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欣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卡尔·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部著作,是关于批判费尔巴哈的一篇光辉不朽的文章。通过《提纲》写作时间、写作原因、人的本质理论以及人的本质理论对于思想教育的启示、本篇研究的意义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述评。
[关键词]马克思;提纲;本质理论;启示;研究述评
自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提纲》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中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生发出许多的理解和争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一直致力于对《提纲》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比如说围绕着《提纲》的写作时间、原因、思想史地位、“实践”问题、“教育”问题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对《提纲》中关于写作时间的研究
《提纲》是卡尔·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部著作,是关于批判费尔巴哈的一篇光辉不朽的文章。《提纲》全文由十一条大纲构成,总共只有1400多字,简明扼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实践需要的产物。这篇文章是马克思匆匆完成的,以极其凝练的语言记载于他的笔记本里,马克思并没有打算发表它的意思,直到他去世后才被恩格斯无意中发现。随即引起了恩格斯的高度重视,因为这篇文章又把恩格斯带到了那个“狂风暴雨”的混乱时期。于是,为了反映当年的历史事实,恩格斯在1888年把它作为自己的一部著作的附录发表了出来。由于马克思没有注明该著作的具体时间,所以恩格斯也只能凭借以往的记忆推测出《提纲》的写作时间大概是1845年春天。但“春天”这个时间太模糊。从3月初到7月初,都可以算“春天”。具体是几月几日写成的?对此,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观点。
1845年4月5日至7月12日之间。这是国外著名学者巴加图利亚[1]推测的写作时间。推测的主要依据是《提纲》在记事本中的位置,他认为记事本上的内容很可能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1845年4月至11月之间。这是我国学者南京大学教授姚顺良、夏凡[2]推测的《提纲》可能的写作时间。他们的主要依据是通过《神圣家族》、《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三部光辉不朽的著作之间的联系得出的的结论。
1845年3月中旬至4月5日之间。这是我国研究者单提平[3]推测的结果。主要是根据恩格斯回忆的相关内容得出的结论。他在文章中这样讲道:1859年马克思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本著作中曾经提到过《提纲》的写作时间可能会与恩格斯发表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本著作的时间大致差不多,即大概应该是2月底以后的事情。但从恩格斯的来信上看又似乎应该是3月中旬以后的事情,所以推测《提纲》的写作时间就不会早于此时;而且他还推测说《提纲》的写作时间也不会晚于恩格斯到达布鲁塞尔的时间——4月5日。
通过分析,以上说法都有合理的地方但也不算准确。回想马克思在1845年这一年前后左右的的生活轨迹和出版的所有著作来看,马克思在《提纲》中所阐述的理论和观点是他在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斗争中和深入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不懈努力、自身思想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必然结果。恩格斯在晚年的时候手里还握有马克思1844—1847年记事本,由此推断“1845春”这个时间合情合理,并不是恩格斯仅凭回忆得出的写作时间。
二、对于《提纲》中关于写作原因的研究
对于《提纲》写作原因的研究也是国内外学者出现分歧的一个地方。
鲁克检[4]认为,马克思受赫斯的行动哲学的影响。其依据有两点:1.马克思所阐述的实践概念与赫斯的哲学概念颇为相似。例如马克思在文中提到的“对象性活动”、“感性活动”和“劳动”等概念分别与赫斯的“活动”、“行动”和“生活”等概念相对应。2.马克思所阐述的实践概念与赫斯的两维度分析思想也基本一致。赫斯的“实践”概念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异化状态的实践是从犹太人那卑污的表现形式确定的;二是从革命的角度来理解的实践,即符合人的本质状态的实践。马克思在《提纲》第11条中的那句经典话语则完全与赫斯的观点类同,很可能是马克思读过赫斯著作后写下的“同感”。因为马克思在1845年2月出版发表的《神圣家族》这本著作中,表达了他对费尔巴哈极高的赞扬;而在《提纲》这本著作中对费尔巴哈的态度不是赞扬而是批判。为什么马克思在这两本著作中有如此大的变化?鲁克检认为这很有可能是马克思在出版《神圣家族》之后受到了赫斯的影响。因为在1845年5月马克思偶然间接触并读到了赫斯的书《论德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晚近的哲学家》,而这个时间正是在《神圣家族》出版之后,并且在这两本书中,赫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所以可以这样推测马克思在读这两本书的过程中对费尔巴哈有了新的认识,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了下来。
而在我国学者单提平看来,《提纲》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是在各种哲人的智慧和种种现实问题的相互碰撞下的必然结果。它的写作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以说明。1.起始原因可能是马克思在哲学方面的自我反思和进行清理哲学信仰的结果。2.内在原因可能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从始至终怀有着批判态度。3.外在原因是同时代哲学家所进行的探索给马克思思想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4.实际原因则可能是马克思与恩格斯需要相互交换哲学意见。
聂锦芳[5]则是依据德国文献学家的考证结果从而推测出,《提纲》的写作原因可能与《神圣家族》有着某种方面的联系。他在文中提到《提纲》中的“四行文字”很可能是解读《提纲》最直接的线索以及当时围绕《神圣家族》所展开的各种方面的讨论,这些极可能是《提纲》产生的最直接原因。
虽然《提纲》只有短短的不到1500字,但不容否定的是,费尔巴哈的哲学方面的见解对马克思的思想确实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马克思写作《提纲》原因的分析也都有合理或不恰当的地方,这需要大量的阅读马克思的作品来不断地完善研究观点。
三、《提纲》中人的本质理论的研究
在《提纲》第六条中,有一句话“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如何科学地、正确地理解这一论断呢?对此,很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与观点。
青岛大学教授郭金鸿[7]认为人的本质应该理解为“关系”,因为“关系”是理解人的本质理论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应该从人所处的这个“关系”进行研究。
而李继武、李婷[8]他们看来则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一句话给揭示具体人的本质指明了方向。他们分析这一论断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具体每一个个体或群体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了一种彼此区别的系统质;二是实践定位后的具体人所涉及的外延无法一一指明。
邓永欢[9]也同样有此观点,即这一句话给人们研究人的本质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但理解的角度不同,他认为应该从人所生活的现实社会出发,应该将人视为现实社会中的人去理解才正确。
综上所述,以上观点也都有合理的地方但也有不足。因为人的本质是人所独自拥有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区分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方式,也是区别这些的内在根本依据,它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问题的这一科学论断,既是一个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也给人们探索人的本质问题提供了一个科学指南。
四、《提纲》中人的本质理论思想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启示有哪些?
《提纲》中提出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观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与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抽象的人的本质观对立了起来,指明了两种人的本质观的根本区别。人的本质理论思想对于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这也是研究者们研究最多的地方。
我国学者陈君峰[10]认为,人的本质理论对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有三点极其重要:一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信念;三是必须坚持培养学生具有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体验生活以及建立他们的社会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促进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
黄岩、刘利娟[11]通过人的本质理论的定义入手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作用的,同时认为应该围绕人来展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人本性、整体性和灵活性四个方面。吴云、夏康康[12]同样有此观点,他们认为应该首先从人的本质理论思想入手,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树立“以人为本”这个最基本的教育原则。
乔锌[13]认为启示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二是在教育过程中要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主体性。
除以上各位国内学者的研究外,还有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在知网上输入“《提纲》中人的本质理论思想对于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行检索,出来与之相关的有93条之多。但他们的观点大体一致。虽然《提纲》的内容短小、精炼,语言易懂,但它对于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和指导作用。
五、本篇研究的意义
伟大的卡尔·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导师,他所创立的伟大学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各个方面,对社会的变化起到了极其大的帮助。他预言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制度终将走向胜利的论断,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无产阶级不懈奋斗,为美好的明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战胜的奥秘,在于它根植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在于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这一理论思想对于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目标,更加具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
[注释]
[1]巴加图利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4(1):23.
[2]姚顺良,夏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间的判定及其思想史定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8).
[3]单提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缘由及时间的探析[J].福建论坛,2006(7).
[4]鲁克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原因及其再评价[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10).
[5]聂锦芳.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页.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3页.
[7]郭金鸿.《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人的本质”的理论探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3).
[8]李继武,李婷.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人本质观真谛[J].理论建设,2014.
[9]邓永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本质的试解读[J].理论观察,2013.
[10]陈君峰.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网络财富,2009(7).
[11]黄岩,刘利娟.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4).
[12]吴云,夏康康.《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9).
[13]乔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