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对话武志红:夫妻关系与子女教育

2016-09-21 10:33讲述人武志红杨澜整理郭勇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武志红杨澜夫妻关系

讲述人_武志红 杨澜 整理_郭勇

杨澜对话武志红:夫妻关系与子女教育

讲述人_武志红 杨澜 整理_郭勇

据民政部统计显示,过去几十年,中国离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自2003年以来,中国离婚率已连续12年递增。可以说,这是一个“高离婚率时代”。

婚姻本该是一件幸福的事。过不到一起就分开,对夫妻双方也未尝不是好事,如果非要将就一起生活,相信带来的只有痛苦和伤害,绝非长久之计。但是,有子女的家庭一旦离婚,孩子肯定会受到伤害,如果以孩子为借口继续将就过下去,则可能给孩子造成更大伤害。

到底该如何面对破裂的夫妻关系和子女教育问题?下面听听杨澜和著名心理专家武志红的对话(内容源自@hervillage网络微课)。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杨澜:我们知道武老师写过很多畅销书,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再版了20多次。说明大家对家庭关系,特别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存在相当多困惑。所以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

武志红:今天的话题是夫妻关系和子女教育。夫妻关系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左右着孩子的命运。《为何家会伤人》如此受欢迎让我倍感意外。但在后来漫长的写作中,我逐渐领悟到,中国家庭问题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我想象。这本书受欢迎,可能正是戳中了人们内心的部分,他们确实发现家庭问题很伤害人,特别是伤害孩子。

杨澜:很多妈妈提出一个问题,对待孩子学习,我和爸爸意见经常不能统一,在孩子写作业时常会发生争吵。对孩子影响很不好,但我总忍不住。那父母意见不统一,该怎么处理呢?

武志红:看起来这是夫妻意见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但我觉得这里还藏着更深的问题。学习是孩子的事,父母为什么总要指手画脚?这里藏着父母想控制孩子的问题。父母是越界的,父母非要去控制孩子怎么学习。所以这样的父母犯错在先。提问的朋友真正的问题(可能)是她的控制欲望太强了,她要孩子听她的、丈夫听她的。这是现代中国家庭、社会常见的统一思想的问题。

杨澜:父母在孩子面前是不是总要表现出统一的意见呢?有些父母觉得,如果我们对孩子有不同意见,应该先关起门来商量好。这样孩子就不会看父母脸色,用父亲的话软化母亲,或用父亲的话反制母亲,就是不给孩子可乘之机。你觉得这种方法可取吗?

武志红:其实我一直反对这个看法。虽然很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讲,父母乃至老人应该达成一致的声音。我倒觉得很可怕的。这样孩子就会觉得除了一致的声音外,自己的声音都是错的。举个例子,股神巴菲特。别人问他你为什么那么成功。巴菲特说,最大的经验是小时候爸爸告诉我,你要相信自己的感觉,遵从自己的声音。你的声音越是独特,别人就越容易对你说三道四,而这时你越应该遵从自己的声音。

杨澜:关于听话问题。父母表扬孩子时,经常说:“这个孩子真听话,真乖!”这样的评价标准,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心理学家有没有做过跟踪调查?

武志红:我原来做心理医生有个目标,一个特别哲学的说法,让一个人信任自己的自发性。什么叫自发性?比如说,现在我想说什么,心里涌出什么,就按我的感觉去说。一个健康的人,在于信任他的自发性。这样可以看出,听话是个很致命的问题。让孩子觉得他的自发性是错的,他的意志是错的,父母的意志是对的。他必须听父母、老人的话。在我们社会中,孩子先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长大听领导的话。他永远没有机会听自己的话。所以我们就不能成为巴菲特。我在美国看到大量真实故事,都会有人告诉你,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来。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我是摄影发烧友,在摄影器材上都花了几十万。我看过一本书,采访几十位美国有名的摄影师,问他们怎样才能成功。这些摄影师无一例外地说,你要找到自己的路。他们没有一个人说,我的经验是很棒的,你按照我的经验来你就会成功。这就是听话哲学最大的问题,它破坏一个人的自发性,通常来讲就是破坏一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力。

孩子想做“保护神”,父母首先要做榜样

杨澜:如果父母关系不好,冷淡、冷战,孩子就会学会察言观色,变得焦虑不安。如果夫妻之间真的遇到这种低潮,该怎样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呢?

武志红:这个问题很难。伤害不可避免。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可以把家里各种信息,映照到自己这面镜子里,把家里各种信息都吸收进来,结果他就成为这个家庭的写照。所以,夫妻关系很糟糕,对孩子的伤害不可避免。第二点,该怎么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我们要谈孩子一个重要的心理,自恋。越小的孩子越自恋。不是说我多棒我多好,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是我创造的,我可以左右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好,是因为我好,这个世界坏,是因为我坏。这个家庭好,是因为我好造成的,而家庭坏,是我坏造成的。所以有人说,孩子都想做家里的保护神。这时父母可以尝试告诉孩子,人生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你左右不了,这不是你的错。告诉孩子,你自己过得开心就可以了,你不需要为我们的人生负责,这也是你负责不了的。而更重要的是父母首先要做榜样。问题不可避免,但我们正在努力处理问题。虽然出了问题,但希望我们的关系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对孩子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

听话哲学和离婚同样都与强势的父亲(K)和强势的母亲(Q)相关

杨澜:有时候,明明夫妻关系已不可维系,到了离婚边缘,但为了孩子好,我们就凑合在一起。父母想分居,又不想让孩子看出来。为了让孩子有个完整的家,暂时牺牲自己,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这时候,他们希望保护孩子的愿望真能达成吗?

武志红:其实这样的故事非常多,最有名的就是陈冠希的故事。陈冠希的父母早就离婚了,但是为了让儿子感觉他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一直瞒着儿子。直到他十几岁才发现,然后就崩溃了,觉得父母骗了他。从此他开始早恋,并用伤害女性的方式早恋,结果反被女孩所伤害。后来他制造那么多艳照,他说是因为初恋伤害了他。实际上他的伤害是从父母开始。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明明活得很痛苦,还要表面上维持活得很好的样子,这是一个不好的榜样。让孩子觉得原来表面上活得好是对的。相反,如果父母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问题,关系实在不好,那离就离呗。但离了之后他们可以继续处得好一些。他们可以和孩子说,只是爸爸和妈妈的关系破裂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你的。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原来这样是可以的。讲到这里我想到一个故事,一个父亲独自抚养女儿,周围小孩经常嘲笑这个小女孩,说你没有妈妈。这个男人就给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对那些嘲笑她的人说:“是啊,她没有妈妈,可又怎么样?你们谁有她活得好?”我觉得这个故事可以破刚才的问题。

杨澜:我想佐证一下您的话,今天我们社会中离婚率很高,这是一个既成事实。所以很多破裂的家庭都要面对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我曾经采访过英国的安德鲁王子(查尔斯王子的弟弟),他和妻子沙拉离婚了,但他们都和孩子坦诚地讲婚姻的失败,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两人相互支持、成为人生的好朋友。同时也告诉孩子他们一如既往爱他。所以,在孩子人生的重要时刻,比如,毕业典礼、演出、家庭旅行等,他们都尽量同时陪伴孩子。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很乐观、阳光。安德鲁王子和沙拉还被英国媒体评为最佳离婚伴侣。离婚和伴侣充满矛盾,但这个故事说明,父母其实依然有机会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武志红: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戴安娜和查尔斯王子的故事,但他弟弟的故事我还真不知道。戴安娜和查尔斯则构成另一种对比,他们作为象征性人物,其实关系并不好,但离婚没有发生,至少在那时,他们的两个儿子绝对谈不上生活得幸福、健康。所以我觉得成熟地处理关系、处理关系中的问题,这才是比较好的榜样。而不是追求表面,因为我们都知道内在的感受是更重要的。我都觉得我们不需要讲更多了,你刚才分享的故事实在太好了。

孩子是第一位?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安德鲁王子和莎拉

离婚后的安德鲁王子和莎拉在女儿的毕业典礼上,他们被英媒评为最佳离婚伴侣

杨澜:请武老师聊一聊你刚才说的话,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真正的定海神针。但我们经常听到有些父母,特别是母亲,常对孩子,尤其是儿子说,你对我是最重要的,你比你爸爸更重要。把亲子关系放在夫妻关系之上、之前,这是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吗?

武志红:实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前面讲到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如果父母相爱,孩子才会真的觉得自己是父母爱的结晶。他充满幸福感,他相当于把父母的生命内化到自己灵魂里了,他会觉得他内在的两性关系是非常和谐的。但是假如父母关系不好,不相爱,或出了问题,比如刚才那个经典的中国家庭结构,如果丈夫觉得他的妈妈是第一位,那么婆婆和媳妇之间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而媳妇就会觉得丈夫不足够重视自己,心生怨恨。这样,孩子作为父母生命的一种映照,他就会觉得自己不是父母爱的结晶,而把父母的痛苦放进自己内心。现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学流派,比如家庭系统排列、结构式家庭治疗,他们都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第一位的,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如果你把握了这个原则,就发现家庭好很多。你妈和你老婆同时落水你会先救哪个?这个问题,是典型的中国家庭问题。以前可能觉得难回答,但现在我觉得我会救我老婆。有人会问,那你妈怎么办?我会说,还有我爸呢。这是一个好答案。这说明,中国家庭一直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我觉得中国家庭问题至少有60%-70%的原因来自于此。

杨澜:在潜意识中,父母觉得是拥有孩子的,当然也是对孩子负责,爱孩子。但从某种角度说,孩子的私人空间是比较有限的。有个网友说,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把门关起来,我非常生气,觉得他要把我排除在他的生活之外。所以,该如何界定孩子应该享有的私人空间呢?

武志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里有个基本原则:谁的事就是谁的事。孩子的事就是孩子的事,如果他有能力解决,他没有向你求助,这就是他的事,他的空间,我们应该尊重。父母的事也是父母的事,比如婚姻,是父母的事,孩子不需要过多地介入。所以我们要讲的就是界限,很多中国家庭缺乏界限。为什么呢?就是刚才提问的父母那种感觉。其实很多父母缺乏一种感觉,我和你在一起,我心里住着爱。人缺乏这种内在的爱时,就想追求外在的形式上的爱。你就在我眼皮底下,你和我住在一起,你就得听我的,你得和我想象的保持一致,这样你就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人,我就不孤单。但如果你不听我的话,在门上加一把锁,孩子立即就感觉你不爱他了,甚至你在恨他。一旦这种界限被树立,她有种破碎感,从此之后我的爱就消失了,他的愤怒就从这来。

焦虑的母亲,“不存在”的父亲

杨澜:网上大家在讨论一个话题。春运千辛万苦回家,就为了陪父母过年三十,吃团圆饭。但同时,在家的时候,年轻人往往在玩手机,和父母深入交谈或有品质的陪伴时间,是非常少的。怎么来理解,现在年轻人常常找不到跟父母,特别是跟父亲说什么的问题。

武志红:这也是典型的中国式问题。我们先谈谈父亲,从心理学上看,一个家庭养出有问题的孩子,通常来自这样的模式:一个焦虑的母亲,“不存在”的父亲,有问题的孩子。现在中国家庭中,父亲经常“不存在”。父亲“不存在”也有两种模式,一是父亲非常能干,像个男人,但也像个流氓,通常不在家。还有一种“不存在”,他虽然在家里,但不像个男人。他得不到尊重,在家里没有话语权,像个隐形人。父亲一直都“不存在”,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和父亲沟通、怎么和他说话。再讲讲沟通,为什么常使用手机?虽说全球都对手机依赖越来越重,但中国尤其如此。我出去旅游,去很多地方。对中国旅行团,导游说,只要给中国人一个WiFi,中国人的抱怨就会减少一大半。如果没有,他们就非常受不了。比如一到酒店,导游首先干的一件事就是和酒店沟通,问WiFi账号、密码,有了网络,中国人立刻就安静了。中国家庭讲究听话,这不仅是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也是一样。你必须听我的话,我才感觉和你有沟通。可我凭什么要听你的话呀?沟通就变得非常没品质,就来自“听话哲学”。

杨澜:刚才谈到“不存在”的父亲,一种是整天在外面忙,体现了某种男性气质,但是以不回家为代价。另一种是在家里忍气吞声,承受太太数落,很窝囊。您又谈到焦虑的母亲,母亲的焦虑从何而来,为什么母亲特别焦虑?

孔雀东南飞的焦仲卿不善于处理婆媳关系,一味愚孝,酿成家庭悲剧(图为越剧版《孔雀东南飞》)

武志红:焦虑的母亲,很大部分来自女性的焦虑。女人和男人不同,男人可以活在逻辑里,活在头脑里,活在事情里,就算情感不满足,貌似活得还不错。但女人若没有情感,她就必然非常焦虑。所以,男人也焦虑,但男人的焦虑似乎表现不出来。而女人表现得很明显。问题就在于,怎样才能不焦虑?为什么会焦虑?有感情才能不焦虑。如果心里住着一个爱的人,人就不焦虑。如果心里没有,我们就活在焦虑中。对这种焦虑,心理学叫做“不存在感”。存在感来自我在任何一个地方,我感觉自己和世界有连接。我坐在这个沙发上,和沙发有连接;我和您谈话,我和您在一起,我能体验到我和您在一起的感觉,这时我就不焦虑。这种不焦虑、存在感最初就源于心里住着一个爱的人,通常这个爱的人首先是妈妈。当我们心里存在一个爱的人,就会踏实感觉自己和世界有连接。而中国人普遍缺乏这种感觉。但中国重男轻女,所以中国女性有更深的不存在感,她们要强烈地抓住丈夫、孩子,丈夫为了逃避她的焦虑,就要逃走。这构成了中国家庭的一个全貌。

杨澜:所以母亲的焦虑往往是自己缺少存在感。也有一些母亲早早就停止了学习,停止了自我成长,对自我价值也缺少一种自信。所以她人生的希望就在丈夫身上、孩子身上。她可能产生两类问题,一类是她把过多的关注放在丈夫、孩子身上,于是她就会无处不在地让他们失去独处空间。还有一种状况,她可能会忽略孩子的存在,很多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是因为母亲忽略了他们的存在,给他们造成了终身的伤害。

武志红:是的。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作为女性,妈妈应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感情是最重要的。电影电视讲的都是爱情,但除了爱情外,还有另外一些可以让你找到存在感的东西。比如做一番事业,很丰富的生活,你有种我可以独自存在的感觉。你有这种感觉时,你就不至于通过抓丈夫、抓孩子来寻找存在感。而且抓丈夫、抓孩子,就会造成一种创伤,这叫“被吞没创伤”,特别是孩子,他感觉自己被妈妈吞没了。所以,她想做一个好母亲,就需要自身先做一个榜样。

小说及同名电视剧《双面胶》,一度被奉为“经典婚姻教科书”。剧中讲述了婆媳关系不和导致的家庭悲剧。双面胶是中国经典家庭结构中的丈夫角色。

网友互动

问题一:教育孩子时,总是控制不了情绪,对孩子发脾气。有时说出的话,自己都觉得伤人。有次孩子甚至烦躁地说:“我真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这时,怎样才能控制自己,又让贪玩不爱学习的儿子步入正轨呢?

武志红:听话哲学是这样来的。在心理学的概念就是自恋,只不过是全能自恋。什么是全能自恋呢?这个世界就应该按我的意愿来运转,如果谁不按我的意愿来运转,我就充满暴怒。所以她儿子就感觉到,妈妈让他听话,如果他不听话,妈妈就恨他,就想让他去死。妈妈暴怒的话中就隐含着死。所以他说我恨不得从这世界上消失。妈妈的恨中传递一个信息,你不如去死。那这个妈妈她该怎么办呢?她需要认识自己的心理:我是神,我是女王,这个世界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转,否则我恨你。她需要接受另外一个事实,这个世界当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运转,而且你的孩子是另外一个人。他想发展好,需要找到自己的意愿、节奏和韵律,来找到如何学习。他有时候学习专心,有时候不专心,这是他的事。父母需要知道,有一个词叫“剁手剁脚”。你可能因为自恋,导致你强烈的控制欲,但你应该首先知道这是错的。有时你恨不得把手脚伸过去,像八爪鱼一样控制孩子,这时候你应该控制自己,把自己的手脚“剁掉”,给孩子腾出空间来。

问题二:我要管教两岁的孩子,他老是闹出很大的动静,让邻居都来抱怨。我试图不发脾气和孩子讲道理……

武志红:我们该如何和孩子沟通。实际上不仅跟孩子,我们心理医生和患者沟通,大人和大人沟通,我们和孩子沟通,都要讲感觉。什么叫讲感觉?在这个事件,这个妈妈和孩子讲道理是不行的。她如果希望孩子有合理的方式行动,她可以用一种ABC的逻辑,“孩子,你做的这个事情A,妈妈有一种感受B,妈妈希望你做C。”如果妈妈能够讲清楚,特别是突出那个感觉部分,其实两岁的孩子也能听懂这个感觉。

我讲一个故事,一次我去朋友家里,我需要和朋友在一个房间单独讲一些事情。但他们家的七岁小女孩三番五次地进出,也不敲门,房间门也锁不上。我对小女孩说:“我们两个需要一点空间,单独讲点事,你不要进来。”类似的道理我给她讲了四五次,可根本不管用,她还是不停地进进出出。我发现我在犯傻。于是等她进来我就盯着她的眼睛很认真地对她说:“你不打招呼就进来,我很不高兴。我希望你接下来不要进来,我们谈完了我会出去找你。”她一下就明白了。

问题三:上海伊娃的问题,她说现在很多父母把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我有一个观念,父母,特别是妈妈,不要把所有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一方面让孩子有一定程度的私人空间。另一方面,你也需要学习、拓展自己的人生。你的生活很精彩的话,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她觉得生活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外面的世界是值得探索的。而不是作父母的所有精力都投在孩子身上。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也会觉得这多让人窒息啊。

武志红:是啊。作父母,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我的生命是为妈妈而活,我不是为自己而活。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糟糕的体验。一方面父母要把自己的愿望活出来,如果实在实现不了怎么办?心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哀伤,你要完成这个哀伤的过程。你要承认,有些愿望你就是完成不了的。这个愿望实现不了,你会很伤感,你要承认这个伤感。于是你要所有放弃,放弃对孩子的控制。

问题四:小赵的问题,作为一个单亲妈妈,担心没有父亲形象的存在,儿子会缺乏男子气概,比如爱哭等。单亲妈妈有没有方法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呢?

武志红:一个男孩他心里已经种下一颗雄性的种子,我们要相信他,给他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他的种子总会生根发芽,表达出来。如果有个好父亲,会成为一个榜样,会让他更好地释放这部分。我们看中国历史的话,很多历史上很牛的男人,通常他们并没有父亲,很多这样的故事。所以我不是非要给他一个父亲做榜样。一个母亲应该意识到,她需要鼓励孩子雄性的部分,她需要控制自己的手脚,不要老去控制、干涉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会自动地成长为一个男子汉。

(杨澜:如果男孩和母亲相处太多,从心理学上讲,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武志红:这是很深的话题,普遍来讲,男孩都有恋母情结。男孩都希望和妈妈亲近,这是“性”在发挥作用。而女儿一般都喜欢父亲。但如果这部分得到的满足太厉害,比如,妈妈对儿子说:“你爸爸对我不算什么,你才是我的中心。”儿子就会觉得自己获胜了,这会导致儿子把父亲当作敌人,延伸把同性视为敌人。女儿也是一样,如果爸爸对女儿说:“我爱你远远胜过爱妈妈。”那女儿一方面得到满足,但同时把妈妈视为敌人。心理学讲,6到12岁的阶段,是个特殊阶段,男孩和女孩都要学习掩饰他们的性动力,学习如何更好地和同性打交道。特别是男孩,才能构建一个权力体系,因为权力体系通常都是由男人构建的,他必须学会和男性合作。对女孩来讲也是一样,我听到过大量的故事,女孩在小学时,会被别的女孩孤立。通常是这个女孩太过于和男孩打交道,而忽略了和女孩打交道。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世界,就是在6到12岁,孩子都需要这种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男孩亲近爸爸、女孩亲近妈妈,很自然有个榜样,学会和同性相处。

孩子作为父母生命的一种映照

孟母三迁是古代最经典的单身母亲子女教育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人格培养及身教的典范。

杨澜:我想回答网友快乐童年图书馆提出的问题,当孩子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究竟该怎么办呢?我自己作为一个母亲,我两个孩子都处于十几岁的青春期。我跟他们有约定,或者说是设定了界线。比如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里,是可以把门插上的。我要进他们房间我必须敲门。不经过他们允许,我绝不会翻他们的书包、看他们的日记、看他们的手机。我觉得当你尊重孩子私人空间时,他们反而会对你更开放他们深层次的想法。父母对孩子更重要的是情感的陪伴和疏导,让他们学会在不同的或复杂的世界面前,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以尊重为前提的。

武志红:您讲的处理方法真的很棒。特别是中国父母需要学习“空间”这个词。我们需要给孩子空间,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发展自己,所以我们有时候需要“剁手跺脚”。

猜你喜欢
武志红杨澜夫妻关系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武志红:做个不好惹的人
武志红:做个不好惹的人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知识网红”武志红的商业漂流
什么叫金茂府?蔡澜、杨澜做客广州告诉你!
武志红:为什么非得按科学主义研究心理学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三 新型的夫妻关系
杨澜: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