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百名历史人物(十七)

2016-09-20 07:52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吕不韦赵国秦国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十七)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史记〉人物大辞典》主编:段国超、丁德科

副主编:李克让、程正江、崔康柱、曹强

撰稿人(按照姓氏笔画排列):丁德科、王东明、王忙有、王亚玲、王炳社、王麦巧、王晓红、马雅琴、韦爱萍、白建西、田晓荣、冯望岳、叶玲、仝梅菊、成荣强、李克让、严安政、张晓明、张念红、吴占文、何新国、杜振虎、岳庆华、段国超、党艺峰、贾巨川、贾耀林、郭楚伟、崔康柱、梁建邦、曹永贞、曹书生、曹强、程正江等。

范睢

范睢(?—前255),战国时秦国国相。睢,一作“且”,又作“雎”,“且”“雎”音同。战国时魏国人,字叔。善辩。初为魏大夫须贾家臣。因事为须贾所诬,被魏相魏齐笞击,“断胁折齿”。身受重伤,以佯死逃脱。后化名张禄,在秦国将军郑安平和秦使者王稽的相助下,西行,秘密入秦。他游说秦昭王,主张论功行赏,量才授官,并批评秦相魏冉越韩、魏而攻取齐地的做法,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昭王遂命他为客卿。继又多次劝谏昭王加强王权,剥夺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等人的权力。昭王即废黜宣太后和驱逐魏冉等人,任他为相,封他为应侯(“应”在今河南宝丰西南)。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大胜赵军,坑杀赵降卒40余万,白起主张乘胜破赵,因与白起有隙,秦进攻并围困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他荐死党郑安平代白起为将,又推心腹王稽为河东守。后因魏、楚救赵,郑安平兵败降赵,王稽亦因“与诸侯通”之罪,均被按法就诛。他自此忧惧不宁,称病自请免相,不久病死于封地应城。(《范睢蔡泽列传》2401、2406、2410、2413、2415、2425)

甘罗

甘罗(公元前256—?),战国后期秦国大臣。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甘茂之孙。甘茂在魏国去世时,甘罗年仅12岁,已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家臣。时秦王嬴政准备派张唐去任燕相,打算与燕国共同进攻赵国,以扩大河间(漳水与黄河之间,原赵地,此时已属秦)一带领地。张唐对吕不韦说自己在昭王时曾率兵攻赵,赵国曾悬赏百里之地捉拿他,现在去燕国要经过赵国,恐怕凶多吉少,因此不能前往。吕不韦不高兴,但又无法勉强他。甘罗问吕不韦为什么忧虑不乐,吕不韦将张唐之事告诉了他。甘罗便请求去说服张唐,吕不韦呵斥说我亲自去请求都被拒绝,你一个小孩怎么能说服他?甘罗说项橐(tuó)7岁能作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12岁了,请让我试一试,你不必这么急着呵斥。吕不韦被他说服。甘罗见到张唐后,首先问他的功劳和武安君白起相比如何,张唐回答说自己比不上白起。甘罗又问应侯范睢和吕不韦相比谁的权力更大,张唐回答说范睢不如吕不韦。甘罗于是说应侯范睢打算进攻赵国,武安君白起故意让他为难,结果应侯让武安君白起离开咸阳七里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你去任燕相而你执意不肯,我不知你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遂整治行装准备去燕国。行期确定后,甘罗请求吕不韦借给他五辆车马,去赵国为张唐赴燕打通道路。吕不韦把此事报告给秦王政,秦王政就派甘罗去赵国。赵襄王在郊外远迎甘罗,甘罗问赵王可知道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这件事,赵王说知道。甘罗又问他是否听说张唐将去燕任相国,赵王也回答说知道。甘罗于是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去,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说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目的显然是共同攻打赵国,以扩大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最后,他建议赵王先送给秦国5座城邑以扩大其河间领土,他再请求秦国送回燕太子,帮助强赵攻弱燕。赵王于是立即划出河间5座城邑给秦。秦国送回燕太子,赵遂攻燕,取得上谷一带城邑30座,以其中11座予秦。甘罗回国后,秦王政封甘罗为上卿,并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他。司马迁评价甘罗说:“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樗里子甘茂列传》2319-2320)

公孙昧

公孙昧,战国时秦国大夫。嬴姓,名昧。为秦公子,故称公孙。韩襄王十二年(前300),楚国围攻韩国雍氏(今河南禹县东北)。韩国向秦求援,秦国欲借援韩而乘机取韩,遂派公孙昧入韩以商谈援助事宜。而公孙昧入韩后,反将秦之阴谋告诉韩相公仲侈,并献联齐、楚以拒秦之计。韩相公仲侈采纳了公孙昧之计,与楚国和好,于是楚国即解除了对韩国雍氏的包围。(《韩世家》1873—1874)

公仲侈

韩襄王四年(前308),秦派甘茂攻宜阳(今河南宜阳境),次年占领宜阳,斩韩卒6万。公仲侈受韩王之命赴秦请罪,与秦议和。襄王十二年,楚军围攻雍氏(今河南禹县东北),他又赴秦告急。秦昭王新登位,宣太后是楚国人,故不肯出兵。他说服秦相甘茂劝秦王,秦军乃从崤山(今河南灵宝东南)向东救韩,楚军退走。此年,秦将向寿为秦守宜阳,向寿与楚亲善,准备攻韩。公仲侈遂托苏代游说向寿,使向寿放弃攻韩打算,并改善了与韩国的关系。(《韩世家》1870、1873,《樗里子甘茂列传》2312、2313、2314)

公仲连

公仲连,姬姓,公仲氏,名连,战国初期赵国人,赵烈侯时担任宰相。赵烈侯六年(前403),赵烈侯问公仲连我所喜爱的人是否能给以显贵的地位?他回答说:“富之可,贵之则否。”烈侯爱音乐,要给郑国来的歌唱家枪、石二人每人良田万亩。公仲连口头应允,实际上不给。过了一月,烈侯由代(今河北蔚县东北)而归,询问赐田之事,他推托说正在挑选。时过不久,烈侯继续追问。他为回避此事,干脆称病不朝。番吾君从代地来,对他说,您确实喜欢推行善政,却不知该怎么做,遂推荐牛畜、荀欣、徐越三位贤士。他将三人引荐给烈侯。牛畜侍奉烈侯以仁义,劝烈侯用王道约束自己,烈侯欣然同意。荀欣建议烈侯选拔精干,举荐贤良,任官使能。徐越入侍,进言要节财俭用,考察衡量臣下的功绩品德。三人劝谏的话道理很充分,烈侯非常高兴,于是派使者对公仲连说,歌唱家的田停止发放。烈侯遂任用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公仲连因此得到两套衣服的赏赐。(《赵世家》1797)

公子成

公子成,战国时赵国丞相。嬴姓,赵氏,名成。《战国策》作公叔成。号安平君。赵武灵王之叔。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武灵王教百姓胡服骑射,并且自穿胡服上朝。公子成反对,初时称病不出。后经武灵王反复做思想工作,转而支持,使服制改革得以顺利进行。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公子章和其相不礼作乱,公子成因平叛有功,被惠文王任命为相国,号安平君。公子章作乱失败,逃到主父宫里,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了主父宫,困死了主父。(《赵世家》1808、1815)

郭隗

郭隗,战国时燕昭王大臣。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后,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齐破燕之仇,遂往见郭隗,请教如何雪先王之耻,为国家报仇。他回答说:“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被重用),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燕昭王为他建筑宫舍,并且师事之。天下之士闻之,争相趋燕。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94),燕国殷富,士卒乐于从战。燕昭王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齐湣王出走。燕兵独追,北入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尽取齐宝,焚烧齐国宫室宗庙。齐国城邑除聊(今山东聊城县)、莒(今山东莒县)、即墨(今山东平度西南)外,皆被燕兵攻下。郭隗向燕昭王论述致士之道,终使燕昭王雪耻报仇。(《燕召公世家》1558,《乐毅列传》2427)

郭开

郭开,战国末赵国宦官。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原赵国大将军廉颇居魏已久,终未得到信任而被重用。这时赵悼襄王因赵国多次被秦国所困,欲使赵国复得廉颇。廉颇也期望自己能复用于赵国。于是赵悼襄王派使者前去魏国看廉颇还能不能被任用。郭开平素与廉颇有仇怨,便给使者贿金,让其说廉颇的坏话。廉颇见到赵国使者后,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用以说明自己还可以被任用。使者回国后却告诉赵王说,廉将军虽然已老,尚且很能吃饭,但是他与我坐谈,不一会儿,就多次去厕所大便。赵王以为廉颇已老,便没有召用他。赵王迁即位后,郭开依然得到宠幸。赵王迁七年(前229),他收受秦国贿赂,为秦国反间于赵国,向赵王进言陷害李牧。此一年,秦王派遣王翦攻赵,赵王使李牧、司马尚迎战。而郭开却谗说李牧和司马尚欲反。赵王迁听信谗言,以赵葱和颜聚取代李牧,并且废司马尚。李牧不接受王命,赵王迁便使人捕而杀之。三个月后,秦将王翦急击赵国,杀溃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颜聚,遂灭掉了赵国。

冯唐曰:“(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败北),为秦所禽(擒)灭。”(《廉颇蔺相如列传》2448、2451,《张释之冯唐列传》2758)

韩非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学说之集大成者。又作韩非子、韩子。韩国贵族公子。口吃,不善言辞,长于著书。爱好刑名法术,与李斯同学于荀子。曾多次上书韩王安,希其变法强国,不见用。乃发愤著《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文章。其著作传到秦国,秦始皇极为赞赏,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遂于前234年发兵攻韩,迫韩遣非使秦。非到秦国议和,始皇强留之,但未见信用。李斯、姚贾妒其才能,在始皇面前诋毁他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始皇认为有理,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非想当面给始皇陈述是非,不能见到。李斯派人送去毒药,非自杀于狱中。著有《韩非子》一书。

《韩非子》一书,吸收前期法家之长,提出了一整套以“法”为中心,“法”“术”(统一的手段和策略)“势”(国君的地位和权力)三者密切相关的法治理论。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私学。厉行赏罚,实行“耕战”,富国强兵,以武力统一天下。把荀子的“性恶论”作为推行法治的依据,认为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而法令可以控制人民。“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八说》)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认为“道”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理”是具体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道”和“理”都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强调“循道理以从事”,反对“弃道理而妄动”。(《解老》)提出“参验”的认识方法,主张遵循名实相符的原则来判定是非,根据“参验”的结果审查言论是否正确。注意考察事物的矛盾性,“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解老》),“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五蠹》),强调矛盾不可调和。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倡因时代不同而变法,“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五蠹》)。把社会争乱的原因归之于“人民众而货财寡”,试图从人口和财富的多少寻求历史变化的依据。《史记》称其学说“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他的法治主张大都为始皇采纳,奠定了秦统一中国的理论基础,对后世的封建专制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史公说:“韩子引绳墨(木工用以正曲直的墨线,引申作标准解),切事情,明是非,极其惨礉(ɡé,苛刻意)少恩。”对韩非有所批评,但对韩非变法图强的思想还是肯定的。(《老子韩非列传》2146)

韩釐王

韩釐王(?—前273),战国时韩国国君。名咎,亦称太子咎、公子咎、韩咎。釐王与伯婴、虮虱同是韩襄王之子。襄王先立伯婴为太子。伯婴卒,咎与虮虱争当太子。当时虮虱正在楚国作人质。韩咎曾听苏代之计,让楚王在雍氏(今河南禹县东北)附近修筑可供万户人居住的城邑,企图利用自己率兵救雍氏之机,接虮虱回国并让其听从自己的话,但没有成功,虮虱最终未能返回韩国。襄王十三年(前299)立咎为太子。襄王卒后,咎继位为韩国君。

釐王三年(前293),派遣公孙喜率领周、魏两国军队攻打秦国。秦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南)打败韩、魏联军24万人,俘虏公孙喜。五年(前291),秦军攻占了韩国的宛城(今河南南阳)。六年(前290),韩国被迫将武遂(今山西临汾西南)的100公里土地割让给秦国。十年(前286),秦军又在夏山(今地不详)打败韩军。十二年(前284),釐王和秦昭王在西周会见,并帮助秦国攻打齐国,齐湣王兵败逃亡。十四年(前282),釐王和秦王在东周、西周间会见。二十一年(前275),派暴鹃援助魏国,被秦国打败,暴鹃逃跑到开封(今河南开封南)。二十三年(前273),赵国、魏国攻打韩国的华阳(今河南郑州南)。韩国向秦国告急,秦国没有来救援。后韩国相国请陈筮(shì)会见穰侯魏冉,说服穰侯答应派兵救援韩国。八天以后,秦军到达韩国,在华阴山下打败了赵、魏两国的军队。釐王在位23年(前295—前273)卒,谥号“釐”。其子桓惠王继位。(《韩世家》1876)

韩懿侯

韩懿侯(?—前359),战国时韩国国君。名若山。韩哀侯之子。哀侯被韩严杀死,子若山继位。此年,公孙颀到韩对懿侯言魏罃与公中缓争当太子。魏罃得王错,挟上党,已得到魏国的一半。韩国如果趁此除掉他,一定会大败魏国。懿侯即与赵成侯联合攻魏,在浊泽(今山西运城西南)大败魏军,魏惠王被包围。赵成侯建议懿侯除掉魏君,立公中缓,分割魏地而后撤退。懿侯则言,如杀掉魏君,人们一定会说我们残暴;分割魏地而后撤退,人们一定会说我们贪婪。不如把魏国一分为二,这样它就不会比宋国、卫国强大,韩、赵永远不再受到魏国威胁。赵成侯不听,懿侯便率领其精锐部队连夜回国,魏国遂得以保全。第二年,魏国在马陵(今河北南长葛县)打败韩军。五年(前366),懿侯与魏惠王在宅阳(今河南郑州北)会见。九年(前362),韩军在浍(今山西翼城东)再被魏军打败。懿侯在位12年,死后谥号“懿”,其子昭侯继位。(《韩世家》1868、《魏世家》1843)

【责任编辑梁红仙】

渭南师范学院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史记〉人物大辞典》编纂与研究(15SKSZ04)

编者按:地处司马迁故里的渭南师范学院是“史记学”研究重镇,学校研究团队编纂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史记〉人物大辞典》涉及历史人物6814人,总计130万字。辞典的出版,将向广大读者通俗易懂地展示精彩纷呈、生动鲜活的《史记》人物画卷,为做人识人提供借鉴,也将为研究者提供借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史记》的普及、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现实作用,充分体现《史记》的现代价值。本刊摘百余词条,以飨读者,并请教于大方之家。

猜你喜欢
吕不韦赵国秦国
把你戴在胸前
希望在肩上
五张羊皮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靠投机发达亦靠投机败亡的吕不韦
瞒天过海
吕不韦之死
古法奇观
吕不韦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