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罗红霞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加强作家队伍建设,繁荣重庆文学创作
——专访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川
文/本刊记者 罗红霞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地处西部重镇,她既有深厚的古典文明——巴渝文化,又有现代的抗战文化、陪都文化,更有今天的现代大都市文化。近几年来,重庆市文化建设、重庆市文学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重庆市的文化建设也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市作协将如何推出重庆文化名人的新形象?重庆市文化建设将如何续写并再攀高峰?重庆作协要作出哪些努力?为此,本刊记者就重庆市文化建设、重庆文学发展等问题对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进行了专访。
本刊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 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7月1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文化建设、文学创作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陈川: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发展。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建设既要回首历史、积极传承,又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我们作家协会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推出文学精品,推出文学名家,为增强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加强文化建设,尤其要加强传统文化研究,应当组织和引导作家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思想资源,努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习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了“七个不忘初心”,也就是说,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市作协的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孙政才书记在全市文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紧密结合重庆市文化建设的实际,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组织作家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以此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推动重庆文学创作不断繁荣发展。
本刊记者:请陈主席介绍下重庆市作协及重庆文学创作的现状。
陈川:重庆市作协目前有会员1700多人,其中加入中国作协的有150多人。重庆市作协自独立建制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宣传部具体领导和协调下,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作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作家的创作激情得以激发,推出了一些好作品。近年来,重庆作家在全国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在中国作协设立的四大文学奖项中,近一、两届重庆作家均有不俗的表现。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部提名作品中,有两位重庆作家的长篇小说成功入围,即张者的《老风口》和歌兑的《坼裂》;重庆诗人傅天琳的诗集《柠檬叶子》、李元胜的诗集《无限事》相继获得第五届、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苗族作家何炬学的短篇小说集《摩围寨》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在儿童文学方面,傅天琳和她女儿罗夏共同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斑斑加油》入围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此外,重庆作家每年都有上百部(篇)作品在全国有影响的核心期刊上发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重庆作家的创作实力。
本刊记者:重庆市作家协会在重庆市文化建设、文化繁荣中起了什么作用,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陈川:重庆市作协作为联络、协调、服务作家的专业性人民团体,通过组织培训、作品研讨、举办笔会、组织深入生活、开展文学评奖等多种形式,建立与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沟通交流的渠道,及时发掘人才、推荐人才、鼓励作家积极创作,写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出作家、出作品是我们的目标,在这方面要更好的发挥作用,有所作为。
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川
本刊记者:在您看来重庆跟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哪些文化优势和不足?从重庆文学的发展势头来看,怎么来评价这样的优势和不足?
陈川:重庆被誉为诗歌重镇,在诗歌创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不足之处在于,与其他省市相比,我市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作家不是很多,小说创作相对而言是一个短板。那么,重庆文学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呢?
第一,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亲自主持召开文化工作座谈会,为推进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仅作协而言,就恢复了重庆文学奖,增加了办刊经费,并建立了专业作家制度。在全国普遍压缩编制的情况下,而新增编制用于专业作家队伍建设,这充分显示了市委市政府对文学创作的高度重视;其次,通过吸引一批有创作实力的作家,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一定能催生更多有影响力的好作品。
第二,市委宣传部的支持。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重庆市文学院建立了签约作家制度,实行作家签约创作,并给予他们创作补贴和生活补贴;其次,实行文艺项目资助,在广泛征集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对优秀作品的作者给予资助,去年26位作家得到了这样的奖励扶持;三是鼓励作家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如:《人民文学》《诗刊》《当代》《收获》等,并给予作者1—4倍的稿酬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积极性;四是鼓励作家深入生活,补充素材,寻找创作的灵感。2012年开始,市作协实施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制度,每年有五六位作家得到了这样的扶持。对有挂职需要的作家,市委宣传部还协调有关区县安排到基层挂职体验生活。
第三,市作协积极作为。一是每年出版一套丛书,先后出版了三峡作家丛书、少数民族作家丛书、都市作家丛书、雏鹰作家丛书等,培养和打造不同特色的作家群体;二是推荐中青年作家到鲁迅文学院各类研修班进修学习,组织形式多样的讲习班、改稿会,帮助作家提高创作水平;三是在北京或重庆组织重庆作家作品研讨会,扩大重庆作家作品的影响;四是组织重庆文学奖和重庆少数民族文学奖的评选,推举优秀作品,激发作家的创作热情。
本刊记者:市作协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如何在“传递正能量”方面发挥作用?
陈川: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市作协做了以下方面的努力:一是举办讲座,与重庆图书馆长期合作,定期举办重庆作家讲坛;同时组织作家到基层开展文学讲座,提高爱好者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二是深入学校,建立文学校园。今年市作协组织作家到重庆酉阳县麻旺中学建立文学校园,赠送文学书籍,给学生上文学课,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温暖和力量;三是通过不定期组织作家到区县联合开展文学采风活动,帮助当地作者开阔眼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四是送文学下基层,今年春节前夕,在铁路施工现场,我们组织了一场长期工作在铁路建设战线的诗人张天国的诗歌朗诵会,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
本刊记者:近年来重庆文坛可以说是非常活跃的,这与市作协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市作协是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文学人才的培养的呢?
陈川:一是组织我市知名作家、资深文学编辑与青年作者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看稿子提修改意见、向刊物推荐作品、参加文学活动等形式帮助其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写作能力;二是发挥重庆文学院培养青年作家的阵地作用,通过组织培训、到基层体验生活、举办“巴蜀青年文学奖”、编辑出版“雏鹰文丛”等方式培养青年作家;三是推荐中青年作家到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培训班、西南青年作家班学习进修,举办青年文学讲习班,组织文学笔会,为青年作家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本刊记者: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保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方面,您有哪些好的思路?
陈川:弘扬传统文化,在于继承和创新。我们鼓励作家创作具有中国精神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这就要求作家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兼收并蓄,向一切优秀的文化经典学习,正如孙政才书记在全市文化工作座谈会所指出的那样,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具有中国精神又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
本刊记者:一名优秀作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创作出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学作品?
陈川:在我看来,首先是作家的天赋,是否具有敏锐的感觉、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文字的把控力,决定了一个作家能否走得更远。其次是功底是否打得牢实,包括广泛的阅读,持久的训练,甚至阅历是否丰富等等,最终决定作家是否优秀,是否具有宽广的胸怀。文学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一部好作品的产生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需要作家对生活有独特的感受和领悟,在艺术方面有较为完美的表达。当表现的东西引发了大众的共鸣,自然就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
本刊记者:对于现在流行的网络文学,您怎么看?
陈川:真正的文学应该是一种独创,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网络文学根据读者的需求而创作,更市场化、大众化,如何引导是需要社会关注的问题。2014年,市作协建立了网络文学协会,今年正式成立网络作家协会,通过扶持、引导、团结网络作家的方式,让更多网络写手发挥优势,影响更多网络作者创作出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本刊记者:您对市作协工作的展望与设想有哪些?在促进重庆文学迈上更高台阶方面,有哪些计划安排?
陈川:踏踏实实抓好基础工作是我们的本职,下一步,市作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市文化工作座谈会精神,继续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把政策用好,进一步加强对青年作家的培养。其次,要进一步为作家建立更为宽松和谐的创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激励他们潜心进行创作。我们希望重庆产生更多优秀的作家、优秀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关注重庆作家作品,让重庆的作家、重庆的作品走出重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本刊记者:市作协近期有哪些好的书籍推荐给广大读者?
陈川:《梁上泉文集》、《傅天琳诗选》、张者的《逃夭》、李珊珊《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等都值得推荐给广大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