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开放式教学探索

2016-09-20 19:49陈燕易欣
新闻前哨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闻摄影开放式教学媒介融合

陈燕 易欣

[摘要]媒体融合时代为新闻摄影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需要高等院校在新闻摄影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数码摄影技能、媒介素养和新闻伦理教育。笔者在长期新闻摄影教学工作实践中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开放课程设置、课堂资源和课外实践,并实行开放式的新闻伦理教育,使学生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得到有效的提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媒介融合 新闻摄影 开放式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2015年新闻理论研究课题(编号:2015B25)研究成果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既为新闻摄影创造了崭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作为培养新闻摄影人才的高等院校,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实施开放式摄影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逐渐摸索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开展新闻摄影实践教学的方法。

新闻摄影的机遇与挑战

1.新闻摄影迎来新机遇。

新闻图片需求量增多。以我国的四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腾讯、搜狐为例,其主页分别有各自的图片频道,并且在各自图片频道下分设不同图片栏目。相较于传统的纸媒,网络平台因其“无限版面”而对新闻图片产生了巨大需求。

新闻图片时效性增强。媒介融合时代,利用网络完成高效传播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新闻摄影记者,都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将新闻图片发布,有些相机本身就带有无线传输功能,记者可以一边拍摄一边播发照片,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闻图片传播范围扩大。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的传播无法摆脱物理属性在时空上的局限性,而依托互联网,理论上新闻图片提供者可以将自己的图片传遍每一个接入互联网的角落,优秀新闻图片的传播范围及影响力可以被迅速扩大。

2.新闻摄影面临新挑战。

草根记者异军突起。网络带给记者便利的同时,也动摇了之前封闭的话语权体系,“公民记者”、“草根记者”通过网络渠道报道自己身边的新闻。这种非职业的传播者在新闻的时效性的比拼中往往胜过职业的新闻记者。

速度与质量的纠结。新闻图片网站兴起带来的图片需求、“公民记者”的冲击、新渠道带来的新闻时效性的零延时效应都使得新闻摄影人心中面临一道选择题:是继续慢工出细活地按部就班地拍图片,还是为了追求速度和数量而舍弃图片的质量?新闻摄影记者常常会在速度与质量之间纠结不已。

新闻事件的本质难以把握。在与电视融合中,作为新闻事件的长期记录者,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和后期进行图片视频化的编辑过程中也需要保持对新闻事件整体脉络的清晰理解和认识,这就给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过去所没有的新要求。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新闻摄影》课程特点,灵活设计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新闻摄影》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练习,从而得到新闻摄影能力锻炼与技能提高的教学方法。

2.开放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在当前新闻摄影教育环境下,开放式教学法有着极其紧迫的必要性:

(1)开放式教学是新闻摄影理论转化为现实技能的必经阶段。

摄影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课程,再有名气的新闻摄影家,也不敢说自己能足不出户就拍出伟大的作品。而正是这一特点要求了新闻摄影教育需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变课堂理论知识灌输为实践能力培养;变封闭的学校学习为开放的社会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达到教学目的。

(2)开放式教学是新闻摄影技能巩固与提升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接受新知识速度快,对摄影设备等数码产品也有天然的兴趣和好感,但从掌握摄影基本技能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开放式教学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体悟创作的思路,提升摄影技能,更好的使用镜头和画面语言,以表现复杂的新闻现场,反映新闻主题。

(3)开放式教学是培养“融”时代新闻摄影人才的必然要求。

当下,随着媒介融合的脚步逐步加快,在面对更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新闻摄影人才面临着来自业界的更高要求。新闻摄影记者交出的作品要想在汪洋大海般的网络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其他普通拍摄者所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独到的视角、精当的新闻选择、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对新闻事件的整体掌控力。

新闻摄影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新闻摄影教学实践中,我们实施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开放:课程设置开放、课堂资源开放、课外实践开放和新闻伦理教育开放。

(1)课程设置开放。

我们所在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下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等五个专业,集纳并建设了一批人文与信息传播的优势课程,还开设了许多专业选修课,如《中西哲学精要》、《经典文学作品选读》等。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这些课程可以带领学生向各个人文学科方向探索,结合自身掌握的新闻知识和摄影知识,最终拍摄出有内涵、有深度的作品。

(2)课堂资源开放。

实践证明,“满堂灌”“填鸭子”式的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尝试采取开放课堂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其实践能力。

开设讨论课程。讨论课程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参与积极性,打破以往课堂老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在讨论课上,老师则甘当绿叶,负责主持和串联的工作,最后进行讲评,将课堂讨论时间充分交给学生。实践证明,讨论课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知识面扩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一举多得。

实地创作指导。摄影的强实践性要求摄影教学需要安排课外实践课程。老师利用所处学校周边的地理优势,带领学生拍摄“杨梅节”、“龙舟赛”、“古村落”等题材新闻图片,在真实的新闻现场体验课上讲授的新闻摄影理论,有不少学生的摄影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3)课外实践开放。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新闻摄影水平,我们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课外实践平台,组建摄影兴趣小组,经常组织摄影系列比赛、沙龙、外拍采风等,并在“广角影像”摄影群里进行交流讨论,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目前微信传播平台已被广泛接受,并成为许多传统媒体纷纷使用的新型传媒形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这个平台全权交由学生负责编辑推广,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

开放的新闻摄影伦理教育

“读图时代”的到来是一把双刃剑,它大大降低了新闻阅读的难度,使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共享新闻信息成为可能,但也会存在因新闻摄影处理不当而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让学生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强化伦理道德意识。

1.生命第一,拍照第二。

在新闻与生命之间如何选择,以往有过少的案例,如“饥饿的苏丹”、“纽约地铁死亡照”、“厦门守坑待摔照”等等,这些新闻摄影的事例都无一例外地引起了社会的强烈质疑,归根结底讨论的是记者的伦理道德问题。我们在日常课堂授课时,不仅强调摄影记者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底线,也会在开放的新闻摄影实践中去强化学生的伦理意识。

2.要视觉冲击力,更要人文关怀。

新闻记者面对血腥场面时,总会受到视觉冲击力与人文关怀的纠结:一方面是媒体吸引力的需要,一方面是伦理道德的管束,而事实上新闻价值选择的天平往往会偏向前者,网络媒体更是如此。通过开放式摄影教学,学生深入到采访第一线,与当事人亲密接触,在拍摄过程中与对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采访对象的遭遇与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同身受。

开放式新闻摄影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新闻现场的窗户,不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新闻现场的强烈信息,还可以训练快速判断新闻价值、提取新闻要素和恰当表现新闻要素的能力,是一种最接近实战的教学情境设置,值得教育界的同仁积极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宗寿:《中国高校摄影教育理论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宋建荣:《关于新闻摄影的传播学思考》,《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3]张宜俊:《媒介融合下新闻摄影的机遇与挑战》,《新闻世界》2011年第2期

[4]张鹏伟:《新闻摄影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新闻世界》2014年第6期 <\\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6-2\BBBB-.TIF>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猜你喜欢
新闻摄影开放式教学媒介融合
开放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
常规教学模式下有限开放型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新闻摄影应用于公安宣传工作路径探析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