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话指南》方言对译本看官话与沪语、粤语动词的异文表达

2016-09-21 01:30张美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异文官话用词

张美兰,战 浩

(清华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084)



·中古近代汉语研究·

从《官话指南》方言对译本看官话与沪语、粤语动词的异文表达

张美兰,战浩

(清华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084)

通过对《官话指南》及其方言译本《土话指南》、《粤音指南》等六种文本的整理,可以发现:以《官话指南》为蓝本而逐句对译的两种上海话方言的读本《土话指南》(1889)与《沪语指南》(1896)、两种粤语读本《粤音指南》(1895)、《改订粤音指南》(1930)在词汇上语法上真实反映了当时沪语、粤语的面貌,本文重点揭示文本中方言与官话之间动词用法的异同特点。

官话指南;沪语翻译本;粤语翻译本;官话;异同

一、六种文献介绍

北京官话《官话指南》(1881)是日本驻北京公使馆的长崎籍人吴启太、郑永邦积数年之功,在中国文人黄裕寿、金国璞的指导、支持和鼓励下,根据“切日用者”的原则,将其来华学习汉语的书面读物,加以整理编辑而成。它是第一部由日本人自己编写的北京话口语教材。反映了清末汉语官话从南京官话到北京官话转变过程的真实面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话成为汉语官话的历史事实。以《官话指南》为蓝本一句一句对译成两种上海话方言的读本《土话指南》(1889)、《沪语指南》(1896)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沪语面貌,以《官话指南》为蓝本一句一句对译成的《粤音指南》(1895)、《改订粤音指南》(1930)也如实记载了当时粤语方言的面貌特征,在汉语方言史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文依据的《官话指南》(六种)版本,依次标为A、B、C、D、E、F,如下:

[A] 北京官话《官话指南》明治14年1881(四卷),东京文求堂版。

[B] 九江书会著《官话指南》光绪19年1893(四卷),九江印书局版。是南方官话的改写本。

[C] 沪语版《土话指南》1908年(三卷),上海土山湾慈母堂,第二版。

[D] 沪语版《沪话指南》1908年(两卷),上海美华书馆版。

[E] 粤语版《粤音指南》1910年(四卷),香港别字馆印本。

[F] 粤语版《订正粤音指南》1930年(三卷),Wing Fat & Company, Hong Kong。

这六种材料,AB版为官话用词,CD版为上海土话用词,EF版为粤语土话用词。六个不同文本同一概念同义异文表达,标示了同义词在不同地域的用词差异及方言土语面貌。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官话指南》六个版本中动词异文,考察官话与沪语、粤语的使用情况。方言翻译本卷数有两卷、三卷与四卷之区别,故非六个版本均有同一对应的用词,表格中以“——”标示,特此说明。

二、六种文献所反映的动词异文现象

《官话指南》及其方言译本(六种)中动词的异文现象相对普遍,版本之间的差异不平衡,表现为:

(一)A版北京官话与B版南京官话用词上大部分具有一致性,小部分存在官话南北地域的区别,但沪语与粤语各有自己的方言用词。

仅以动词“掉”、“回去”、“说”、“告诉”、“没有”、“磨”为例,如:

(1)A.呌他好去收那掉下来的果子。是了,我回去就照着你所说的这话,告诉我那相好的。(2-13*“—”前面的数字表示卷数,后面的数字表示章数,如“2-13”表示第二卷第十三章。下同。)

B.呌他好去收那掉下来的果子。是了,我回去就照着你所说的这话,告诉我那相好的。

C.教伊担落下来个菓子来收之去。是者,照阁下话拉个,我去告诉我个朋友。

D.呌伊好去收伊个打下来个菓子。是哉,我就转去照侬所话个说话,告诉我伲个朋友。

E.等佢好早啲去收拾个啲跌落嚟嘅果子。亻系咯,我翻去就将你所讲呢的说话,话过我个相好听。

F.等佢可以去收个的果子咯。甲亻系咯,噉我就番去将你所讲,话嘥我朋友。

(2)A.一吊一张的,没有我们本铺子的。给你磨别处的行不行?(2-34)

B.一吊一张的,没有我们本铺子的。和你磨别处的行不行?

C.一千一张个,伲庄上无得个。 别人家店里个要勿要?

D.一千一张个,我伲本店无没个。搭侬掉别场化个好勿好?

F.乙我哋自己冇一吊一张嘅银票。同你换别间嘅做得唔呢?

现列表陈列如下:

语义ABCDEF下降掉掉落———跌———返回回去回去———转去翻去番去言说说说话话讲讲告诉告诉告诉告诉告诉话过…听话没有没有没有无得无没冇冇掉换磨磨———掉换换

按:表示“掉落”义,汉语史上有“跌、落、掉”等词。跌,《说文·足部》:“踢也。从足,失声。一曰越也。”表示“掉落”的用法不晚于明代,《汉语大字典》[1]3939该条下引《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常云南下,跌而复起,为戴辰峯。” 落,《说文·艸部》:“凡艸曰零,木曰落。从艸,洛声。”最初专指树木凋落,成为“掉落”语义场的通用词而泛指“掉落”义应不晚于《尔雅》时期,《尔雅·释诂上》:“陨、磒、湮、下、降、坠、摽、蘦,落也。”掉,《说文·手部》:“摇也。从手,卓声。”表示“掉落”,《汉语大字典》[1]2007首例引明康海《满庭芳·晴望》:“园林一带青如掉,山色周遭。”据张美兰、周滢照(2014)指出[2],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中表“降落”多用“落”,尚无“掉”,说明“掉”当“降落”讲应是明代以后的事。从清代作品中“掉”的“降落”义使用较多的情况看,在明清之际,在表示“降落”义方面,发生了“掉”对“落”的替换。明小说《西游记》到清鼓词曲本《西游记》有明显的新旧替换可以证明。《官话指南》及其方言对译版在该组词的使用上表现为:AB版用清代以来常用词“掉”,CD版用古语词“落”,EF版用“跌”。

表示“返回”义,汉语史上有“复、旋、归、返(反)、还、回”等词。上古时期,已见“复、旋、归、返(反)、还”,但总体上主要用“归”和“返”;东汉时期,“回”开始入侵“返回”语义场,并迅速发展,“返”受到“回”的威胁逐渐退出本语义场。中古时期主要用“还”和“回”;至唐五代,“回”继续扩展,“还”受到“回”的压力最终退出本语义场,自此“回”成为本语义场的唯一主导词,并一直维持到现代汉语中。[3]《官话指南》及其方言对译版在该组词的使用上表现为:AB版用通语词“回去”,CD版用“转去”或“归去”,EF版用“翻/番去(归)”。当复音节趋向动词“回去/回来”充当动词补语时,也存在与沪语趋向动词“转去/转来”、粤语趋向动词“翻去/翻嚟”的新旧对译。另需指出的是,CD之“转”见于宋代,《汉语大词典》[4]该条下引宋马子严《贺圣朝·春游》词:“游人拾翠不知远,被子规呼转。”明代三言二拍、《山歌》等吴方言作品中常见表“返回”之“转”。EF之“番/翻”是粤语特征词[5]6218、7407,“翻”的用例唐代已见,与“归”连文,《汉语大词典》[4]引王维《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诗:“万户千门辟,夜出曙翻归。”明清时期《花笺记》等粤方言作品中常见表“返回”之“番/翻”*在目前国内出版的《花笺记》的校订本中,学者多以梁培炽校本(底本是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静凈斋版《第八才子花笺》)为善本,但梁校本对底本原文所作之更改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如:光阴易过流年快,青春一去恨唔返,开怀且讲风花事,满天愁绪且丢闲。(卷四 主婢私谈 P·200)梁校:恨唔返:原本等均作“恨无番”,今按文意,将“番”改“返”。下同,不另出校。(P·202)(转引自廖敏敏2012)[6]10廖敏敏(2012)[6]10根据粤方言用字习惯指出不需要改“番”为“返”,而《官话指南》的粤语对译版则为此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证据。。

表示“言说”义,汉语史上有“语、言、云、曰、谓、道、讲、话、说”等词。据汪维辉(2003)[7],“讲、说”上古已见,但使用频率不高。“讲、话、说”的确立主要是唐以后的事情:“话”在唐代用作动词;“说”在中古时期成为主要的口语词之一,晚唐五代起成为本语义场核心词,直至现代汉语;“讲”元代始见与“说”相类似的用法。《官话指南》及其方言对译本在该组词的使用上表现为:AB版用“说”,CD版用“话”,EF版用“讲”或“话”。在与“言说”相关的复音词中,“说”、“话”、“讲”也分别是官话、沪语和粤语对应的重要构词成分。明清时期《山歌》等吴方言作品中常见“话”,清代《花笺记》等粤方言作品中既用“讲”也用“话”。《官话类编》[8] 605中也有类似用法:“你这样关着/之门起国号就是不行,必得和我到大街上去说说/讲讲。”

表示“没有”义,《官话指南》及其方言对译版的用词表现为:AB版用通语词“没有”或“没”*在动词“没”和“没有”的使用上,AB版都偏“没”,但A版用“没”较B版略多。《官话类编》[8]9有注语说明“没”与“没有”之间的地域分布情况:“In speaking, the有is very often omitted after 没,especially in the North .When writing, however, teachers will generally insist on using it ;especially is this so in the South .As often in Chinese ,the practice belies the theory. When有is omitted, the没is generally read mei, which is presumably a contraction for没有;albeit in the North mei is frequently heard with 有 following.”,CD版用沪语特征词“无没”、“无得”,EF版用粤语特征词“冇”。AB版之“没有”的副词用法,EF版也以“冇”相对应。明清时期《山歌》、《何典》等吴方言作品中可见“无得”,木鱼书《花笺记》、《五子登科》等粤方言作品中“冇”常见。

我们将《官话指南》含方言译本中官话与沪语、粤语间动词异文,部分概括列表如下:

语义A(1-4卷)B(1-4卷)C(1-3卷)D(1-2卷)E(1-4卷)F(1-3卷)打架打架打架相打相打打交打交拾捡捡捡拾拾执执寻找找找寻寻搵揾/攞收整收拾收拾收作收筑修修整收拾收拾收拾修收筑修修讨要要要讨要攞攞拿取拿拿担拿攞/拧攞/拧捉拿拿拿捉捉抓捉称邀/平平称平兑/称兑/称肩扛扛摃揵掮担托抄写抄写抄写抄写誊钞钞拴绑拴拴缆缚绑绑砍斫砍砍撬砍劈斩建造房屋盖盖造造起起站立站站立立企企足骨折断踒踒跌———屈屈下船下船下船上岸上岸离船/上船离船/上岸起程起身2起身2起身2动身2起程起程躲藏藏藏避避躲躲避拿回去拿回去拿回去担之转去拿转去拧翻去拧番去带回来带回来带回来带转来带转来带翻嚟带番嚟说话说话说话白话白话讲话讲话讲和说合说和话拢讲和调停调停听说听见说听见说听见话听见人话听见讲闻得胡说胡说胡说瞎话瞎话乱讲论尽嚟讲撒谎撒谎掉谎虚话咾谝说谎讲大话讲大话挑唆挑唆挑唆撺掇撺掇唆摆/搅唆摆/搅挖苦挖苦挖苦挖窟钎讲脊骨脊骨讹诈讹讹诈诈讹诈呃骗喝喝喝吃吃饮饮磕瓜子磕磕咬咬剥剥听戏听戏听戏看戏———睇戏睇戏看书看看读看睇睇睡觉睡睡困困瞓瞓冲泡茶沏沏烧泡冲冲烤面包烤烤干烘———炕炕淹没淹淹没没浸浸煮煮煮炙———煲烚洗澡洗澡洗澡净浴———洗身洗身马掌脱落掉掉落———甪甪喜欢喜欢喜欢相信爱中意中意

(二)沪语(C版、D版)动词有地域个性特点,明清时期的三言二拍、《山歌》、《快活三》*《快活三》作者张大复,明代苏州昆山籍戏曲作家。、《何典》等吴方言作品中“晓得、敲、白相、粜、揩、相、碰着、攀、吃气、V杀”等都较常见。下面列举部分粤语与官话用词一致,而沪语较特殊者,如表所示:

语义A(1-4卷)B(1-4卷)C(1-3卷)D(1-2卷)E(1-4卷)F(1-3卷)知道知道知道晓得晓得知到知到敲打打打敲敲打打游玩逛游白相勃相逛逛卖卖卖粜卖卖卖擦擦擦揩———擦擦洗洗洗揩揩洗洗踩踏跴跴踏———跴踹回归回归转翻番回下跪跪跪跪跽跪敬立[原文作跪]喂食餧餧拨…吃拨饭…吃喂餧雇车雇雇呌喊呌雇托福托福托福靠福靠福托福托福检验验验验相验验遇见遇见遇见碰着碰着遇着遇着烫平熨熨爣———熨熨如厕出恭出恭出恭解溲出恭出恭典押典典典押典典结交交交攀劼交———辞退辞辞停脱停脱辞辞受气受受吃受受受中暑受了热受了热着之热着之热受哓热受热V死V死V死V杀V杀V死V死

按:表示“知晓”义,上古至唐代常用单音节“知”,“知道”成词在唐代,“晓得”常用在宋代及宋以后,且多在南方话含江淮官话区域用。元明以后,“知道”多在北方官话中使用。[3]《官话指南》及其方言对译本表现为:AB用“知道”,CD用“晓得”, EF用“知到”。

(三)北京官话(A版)用词具有北方清代用词特点

下面是沪语粤语与南方官话(B版)用词保持一致,仅北京官话特殊者,如表所示:

语义A(1-4卷)B(1-4卷)C(1-3卷)D(1-2卷)E(1-4卷)F(1-3卷)行市跌落掉跌跌跌跌跌捕捉拿捉捉捉捉捉做工耍手艺做手艺做生活做生活做功夫做猜灯谜打灯虎儿打灯谜儿打灯谜打灯谜打灯题打灯谜短缺短少/缺少少少少打猎打围打猎打猎打猎打猎打猎挑拣挑拣拣拣拣拣出嫁出了门子嫁出去出嫁嫁出去出嫁出嫁戒断忌戒戒戒戒戒忘记忘忘记忘记忘记忘记不记得暗贪昧瞒吃瞒瞒瞒赌钱耍赌赌赌赌赌

(四)南北官话以及沪语用词基本一致,但粤语表达较特殊者

《粤音指南》中“入、落、行、走、拌、駮(驳之异写)、钑、抰、折、摣/揸、扶、抠、耕、揾、爱、使/俾、郁、起身1、串埋、食、喊、闹、嘈、呃、睇、睬、贃、抖、冒、中意、嫐/嬲、番/翻、企、天光”等,这些大多是古语词和粤语特征词。

语义A(1-4卷)B(1-4卷)C(1-3卷)D(1-2卷)E(1-4卷)F(1-3卷)进入进进进进入入搬进去搬进去搬进去搬进去搬进去搬…入去搬…入去搬进来搬进来搬进来搬之进来———搬嘥入嚟搬嘥入嚟下山下山下山下山下山落山落山行走走走走走行行逃跑逃跑逃跑跑脱逃走走走承包包包包包拌拌使连接上钉钉钉钉打驳剪夹夹剪夹钑剪抖动抖搂抖搂抖———抰抰折叠迭迭迭———折折持拿拿拿担拿揸揸搀1扶搀1搀1搀1搀1扶扶搀2杂搀2搀2搀2———抠抠耕种种种种种耕耕凑钱凑凑凑凑凑揾需要要要要要爱使/要使用用用用用使/俾使/俾商量商量商量合计商量串埋串埋动(与静相对)动动动动郁郁起床起来起来起来起来起身1起身1吃饭吃吃吃吃食食哭哭哭哭哭喊喊嚷骂骂骂骂骂闹骂吵闹吵吵吵吵嘈嘈哄骗哄哄哄骗骗呃呃看看看看看睇睇理睬理理理理睬/恤理会/睬赚赚赚赚赚贃贃休息歇歇儿歇歇儿歇歇———抖吓抖吓顶替顶顶顶顶顶冒遵守守守守守依依生气有气有气勿快活动气嫐嬲天亮天亮天亮天亮天亮天光天光

按:表示“进入”义,汉语史上主要有“进、入”等词。上古一直到唐宋时期主要用“入”,“进”作“进入”讲,始见于东汉,魏晋南北朝用例已经较多,但在使用频率、语法功能上弱于“入”。“进”对“入”的替换大概始于元代,元末明初,“进”的用例开始迅速增加,成为当时主要的口语词,到明末基本完成对“入”的替换,成为本语义场唯一主导词,并一直保持到现代汉语中。[3]如上表所示,《官话指南》及其方言对译本在该组词的使用上表现为:ABCD版用“进”,EF版用“入”,当复音节趋向动词“进去/进来”充当动词补语时,也存在与粤语趋向动词“入去/入嚟”的新旧对译。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学界只关注了常用词“进”对“入”的替换,而完全忽视了“到”对“入”的替换。这一组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

到到到到入赴到到进到入入嚟

当动词“到”充当动词补语时,在粤语中也存在与补语成分“入”的新旧对译。

跳到跳到跳到跳到跳入嚟跳过送了送到送之送之到送入送…到挪到搬到搬到———搬入搬入

三.版本异文现象与方言特征词

(一)《官话指南》的沪语译本和粤语译本用词,为研究沪语、粤语特征词提供了依据

方言特征词是表现该方言词汇特征的最重要的方言词,它是“不同方言之间的词汇上的区别特征,即一定批量的本区方言共有的而在外区方言少见的方言词”,有的特征词“在区内未必完全一致,外区方言也可能有交叉”,“有的则具有极强的内部一致性与对外排他性。”[11]《土话指南》、《沪话指南》中提供了一批沪语特征词,《粤音指南》、《订正粤音指南》中提供了一批粤语特征词(详见上文,此略)这些有利于揭示方言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方言与官话之间的亲疏关系。大致说来,表达书面语词时,粤语书面语味道更多些,甚至偏向于用单音节词,尤其是F版更古雅些。如:

语义A(1-4卷)B(1-4卷)C(1-3卷)D(1-2卷)E(1-4卷)F(1-3卷)确定定规定规定当定规定定丢失丢掉落脱失脱跌失收拾收拾收拾修收筑修修挑唆挑唆挑唆撺掇撺掇搅搅知道知道晓得晓得晓得知知愿意愿意愿意肯情愿愿愿请求求求请求望望

可见,官话、沪语、粤语三者之间的关系疏远不一,沪语有些与南方官话较近,有些与粤语有关联,相对而言,北京官话与粤语关系则远些。

(二)方言译本间,也存在方言内部新派与旧派,为梳理方言特征词的历时演变提供证据支持。仅以CDEF版前两卷中“返回”义动词*下表未计入“返回”义动词作趋向补语的用例。的使用情况为例:

返回义归转番翻回C版1055——————3D版477——————2E版——————0830F版7———6500

按:钱乃荣(2003)[12]84根据今天沪语表达“返回”的词语和《土话指南》中的“返回”义动词,指出《土话指南》时期“归”刚向“转”进化,“归”代表原松江话系统,“转”是当时苏州话系统对沪语的影响。我们通过新旧版本的异文对照和数据统计,得出“转:归”在C版为5.50:1,在D版为19.25:1,即从C版到D版的过程中“转”已基本取代“归”。

佐藤晴彦(2015)[13]从用字的角度考察了元末至明代中期文献中“番”与“翻”的使用情况,“翻”在元明时期所用不多,由“番”逐渐到“翻”应是元明以后的事。EF两个版本的异文对照揭示出:E版均用“翻”,F版均用“番”的新老派更替*多处语言现象表明F版用词有时比E版更古雅,该例中F版较E版用古语词“归”更多也可见一斑。篇幅所限,关于C版D版之间,E版F版之间语言成分之间的层次问题,我们将另文分别撰述。。

(三)这6个版本用词同义异文表达,展示了词语之间的相互联系,无形之中互注互释,为理解文本语义提供了线索,为阅读文献提供了便利。

如上文官话之“磨”、沪语之“掉”与粤语之“换”异文,“磨”、“掉”之“换”义便不言而喻。又如:

(3)“口僞”与“求”、“托”异文,其义自见。

A.他再三的求我给他办这包果子的事情。(2-13)

B.他再三的求我替他办这包果子的事情。

C.伊再三托我替伊办包菓子个事体。

D.伊再三个求我替伊办第个包菓子个事体。

E.佢再三口伪我同佢做呢件拌果嘅事。

F.佢多次求我同佢定一宗拌果嘅事。

(4)“成功”与“成”、“变成”异文,其义自见。

A.后来简直的成了痨病了。(2-14)

B.后来简直的成了痨病了。

C.后来成功之痨病咾。

D.后来一直个成之痨病哉。

E.(——按:原文无对应)。

F.致变成痨病喇。

(5)“作项”与“作主”、“揸主意”异文,其义自见。

A.您给作项就是了。(2-24)

B.您就作主就是了。

C.随意商量味者。

D.侬就作主末哉。

E.阁下话点就点系喇。

F.任阁下揸主意。

(6)“照拂”与“费心”、“抬爱”异文,其义自见。

A.我蒙您的抬爱,已经不拘礼了。(1-8)

B.我蒙您的抬爱,已经不拘礼了。

C.承阁下多情,我已经写意得极者。

D.承侬照拂,决勿客气。

E.蒙老兄咁过爱,我都已自唔多拘咯。

F.乙费你心,我都唔拘礼嘅。

以上就《官话指南》及其沪语、粤语对译本中动词同义异文材料进行了描写,可以看出清末民国初期汉语官话及沪语、粤语方言用词的面貌特点。文本研究是汉语史研究中特别重要的一环,有大批文献需要我们去整理去研究,希望得到重视和挖掘,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1]徐中舒.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2]张美兰,周滢照.从小说《西游记》到鼓词《西游记》看明清常用词的兴替[J].国际汉语学报,2014,(1).

[3]张美兰.汉语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综述(动词篇),未刊稿.

[4]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93.

[5]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6]廖敏敏.粤方言木鱼书《花笺记》校勘与方言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2012.

[7]汪维辉.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J].中国语文,2003,(4).

[8]Calvin Wilson Mateer.ACourseofMandarinLessons,basedonidiom[M].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900.

[9]陈刚.北京方言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10]陈源源.清末吴方言字研究——以《何典》、《海上花列传》为中心[D].杭州:浙江大学,2009.

[11]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特征词[J].中国语言学报,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0).

[12]钱乃荣.上海语言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3]佐藤晴彦.《三遂平妖传》的出版时期——从异体字变迁的角度来考察(未刊稿).清华大学中文系学术报告,2015.

(责任编辑何旺生)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Verbs among Kuan Hua、Shanghainese and Cantonese Viewed fromTheGuidetoKuanHuaand Its Dialectal Translations

ZHANG Meilan, ZHAN Hao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Based on the study ofTheGuidetoKuanHua(官话指南) and its two Shanghainese versions such asTheGuidetoEarlyShanghainese(土话指南1889 and 沪语指南 1896) and its two Cantonese versionsTheGuidetoCantonese(1895) andTheRevisedGuidetoCantonese(1930) , withTheGuidetoKuanHuaas their chief source, we find that the dialectal versions truly reflected the facts of Shanghainese and Cantonese at that time both lexically and grammatical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usages of nouns between the dialects and mandarins.

TheGuidetoKuanHua; dialectal versions of Shanghainese; dialectal versions of Cantonese; mandari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2016-05-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近代汉语常用词词库与常用词历史演变研究”(11&ZD125)

张美兰(1963-),女,江苏南通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史;战浩(1992-),男,江苏徐州人,清华大学中文系硕士生,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史。

H134

A

1674-2273(2016)04-0001-07

[主持人的话] 本期专栏刊发的三篇文章聚焦于中古、近代汉语词汇方面的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外交、传教、从商等需要,出现了一批外国人学习汉语官话、方言的教科书,这批材料成为今天研究当时汉语口语和方言的第一手资料。《从〈官话指南〉方言对译本看官话与沪语、粤语动词的异文表达》一文以《官话指南》为蓝本,通过逐句对译成的两种上海话方言的读本《土话指南》、《沪语指南》,两种粤语读本《粤音指南》、《改订粤音指南》等沪语、粤语方言读本的对比研究,揭示了文本中官话与方言之间动词用法的异同情况。文章脉络清晰,材料宏富,方法科学,表述严密,为清末民初汉语的基本面貌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对于近代汉语及早期现代汉语词汇与语法研究很有启发意义。

中古时期的佛经语料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材料,但里面的问题也很多。中古佛经文献、语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渐受重视,队伍壮大,成果叠出,蔚为大观。近十多年来,方一新教授孜孜以求,潜心于此,专著《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受到好评。《佛教词语的始见年代与可疑佛经的鉴别》一文结合实例,对利用佛教词语始见例来考察可疑佛经的方法作了探究,立说审慎,证据坚实,有助于早期佛教文献的合理利用和佛经语言词汇的深入研究。

《明清俗语辞书对词语形成途径的探索》一文根据《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中含有的溯源成分,从词语溯源入手,分析了近代汉语词语形成的几种途径,主要有古语缩略、化典成词、词汇化、析音成词、合音成词、合字成词和相因成词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辞书编者虽然尚未形成系统的词汇研究理论,但已经具有清晰的历时语言发展观,能给当今的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许多有意义的线索。文章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结论可靠,对于我国古代俗语辞书发展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主持人简介] 曹小云,男,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安徽省辞书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异文官话用词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苍凉又喧嚣:《我与地坛》中的用词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写话妙计之用词准确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中美经济类网络英语新闻用词的对比研究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