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2016-09-20 15:13谭焱丹
考试周刊 2016年71期

谭焱丹

摘 要: 本研究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农林高校整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农林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并探究其原因,从而帮助强化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工具型动机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中占主导地位,融入型动机不足;家庭及社会因素对学习者英语学习动机影响最大;农林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总体保持一致,无显著差别。

关键词: 农林高校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英语学习动机

一、引言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英语学习动机则是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力因素,是学习者激励自己达到英语学习目的的内在驱动力。加德纳(Gardner)等根据学生学习目的的差异,把动机划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和文化表现出积极正向肯定的态度,期望融入目的语群,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了追求某一语言所能带来的实际价值和优势,如出国、娱乐、工作等而学习语言的动机,即语言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1]。黛西(Deci)等从认知心理学出发,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和外在动机,内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自身对目标语言的兴趣、爱好及求知欲等内在因素,类似于融合型动机,而外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来自于外部因素如获得表扬、出国、工作等,类似于工具型动机[2]。高一虹、周燕在研究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时,总结出7种动机类型,即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学习情景动机、出国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3]。赵绩竹、李守时提出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学习动机主要有学习发展工具型、工作发展工具型、语言学习兴趣型、文化欣赏兴趣型和从众型[4]。石勇珍通过调查发现理工大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多为证书型动机[5]。

目前,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侧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也有一些研究者关注英语专业大学生、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三本大学学生、艺术类学生、医学类学生、大学新生、女性大学生等。农林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在以往的动机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较少,所以,本研究以动机相关理论为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问卷的形式,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的选项采用李克特式5分量表的形式分级,从“很不同意”(1分)到“很同意”(5分),共30道题。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覆盖全校18个院系。随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60份,并利用Excel统计问卷结果,分析处理数据。

三、结果与讨论

(一)动机现状

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都占有一定比重。图1反映学生对各题目的认可度,其中A(很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很同意),分别代表-2、-1、0、1、2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对该题的认同度越高。例如,第11题(我学英语是因为它是当今社会非常有用的交流工具)得分371分,分数最高,显示学生认可度最高。此外,学生认可度排在前五位的第11、22、12、10、21题都属于工具型动机,可见工具型动机仍然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中占主导地位。根据Gardner的定义,第5、6、7、24、25题都属于融入型动机,但这些题目的认可度都较低,这表明融入型动机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占从属地位。因此,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工具型英语学习动机较强,融入型动机不足。

(二)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问卷的各题目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及社会因素、自身因素及学校因素,见图2。图中的分数由各选项换算得来,其中A(很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很同意),分别代表1、2、3、4、5分。家庭及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人和社会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其平均认可度得分最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工具之一。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其必备的基本技能。大学生为了将来的就业及前途不得不重视英语的学习。自身因素与融入型动机相关,学习者学习英语是出于自身对英语的兴趣,这种动机更有效和持久。然而,这类因素所得平均分居于三者之间,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自身对英语的兴趣有待激发。学校因素主要涉及英语教师、英语课堂、英语教材、英语考试等方面,这类因素平均认可度得分最低,可见学校因素对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影响较小。

(三)农林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如图3所示,农林专业学生对题目的认可度总体与全校平均水平保持一致。其中对第3,21,25题的认同度,农林专业与全校平均基本持平,且这三道题都受社会因素影响。由此可见,农林专业学生和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一样,在学习英语动机上很大程度地受社会环境和需求的影响。在其他题目上,农林专业学生的认可度都比平均水平低。这可能是因为农林高校的农林专业在专业水平上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更为重视,导致英语的学习时间和兴趣不足。但是,随着农林高校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林专业势必要走向国际化,对农林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积极激发农林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深入了解农林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以期帮助学生增强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内在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可以了解农林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与英语学习情况,提高农林专业学生国际化交流水平,加大农林专业的影响力。

在本研究中,“社会要求”和“证书动机”的驱动作用明显。然而,当今社会盲目地强调四、六级证书,导致某些高校把重点放到片面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出现了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应试教学倾向。这些因素可迫使学生做出努力,但不一定能产生强烈动机,这就使得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把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作为考试目标,设计出科学的评估标准,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拿证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消除考试的负面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如适时导入英语文化的介绍、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文电影,也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兴奋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课堂之余,教师也应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增强学生的内在英语学习动机,例如开展英语角活动、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自办英语报纸、排练英语话剧等。

参考文献:

[1]Deci E.L.,R.M.Ryan.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Springer,1985.

[2]Gardner R.C.,W.E.Lambert. 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Revue canadienne de psychologie,1959,13(4):266-272.

[3]高一虹,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

[4]赵绩竹,李守石.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实证分析及启示——以英语专业二外学习动机为例[J].外语教学研究,2014(2).

[5]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