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政治互信破冰之旅,未言止步

2016-09-21 23:54林涵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战略伙伴东盟国家外长

□ 文/本刊记者 林涵

25年政治互信破冰之旅,未言止步

□ 文/本刊记者 林涵

1991年,对于世界政治格局来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

这一年,苏联解体,世界冷战结束。世界格局重新洗牌,朝着多极化发展。

这一年,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同是东盟国家的文莱与中国建交。可以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互动开始渐渐频繁起来。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与东盟开始了对话关系。而这要从一封信说起。

追溯破冰之旅

1991年6月13日,时任东盟部长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马来西亚外交部部长巴达维,给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写了一封邀请信,信中说:

我愉快地收到了您1991年5月29日的来信,信中表达了中国愿与东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意愿。就东盟方面而言,我们乐于开始与中国建立关系的进程,我相信,这必将有利于我们双方。

马来西亚将主持于1991年7月19~20日在吉隆坡召开的第24届东盟部长级会议。我非常高兴地邀请您于上述日期之间作为马来西亚政府的正式客人访问马来西亚。您的访问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友好关系。

作为第24届东盟部长级会议的东道主,我也非常高兴地邀请您出席7月19日举行的第24届东盟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您的吉隆坡之行亦使东盟各国外长有机会与您会面,就如何最佳地发展东盟与中国之间的互利关系交换意见。我们还可就其他共同感兴趣的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有益的交谈。

从新中国成立到1991年之前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东盟双方关系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历程。由于长期的政治隔阂,互信也无从谈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可以称得上是一封值得历史记载的书信。而1991年的第24届中国东盟部长会议,也正式开启了中国—东盟对话关系的破冰之旅。

从1991年到2016年的这25年里,国际形势风云激荡,世界经济调整发展,中国和东盟抓住了机遇,乘和平与发展的大势而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国—东盟研究院首席研究院陆建人介绍说,25年来,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已从经济扩大到各个领域。双方确定了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和环保11大重点合作领域。双方建立了一整套开展合作的机制,包括首脑互访、“10+1”峰会、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会议等决策机制以及各类执行机制。

互信为“梭”织锦绣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曾经拥有隔阂的两方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和好朋友?答案很简单:是政治互信。

陆建人说,政治互信是双方外交上的一个基本点,它决定了双方关系的基本面。“如果双方在政治上缺乏互信,任何领域的合作都难以深入和持久。”常言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和人之间尚有不同,何况国家、民族呢?

25年来,政治互信始终贯穿着中国东盟合作的全过程。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用“衣服和梭子”来比喻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他说:“如果说中国和东盟互为‘经、纬’,就像我们的衣服编织,有竖条,有横条,互信就是‘梭’,它要用一个梭来编织,经纬紧密交织,才能织就未来合作的壮丽锦绣。”

高层互动对话是编织这“壮丽锦绣”的最佳方法。每届中国国家新任领导人,都会将东盟国家作为出访的重要目的地,而在他们所到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都受到了该国国家领导人乃至普通百姓的欢迎。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马来西亚,受到了至高的礼遇,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设家宴款待了习近平夫妇,中马两国领导人相谈甚欢,让人忍不住想起当年在北京,也是这样的情景,纳吉布的父亲,时任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与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了《中马联合公报》。马来西亚成为东盟中率先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由此翻开了中马关系发展历史新篇章,也开启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新纪元。

2016年6月14日,中国—东盟国家外长特别会议在云南玉溪举行。

也是在2013年,李克强总理出访越南。在当天晚上,他走进了一家普通的超市,购买了一些当地特色产品,店铺主人认出了李总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并对中国总理表达了希望中越密切合作的强烈愿望。当国家间的互信,从平民百姓身上传达出来时,显得更加深切,更加让人动容。

25年善意的积淀

如果说1991年的中国—东盟对话关系,是双方在世界冷战背景下各有所思,各有所虑的试探性对话关系,那么2003年战略伙伴关系则是双方关系质的升华。

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

或许,“战略伙伴关系”在一些人看来仅是稀疏平常的小事,但事实上,在国际关系上,这意义深远。“战略伙伴关系”,意味着中国与东盟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中国把与东盟的“战略伙伴”理解为长远的、全局性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是伙伴,不是对手”,中国与东盟一直在用行动诠释着这个目标,即使是在国际关系变幻莫测的当下,合作依然是中国—东盟之间的最强音。

在2015年6月14日,中国—东盟国家外长特别会议的晚宴致辞中,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中国和东盟各国山水相连,是分不开的永远的邻居。为此,我们要做永远的朋友和伙伴,这应是我们唯一正确和共同的选择。

王毅外长传达的不仅仅是中国对外合作的心声,也是在中国—东盟合作出现一些杂音的当下,双方的共同愿景。泰国《民族报》评论说,1991年东盟—中国对话首次启动时,没人预料双方关系能不断巩固。现在面对南海问题,双方必须为想办法巩固共识继续努力。可以说,没有彼此善意的积淀,此次特别外长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举行。

相向而行

25年来政治互信的善意积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段段增信释疑的过程。通过“增信释疑”,双方相互沟通,增加信任,消除对方疑虑。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家越多,过程就越长。

中国有句俗语说,亲兄弟还有吵架的时候。更何况是涉及各方各面的国家间合作,但可以肯定的是,唯有合作之准则不变,才能获得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则表示,中国与东盟在新形势下不断充实伙伴关系,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不仅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繁荣,也有利于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策沟通作为“五通”建设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与东盟的发展与命运越来越多地交织在一起,互利共赢是双方人民的心愿、国家的期望。高层政治互信自上而下地推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才指日可待。

尽管国际风云变化,紧密并肩相向而行,中国—东盟从未止步。

联系编辑:381428648@qq.com

猜你喜欢
战略伙伴东盟国家外长
State Councilor and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and Myanmar’s Foreign Minister U Wunna Maung Lwin Inaugurating the Consulate-General of Myanmar in Chongqing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共同为缅甸驻重庆总领事馆揭牌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共同为缅甸驻重庆总领事馆揭牌
俄乌外长会结束,没停火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中哈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苏杰生:印度新外长知华又识美
新时期中俄农产品贸易拓展研究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