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信鹏+刘爽
摘要: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培育发展优势,具有系统深刻的科学内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逻辑顺承
中图分类号:D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9-0077-04
发展理念作为国家治理的先导,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与道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向、价值观念、动力机制、结构布局、总体方式”[1]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必须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是一个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治国方略。为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需要深入理解其科学内涵、内在关系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顺承。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发展阻力,迫切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来破解发展难题,开拓发展空间,引领发展潮流。“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总结”,[2]又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反思,更是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具有系统深刻的科学内涵。
“创新发展”旨在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着目标指向、价值观念、动力机制、结构布局、总体方式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使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呈现出整体性跨越式发展趋势。在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过程中,需要我们在弘扬我国优良传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独立探索的创新发展道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旨在指出,我国的社会系统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要素构成的,各社会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这些社会要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中央与地方、城与乡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布局,必须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利益关系,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协调发展、城与乡的协调发展,在提升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增强国家“软实力”,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旨在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中高速增长和消费较快增长的时期,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体功能区建设、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环境治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六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3]有利于解决我国过度开发和浪费自然资源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面对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紧张的趋势,我国需要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做出贡献。
“开放发展”旨在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作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然成为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面前的突出问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开放发展,不仅要求我国深层次参与全球化经济市场,而且要求我国提供世界经济发展所需的产品,更是要求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中切实维护自身的经济地位。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层次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构建更为广泛的国际经济利益共同体。
“共享发展”旨在指出,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在于缩小因权力、经济和人力资本而诱发的收入差距,立足于运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有益成果,使人民大众能够公平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大众难以完全均等地享有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而要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原则的制约。国家在允许人民大众享有经济发展成果存在差异的同时,致力于将这种差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必须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产生更多的获得感,以此增强人民的建设发展积极性,增强人民的团结互助精神。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内涵系统、结构科学,共同构成“一个相辅相成、内在联系的整体”。[4]
“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共同的目标。创新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开放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归宿。“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
二、“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顺承
1“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现实运用,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对推动“十三五”规划期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五大发展理念”既注重发展的过程性,又注重发展的整体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5]的问题。为了保证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第二产业为主体逐步转向第三产业为主体;从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在此背景下,“五大发展理念”致力于实现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和经济质量与效益并举。五大发展理念不但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性,而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保证、选择、总结和归宿等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提出了新要求,认为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协调是发展的保证,绿色是发展的选择,开放是发展的总结,共享是发展的归宿。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诸多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在每个矛盾中又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法要求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着一定范围内的敌我矛盾与比较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发展正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同时又可以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其他矛盾。“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法,紧紧抓住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始终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着重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五大发展理念”也并未忽视化解其他矛盾,指出要通过“五大发展理念”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证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条件。
再次,“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大众既是发展的动力,又是发展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反对个人对他人的剥削和压迫,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结果。“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论,继承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抛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速的发展理念,突出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实现人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同时又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2“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要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探索的结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衔接的发展理念,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是立足国内与放眼世界相统筹的发展理念,是全面和重点相协调的发展理念”。[6]“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高度”。[7]“五大发展理念”展现了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指明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破解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路径,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而发展问题正是其中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经济领域所做的理论工作,就是探索以发展为重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人民大众为主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方向的集中展现。“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破解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社会问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五大发展理念”指明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破解各种问题的基本路径,展现了中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形势。“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展现了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形势。“五大发展理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展现了中国充满自信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
再次,“五大发展理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的、系统的发展理念,是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来探究其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五大发展理念”,都是紧密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提出的。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策,而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正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四个全面是‘五大理念的战略统领,‘五大理念是‘四个全面的具体展开或延伸。”[8]
3“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纲领的灵魂,也是一个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治国理政方略。”[9]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选择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变,即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表明,违背发展规律,脱离客观实际的策略难以实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这种客观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会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所做出的科学论断。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会提出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相应的发展措施,以此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发展的战略目标、动力源泉、重要基石和根本保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方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原则和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和反映”,[10]不仅贯彻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而且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始终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的同时,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
再次,“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五大发展理念”立足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思想,将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的地位结合起来,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将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建议》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始终贯彻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贯彻了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以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结语
总之,“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新认识,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所做出的科学决策,集中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的进一步回答。
参考文献:
[1]颜晓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1).
[2]谷亚光,谷牧青.论“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创新、理论内涵与贯彻重点[J].经济问题,2016,(3).
[3]成龙.“五大发展理念”精神实质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6,(1).
[4]张建.“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南[J].理论导刊,2016,(2).
[5]崔治忠.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J].学习论坛,2016,(3).
[6]李君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J].理论与改革,2016,(1).
[7]易淼,任毅.五大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拓展[J].财经科学,2016,(4).
[8]郝立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战略布局与发展理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6).
[9]熊晓琳,王丹.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
[10]张新.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科学发展原则和规律的新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
【责任编辑:闫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