贵的一手资料。

个人史视角下的现代主义建筑

于我个人而言,长久的疑惑还是那个跟现代主义建筑相遇时的问题:我们以为已经了解的现代主义是真切的吗?这里的“真切”既指真实性,也指向个体主体。还是说,我们仅仅凭借一张有关现代主义的地图,就以为已经体验了其思想内涵?同样的怀疑也适于对传统(无论是大传统还是小传统)的讨论:它们只是课堂上的知识性话语,还是可以成为活在我们身体里的行为和知觉?这些疑惑构成了我重返现场的动力和办法:依附于具体化的个人语境,重新理解历史时刻上他们的犹豫和挣扎。虽说群体性可能相对要模糊一些,而在另一个方向上,个人史视角下的现代建筑史也就是人类学一直倡导的田野精神。□

LIU Dongyang

1《建筑七人对谈集》

2《城之理念》

3《人文主义时代的建筑原理》

4《灵照玉溪》

猜你喜欢
东洋规划师同济
上海同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无损检测进展
Majorana zero modes induced by skyrmion lattice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小院的夜·东洋画
郑和下东洋
Why I'll never switch to Google Calendar 生活的“规划师”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城市规划师告诉你,路权的定义
青年规划师眼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