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忠风
数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科研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基础打不好,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对复合应用题就会束手无策,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创造的引发剂,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首先要以风趣的语言,热情的鼓励,巧妙的语言设计,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进入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应用题时,为学生创设如下故事情境:兔妈妈说:“小白兔你已经长大了,妈妈问你,妈妈第一天拔了5根胡萝卜,第二天又拔了3根胡萝卜,第三天拔的胡萝卜是前两天的总和,你能帮助妈妈算一算妈妈这三天一共拔了多少根胡萝卜吗?”小白兔摇摇头。“同学们你能帮小白兔算出这个问题吗?”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被故事吸引,思维被有效调动起来,学生都会脱口而出是16根。老师顺势问:“你会列式吗?你帮助了小白兔开心吗?根据以上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此时学生会踊跃地提出各种问题,这就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故事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提问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使学生愉快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池塘的荷叶上有6只青蛙,跳来了3只,又跳走4只,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时,利用多媒体演示,首先在屏幕上显示绿色的荷叶上蹲着6只青蛙,又缓缓跳来3只,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一只青蛙跳上来的生动画面,这样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加深了他们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建立。这时老师问:“此时,荷叶上有几只青蛙?你是怎样列式的?”(6+3=9)然后继续演示,从荷叶上一只一只的跳走了4只青蛙,老师问:“现在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你会列式吗?”(9-4=5)学生体验到了列式计算的乐趣,思维更灵活,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演示不断变化。
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把复杂的应用题转化成简单的应用题解决,而且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化难为易,加深印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教学要抓住关键,每做一题,都要引导学生读题,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为什么求总数用加法,求剩余用减法,让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和解答应用题的步骤,以便为以后高年级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如应用题“苹果有15个,苹果比梨多5个,梨有多少个”中,关键条件是“苹果比梨多5个”,教师应抓住这个关键条件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出苹果多,梨少。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会知道求少的用减法算,就不会出现错误。
四、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应用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开阔思路,发展智能,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常见的、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景,在其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情景。
例如:草地上有10只山羊,________,有多少只绵羊,让学生补充条件,学生可以补充不同的条件,如绵羊比山羊多5只,山羊比绵羊少5只,绵羊是山羊的5倍……经常进行这样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适当改编重组,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
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内容很多都是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者在设计练习时要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巧妙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引导,将抽象的计算变得生动具体。例如;在讲减法应用题时,设计如下练习题。“妈妈买来9个桃子,爸爸吃了4个还剩几个?小明又吃了3个还剩几个”,等等,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练习时还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小竞赛、小游戏、数学小谜语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将数学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使练习更具有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各种方法和途径,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年级学习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