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修订版语文大纲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语文课文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并列,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一、学科课堂,注重良好实践与方法习惯的培养
语文活动课与语文学科教学同属于语文教学这一概念范畴,二者既独立又不孤立。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时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议、敢演等良好学习品质,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才有利于在语文或围绕语文而开展的活动中,学生自我活动、自觉操作、自我探究、自我体验,培养良好实践方法,形成良好主动参与的实践习惯,也可促进语文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况且活动课中互相配合,才能以活动促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把课堂给学生,培养实践的兴趣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一节课40分钟犹如“一块精美的蛋糕”,老师与学生共享,但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扬教师奉献精神,把“蛋糕”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教师旨在引导、指导、辅导、诱导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手做语文,在做上学尝到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甜头,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中实践素材,培养实践方法
语文教材中,处处可觅听、说、读、写、思、画、议、演、练的实践素材,教师应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让学生自主探知、收获。如教学《田忌赛马》时,让每个学生动手演示赛马过程,扮演角色读出不同人物的心理等语文活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于课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那么课堂上历来由教师包办的“历史背景简介,作者简介”等完全交由学生交流汇报,学生甚至汇报出唐朝各诗人及其名诗和相关小故事,这些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学习课文更深刻、更透彻,并且以点带面,由学一诗扩展到学多首诗,如此,教师教得轻松,学生的收获却更大。
二、放眼课外,讲求活动的实效
语文活动课开展不仅限于课内、校内或家里,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即“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1.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活动课的内容绝非仅是修订教材课后的思考题中增设的扩展性、实践题目。(如:古诗朗诵会、演课本剧等。)应当同整个社会生活与周围环境联系,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广阔天地里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扩大知识面,为将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做充分准备。如观察当地自然景观、家乡山水草木等,在学习诸如《绿色千岛湖》《索桥的故事》等课文后,就可组织学生尽情观赏,引发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开展写观后记、“夸咱家乡美”演讲、为归国侨胞做小导游等延伸性活动;还有调查社会用字情况、人们的生活水平;参观新兴企业劳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听新闻;观看电影……都可就近取材,因地制宜,适时开展,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2.活动时空的开放性
语文活动课可不必同语文学科那样拘泥于正常上课时间、局限于课堂,而应树立“世界即课堂”观念,除了在课内,还可在图书室查寻某些资料;在校园操场上开展“标点王国旅游记”……可在上课时间,也可在放学后、周末、节假日等,时间长短不一,灵活掌握。
3.活动方法的开放性
活动方法与课堂学习方法一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参与活动,鼓励他们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逐步提高认知的有效性,提高自主活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只要能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目的,就不必拘于一格,墨守陈规。
三、语文活动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如果说语文学科教学需讲究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语文活动课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活动是以学生获取直接经验为目的的,是靠个体的“动”而实现活动目标,促进个体发展的。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虽说不能放任自由,更切不可过分包办,喧宾夺主,而应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获得成功。特别是活动课的开展讲求真实、自然,不应事先按教师的导演排练,学生依样画葫芦演试,要给学生选择、设计、主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标新立异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时机,增强学生开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包公审驴》一文后排演课本剧时,教师仅提“同学们自己选择的适合自己的角色演,注意把握你所扮演的人物的心理特征,想想怎样演才能把人物的个性表露出来。”余下如何排演则完全交由学生自己讨论、试读、试演,学生表演中煞有介事、不亦悦乎。包公的威严沉着;偷驴人的狡诈阴险等人物特征形象都演得十分逼真。
2.重视学生的层次性
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是一个自主地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差异,实践能力参差不齐,但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实践活动都必须自己去操作,自己去体验,旁人无法代替。所以,语文实践活动应因人制宜。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教师应对活动的要求灵活掌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中,应指导小组长按组员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如合作办《学习报》中,有的查资料,有的打边框,有的誉抄,有的绘画,有的着色……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人人发挥专长量力而行,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一次次活动都得以开发,得到提高。
3.讲究活动的延续性
生活是绚丽多彩的,语文活动课也应丰富多彩,有许许多多的活动不是一次、二次、一天、二天就可以完成程序。如播种种子,观察种子的成长过程,写阶段观察日记,就须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又如调查、访问等活动,都体现了活动的延续性,教师要注重指导,突出阶段活动目标,力求活动过程的完整,并取得圆满成功。
总之,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应充分利用生活中一切可开发资源,遵循课内外结合原则,引导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并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眼、双手和嘴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