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员适任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培训策略

2016-09-21 07:22:13杨华龙陈美潼叶迪
航海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海员职业道德职业技能

杨华龙,陈美潼,叶迪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海员适任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培训策略

杨华龙,陈美潼,叶迪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116026)

针对中国海员教育培训机构在海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AHP)评价海员适任能力影响因素,结合海员教育特点和要求,从职业技能、海上资历、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四个方面提出海员培训策略。

海员;适任能力;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AHP)

一、引言

海员是航运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其适任能力直接影响船舶、人员和货物的安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我国作为STCW公约的缔约国和海员人力资源大国,研究如何创新海员培训策略,提升海员适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海员教育培训方面,已有研究分析了目前中国海员培养体系状况,指出航海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存在海员实操能力不足、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1-2]。汤国杰[3]分析了我国高级海员“适任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能够有效进行海员“适任评估”的对策与方法;杨柏承等[4]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员适任能力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提出提升海员适任能力的措施。以上研究分析了海员培训中的重点内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方法,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对海员的环保意识及海员培训教育机构的作用等方面关注较少,研究结论尚不够全面。为此,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实地考察方式,收集并分析海员适任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评估海员适任能力影响因素,提出以提升海员适任能力为目标的培训策略。

二、问卷调查

2016年3月至6月期间,对国内多家航运公司、海员培训教育机构以及大连海事大学的有关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收回112份有效问卷。

1. 调查目的

调查旨在发现目前海员适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估海员适任能力影响因素并量化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明确海员培训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培训策略,以提升海员适任能力。

2.调查内容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专家进行了三轮意见征询。

第一轮,包括两方面调查内容。一方面,问卷对海员适任能力培养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参考已有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初步提出海员适任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技能、海上资历、身体素质与职业道德四个方面,请专家从中选出需要的指标,也可对所提出的指标进行增减或修改。

职业技能因素包括学业水平、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英语应用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实操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它是海员完成岗位职责的必备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是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的保障。在海员的职业技能中,不仅需要船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而且要求海员具有一定的沟通协作能力与应变能力,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切实履行海员的岗位职责。

海上资历因素包括时长、实习流动周期、航区、船舶种类、船舶大小,它是航运公司聘任海员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评价海员适任能力的另一指标。航海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海员通过海上实习经历,积累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

身体素质因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航海职业的风险较高,需要海员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在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中,已对海员身体健康状况有明确的规定,以保证海员在海上恶劣环境中完成任务;另外,海员在海上的工作环境复杂且生活枯燥,海员的心理素质对船舶航行的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职业道德因素包括安全意识、服从意识、环保精神、敬业精神、进取精神。海员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对船上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海员职业特殊,需要海员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服从意识、敬业精神、进取精神,能够吃苦耐劳,不怕船上恶劣的工作环境。同时,随着近年来航运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海员的环保意识也尤为重要。

第二轮,根据第一轮征集的专家意见修改适任能力影响因素的指标,再次把调查问卷寄给参加评估的专家征求意见,最终确定适任能力影响因素。第二轮意见征询结束,根据专家意见,在已有影响因素中除去了领导管理能力、流动实习周期和进取精神三个子因素。主要原因是,管理层海员数量有限,除船长、轮机长等少数干部船员需要具备领导管理能力外,对大部分海员的领导管理能力要求不高;海上实践经验的积累主要在于实习的时长,实习流动周期不能真实反映海员在海上工作的时间;海员在船上的重点任务是做好本职工作,对于进取精神较难通过观察衡量。

第三轮,在确定适任能力影响因素后,对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进行对比,专家按照判断尺度表(见表1),对各指标相对重要度进行评价,以计算影响因素的权重。

表1 海员适任能力影响因素相对重要度判断尺度

三、海员适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第一轮问卷调查,本文总结归纳目前海员适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为保证考证通过率过于强调理论学习

目前,海员适任考试侧重于对书本知识的考查,而对海员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不高,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完善。海员培训教育机构的学员为通过适任考试,存在未能真正理解知识点,死背题库答案的现象,给培训教育工作带来困难。同时,任课老师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培训。

2.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海员听说能力较差

海员经过培训后,英语能力仍然没有达到国际航运业的要求。在海员培训的英语教学与考核过程中,以书面学习为主,学员英语阅读理解水平基本达到要求,但是对口语和听力方面训练少,造成多数海员听说能力较差,与外籍海员交流存在困难。

3.生理和心理素质培训不足,海员流失率较高

与陆上工作环境相比,海上条件较为艰苦,海员应有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而海员培训教育机构往往不注重海员生理素质的锻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海员不能很快适应海上工作环境,海员队伍流失率较高。

四、海员适任能力影响因素评估

根据三轮问卷调查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海员适任能力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影响海员适任能力的四个因素中,职业技能因素对海员适任能力影响最大,权重占0.545;其次是职业道德因素,权重占0.2329;海上资历、身体素质所占权重较小,但之和在0.2左右,在考虑影响船员适任能力因素时不可忽略。

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对于海员的适任能力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海员在船上的操作环境特殊且环节复杂,任何一个错误的操作都可能导致危及人员、船舶、环境的事故。根据ISM 规则规定,关键性操作必须有方案或须知,使船员明确相关规定,并将工作分配给能胜任的人员。即便如此,因海员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事故仍屡见不鲜。造成海员操作不当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因素中的应变能力、安全意识、服从意识等子因素能力的欠缺。因此,海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两个因素权重之和占海员适任能力影响因素总权重的近80%。

表2 海员适任能力影响因素评估

适任的海员要有一定的海上资历。影响海上资历的主要子因素是时长P7,有些船公司通过适当延长海员海上资历的方式提升海员适任能力。而航区、船舶种类与船舶大小对海上资历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健康的身体条件与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是海员适任的必要条件,尤其近年来海员流失率越来越高,教育培训机构开始越来越重视海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随着船舶航行设备、通信仪器等科技的发展,船舶安全管理、海上人命安全和环境保护法规等相关机制的健全,船员身心健康、工作态度、船上经历等受到航运企业重视。对此,从海员适任能力影响因素的子因素中可以看出,英语应用能力P3、实操能力P4、沟通协作能力P5、应变能力P6、时长P7、安全意识P13、环保意识P15权重相对较大,与实际相符。

五、海员适任能力的培训策略

针对培训机构在海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海员的职业技能、海上资历、身体素质与职业道德四个方面分析,提出海员培训策略,以期在培训过程中全面提升海员的适任能力。

1.在职业技能方面,重点加强实操能力与英语应用能力培养

一是提升海员知识水平。可通过海员知识更新培训的方式,提升海员的知识水平。海员知识更新培训是海员掌握航运新技术、新知识的重要平台。一方面,海员教育培训机构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积极收集需要更新的知识以及实操内容,上报海事主管机关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知识更新的内容框架;另一方面,明确知识更新的时长,通过知识更新培训,切实加强海员的适任能力。同时,要定期对知识更新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实施培训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是创新英语教学模式。为提高我国海员的英语水平,应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作为目标,进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海员教育培训机构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或英语教育机构合作的方式,定期举办研讨会、师资互派、培训合作,强化与院校之间的交流,引进师资,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海员教育培训机构也可强化与国际航运企业的联系,在获取信息和业务合作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及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三是实操技能专项培训。聘请持有高等级船员适任证书且经验丰富的船长、轮机长担任教师授课,而对于普通教师,定期安排教师上船,提高海员实操技能专项培训的质量。同时,要求海员教育培训机构加大投入,配备航海、轮机、电子海图模拟器,组织海员进行海上模拟训练,在实践教学中,以学员为主体,丰富学员的航海经验,并在培训后对学员的实操能力进行考核。

四是强化沟通协作能力。船舶的正常运作需要海员之间相互沟通、有效配合,为此,在授课中增加小组讨论环节,平时多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员沟通协作能力。

五是海员应变能力训练。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经常会遇到突发状况,因此,海员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样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等方法,多让学员独立思考,并可在实践培训环节中以场景模拟的形式,训练海员应变能力。

2.在海上资历方面,探索海员海上实习培养机制

海员教育培训机构应加强海员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探索海员实习培养方法,积极开展与航运企业合作机制,在航运企业设立海员船舶实习岗位,接收海员上船实习,以增加海员上船实习的机会。

一是实习时长。海员的海上实习时长直接影响其适任能力,通过合理设计实习计划,及早安排学员进行海上实习。

二是实习航区与船舶。在学员实习期间,尽量将学员安排在多个航区、不同类型船舶实习,便于学员了解不同航区上海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认识各种类型船舶的船体结构与设备,通过实习熟悉海上相关业务操作流程,提高海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操技能。

3.在身体素质方面,强化海员身体生理和心理素质

一是锻炼海员的生理素质。海员生理素质是体现其适任能力的重要方面。海员培训机构应对海员生理健康状况进行考核,定期组织海员体检,并在平时鼓励海员多进行体育锻炼。

二是提升海员的心理素质。强化海员心理素质教育,开设海员心理培训课程,聘请心理专家定期为每位海员开展心理咨询,并随时对有需要的海员进行心理辅导,提升海员心理素质,保证海员能够在特殊环境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升海员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

一是安全意识培训。航海职业要求海员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水平,熟知和遵守海员职业道德规范。海员教育培训机构可聘请公司领导、资深船长和轮机长开展海员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并在培训中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海员安全意识。

二是环保意识培训。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员的环保意识对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海员培训机构应加大对海员的防污染教育力度,开设相关的船舶防污染课程,提高海员对海洋环境的重视程度。

三是服从意识。船上等级观念十分明确,海员应完全服从船长的命令。服从意识是衡量一名海员素质高低的基础,是海上航行时各项工作有效协调的保障。因此,海员教育培训机构在培训中不可忽视对海员服从意识的培养。

四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海员职业道德的体现,尤其在当前航运市场低迷的形势下,海员的敬业精神逐渐开始受到航运企业的关注。对此,海员培训教育机构可通过日常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实敬业精神内容,培养海员的纪律观念与责任意识。

六、结语

近年来,随着航海技术的迅速发展,航运业对海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海员教育培训机构应结合社会需要,针对海员适任能力的影响因素——职业技能、海上资历、身体素质、职业道德,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海员培训策略,努力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航海人才。

[1] 石爱国,蔡烽,侯建军.现代船员教育体系与培训方法研究[C]//.2008船舶防污染管理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08.

[2] 孙培廷.洞悉海员培养新形势再造海员教育培训体系[J].航海教育研究,2015(3):1-4.

[3] 汤国杰.制约我国高级海员“适任评估”有效性的原因与对策[J].航海技术,2010(2):70-72.

[4] 杨柏丞,邱国华.海员适任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海运,2015(2):3.

2016-07-13

辽宁省本科重点建设(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项目 (ZG201410);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PRP20140089);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15K13)

杨华龙(1964-),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

U676.2

A

1006-8724(2016)03-0005-04

猜你喜欢
海员职业道德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盼望
盼 望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 07:19:36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8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 01:54:4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18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
出版与印刷(2013年4期)2013-12-15 1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