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职业足球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

2016-09-22 10:34李国一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03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后备教练员俱乐部

□李国一(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032)

中日职业足球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

□李国一(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032)

中日两国的足球职业化进程是同一时期开始的。在经过十多年的足球职业的发展后,日本的足球运动已经成功跻身亚洲一流的水平,而我国的足球运动水平却仍在亚洲三流水平停滞不前。本研究旨在以中日两国职业足球的发展现状为研究的出发点,针对两国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中日两国职业足球发展的差距所在。最终对存在的差距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足球中日足球

1、中日两国足球后备人才体系的比较分析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是一个国家足球未来的希望,一个国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未来足球的发展。而我国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上已经与国际上足球水平较高的国家有了很大的差距。具体的差距体现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的质与量上。以日本为例,我国全国登记在册的青少年球员仅3万多人,而日本仅东京的青少年注册球员就有6万多人,单纯地从这个数字上来说中国足球首先在青少年数量上就已经和日本有很大的差距了,如算上中日两国的人口基数来计算,显然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已经完败于日本。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小组赛中,中国国奥队这支代表着中国青年足球运动员的最高水平的队伍以0:3完败于日本国奥队,这也说明了我国的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远远低于日本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青少年训练体系上的短板导致了我国各级梯队的教练员无才可选,无人可用的情况发生。本研究将从我国和日本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和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体系两方面进行比较从中找出问题之所在以期给我国各级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1.1、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

自1994年我国推出职业化联赛至今,我国的足球后备人才一直以市场化为主。政府的投入比例逐渐减少,社会团体的投资比例逐渐增加,形成了以市场为依托的培养体系并逐渐摆脱了以行政为依托的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图

由图1可知,目前,我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渠道主要为以下四种:一是职业俱乐部下属的U字梯队和俱乐部的足球学校;二是省级、行业体协和市级城运会代表队;三是业余俱乐部青少年训练梯队;四是专业足球学校青少年训练体制。中国的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典型的“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各级青少年训练梯队层层选拔培养,根据运动员的年龄逐级上升,最终到达最高水平的俱乐部以至于国家队。这种“金字塔”式的运动员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各年龄段的人口基数均高于其他国家,这就为我国的足球后备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同时,运动员层层通过选拔,竞技水平的逐渐提高也为俱乐部和国家队的竞技水平提供了保障。但是,这种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也是具有明显的弊端存在的,那就是运动员在选拔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能通过层层筛选最终成为职业运动员的青少年运动员毕竟为数不多,而被淘汰的运动员,由于多年的专业训练已经错过了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这样就极大地打击了一些有天赋的青少年球员的参与积极性。这也是我国后备人才人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1.2、日本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

日本职业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系统是自日本足球职业化之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施行的“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制度”。该培养体系是日本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培养系统。日本足球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主要是依托于其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制度。(见图2)

由图2可知,日本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以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为主结合学校足球培养系统和职业俱乐部青少年足球培养系统的综合性培养模式。日本足球职业联赛实行的后备才培养制度中最为重要的是“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制度”,该制度可四个层次分别为:“国家训练中心”,“地域训练中心”,“都道府县训练中心”和“地区训练中心”。后备人才训练中心由日本足协来统一管理。国家训练中心将指导目标及意见、培养方针等信息传递给地域训练中心,并由日本足协委派具有一定资质的教练员进行组织、指导,再根据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成绩从地域发掘和培养出优秀运动员送到国家训练中心。都道府县训练中心和地区训练中心这两个层次的培养工作,由当地足协根据日本足协和地域足协的要求来组织和实施。学校足球培养系统是仅次于“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制度”的第二大后备人才培养系统。该系统是由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各级学校社团组成的纵向培养系统,学校足球培养系统是由日本足协下属的各级学校足球联盟具体负责管理。每所学校的足球队是以俱乐部或足球部的形式存在,随时可以通过学校的选拔系统为职业俱乐部提供优秀的足球人才。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少年培养系统的规模小于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系统和学校足球培养系统是建立在职业足球俱乐部的U12、U15、U18纵向培养系统。这一培养系统在经费、场地器材、教练队伍等方面直接得到职业俱乐部的有计划的资助。虽然规模比较小,但其硬件设施完备、球员的培养质量较高。日本职业足球后备如此的培养我们可以总结为交互式的培养模式。俱乐部训练中心培养系统、学校足球培养系统和职业足球俱乐部培养系统三大培养体系交相呼应。三大培养体系可以根据客观需要随时相互输送人才。日本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梯队球员基本上都分布在俱乐部附近的各大、中、小学校中,让青少年球员参与正规文化课学习及家庭生活的同时,主要利用学习之余的空暇时间来进行专业足球训练。大大的提高了青少年球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在这种交流传动的过程中既能够在学校培养体系中受到教育,同时也能够受到专业化的足球训练,这样就解决了教育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为球员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图2 日本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模式图

综上所述,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的训练方式是采用传统的集训制,基本上脱离文化课的学习,运动员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没有一个正规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文化课学习不可能顺利地进行,这种集训制的培养方法显然对青少年球员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国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应效仿日本的培养模式,走体教结合的道路加强各基础培养体系中的联系,将各足球人才培养的渠道相互联系起来,把各培养体系有机地整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发挥出各体系的优势,使更多的青少年运动员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为我国今后职业足球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的培养模式属典型的“金字塔”式培养模式,运动员采用集训制的训练方式。这种培养模式的弊端在于运动员经过层层选拔被淘汰之后,其学业安置问题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这样会大大打击想参与到足球运动中的青少年的积极性。日本的后备人才的培养系统属于“交互式”的培养模式,运动员的培养采用“走训制”的训练方式,运动员同时也是学生的身份,这样就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为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青少年后备人才;

(2)在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方面,我国和日本在竞赛的组织结构方面基本相似。但在比赛的组织方面,由于我国青少年比赛的参与者多以学生为主,青少年足球竞赛的相关部门无法有效地协调学校与比赛之间的关系,因此导致了许多的比赛无法如高质量地进行;

(3)在教练员的培养方面,我国各个级别教练员的总人数较日本各级别教练员的总人数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且这种数量上的差距随着教练员级别的上升递增。我国教练员的匮乏是我国足球水平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

2.2、建议

(1)我国的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比赛体系应回归校园,走“体教结合”的道路。使更多的喜爱足球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到足球的训练和比赛中来。真正地实现文化课学习与足球的训练比赛的有机结合;

(2)我国的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比赛体系应回归校园,走“体教结合”的道路。使更多的喜爱足球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到足球的训练和比赛中来。真正地实现文化课学习与足球的训练比赛的有机结合;

(3)加大对联赛教练员的培养力度,为喜欢教练员行业并有意愿从事教练员这一工作的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完善我国的教练员培养制度,为各个层次的教练员提供继续培训的机会,使教练员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为教练员执教水平的提高提供优良的培训环境。

[1]吕毅.对中日两国足球联赛职业化的比较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8.

[2]纪兴宝.浅析中日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报,2002,2.

[3]王平.从中日文化比较看中日足球的发展[J].体育科技,2004,10.

[4]刘福安等.决定足球发展与成绩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因素一中、日、韩三国足球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5]高建林.中日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的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大学学报,2005,5.

[6]卢锋,彭丽,许传宝.中日足球运动发展之解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1,8.

[7]黄刚强,袁俊香,李彩平.中日足球职业联赛竞争性平衡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学,2001,4.

[8]项和平,徐金山.中日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6.

G843

A

1006-8902-(2016)-08-CY

猜你喜欢
后备教练员俱乐部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