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卫+阳海燕
摘 要:
民国中期船山学社的社团刊物《船山学报》变化最显著的是 “文苑·诗录”栏目所占的篇幅比例增加较多,而且船山学社社员彼此间的诗歌唱和占主要部分,这些诗歌唱和尽显民国中期船山学社社员的士人精神:既有吟咏游玩的闲情,也有孔孟之道的痴情,还有抗战爱国的深情。
关键词:民国中期;船山学社;《船山学报》;诗歌唱和;士人精神
民国初期湖南浏阳人刘人熙等一帮仁人志士认为民国初期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固有的精神道德的沦丧,而王船山学说是“救时之良方”;于是他们以继承发扬船山学说、拯救社会的精神道德为己任,创办了船山学社。为了保存国粹、弘扬国学、宣传“救时之良方”的王船山学说,拯救社会的精神道德;船山学社同仁又创办了船山学社的社团刊物《船山学报》——“船山学报何为而作也,忧中华民国而作也……逐日权利之争几危社耀,痛定思痛皆以人才衰息,民德堕落为其病源”。 ①民国初期的船山学社与《船山学报》均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培养了毛泽东等大批青年才俊、革命元勋。由于各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湖南省政局的动荡,《船山学报》与船山学社先后停办。民国中期湖南政局逐渐稳定,湖南耆老名流纷纷要求船山学社改组,当时的湖南省政府领导何健等对此十分重视,船山学社与《船山学报》有条不紊地陆续恢复活动,再次成为影响三湘大地的重要社团和报刊。根据民国中期的船山学社社团刊物《船山学报》登载的船山学社名录,民国中期改组后的船山学社的社员组成呈现出以下特点:1.名流化。民国中期改组后的船山学社有史可查的187名社员,翰林、进士、举人、秀才、大学生、硕士、博士、留日、留德、留英、留美的都有;著名的书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佛学家亦都有;粗略统计县处级、市厅级、省部级、教授大约70多人,实际可能有90余人,比例可能接近二分之一;呈现明显的名流化特点。2.世家化。民国中期改组后的船山学社有史可查的187名社员,其中近代湖南著名的世家大多有后人参与:陶澍之曾孙陶思曾、陶企曾,王闿运之子孙王代懿、王齐陶,席宝田之侄席启駉,曾国藩之曾孙曾约农,彭玉麟之侄彭济昌,赵慎畛之孙赵曰生,罗绕典之曾孙罗亮杰,左宗棠之孙左景祜,程颂万之侄程士鳌。其他有一定知名度的世家则数量更高。粗略统计40余家;实际可能近60家,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呈现明显的世家化特点。3.地域化。民国中期改组后的船山学社有史可查的187名社员,湘潭地区有37人、长沙地区有32人、岳阳地区有23人、衡阳地区有20人、邵阳地区有15人、株洲地区有12人、益阳地区有9人、永州地区有8人、郴州地区有7人、常德地区有5人、湘西地区有4人、娄底地区有3人、怀化地区有3人。由此可知,民国中期改组后的船山学社社员主要来自清代以来湖南经济与文化重心的湘潭、省会长沙;二者占了三分之一多的比例;呈现明显的地域化特点。4.老龄化。民国中期改组后的船山学社有史可查的187名社员,入社时年龄60岁以上的有63人;40-59岁的有102人;20-39岁的有11人,平均年龄是53岁。由此可见,相对于民国时期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不到40岁,民国中期改组后的船山学社社员的年龄明显的偏大;呈现明显的老龄化特点。这四大特点导致民国中期的船山学社的社团刊物《船山学报》的相应变化——变化最显著的是民国初期《船山学报》中的“文苑·诗录”栏目所占的篇幅比例不大;民国中期改组后的《船山学报》不仅“文苑·诗录”栏目所占的篇幅比例增加较多,而且船山学社社员彼此间的诗歌唱和占主要部分,这些诗歌唱和尽显民国中期船山学社社员的士人精神:既有吟咏游玩的闲情,也有孔孟之道的痴情,还有抗战爱国的深情!
一、吟咏游玩的闲情
正如李春青《闲情逸致——古代文人趣味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化政治意蕴》所说:“从历史的逻辑看,‘闲情逸致进入主流话语的前提条件是言说主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获得相对的独立性,三者缺一不可。政治上的相对独立性是士大夫精神独立性的前提,如果士大夫完全被君权控制,与政治不能拉开一定距离,那么他们就只能成为统治者的工具,在主流话语中就不可能有‘闲情逸致的位置。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提供物质条件,没有相当的物质基础,也就不会有‘可观的‘闲情逸致,只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闲情逸致达到相当丰富的程度,它才会被主流话语所关注。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则使言说者获得选择的权利,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把‘闲情逸致作为言说与书写的对象。只有在文化上具有一定独立性,言说者才有能力为文化活动制定规则,他们才能够不断拓展文化空间,不断丰富意义世界,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来。”②按照上述三个标准衡量,民国中期改组后呈现出名流化和世家化的船山学社社员基本上都具有“闲情逸致”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相对的独立性,从而使船山学社社员的吟咏游玩的闲情逸致高涨,船山学社的社团刊物《船山学报》亦予以大量登载,尽显民国中期改组后的船山学社社员的士人精神。
1.黄凤岐重游泮水的唱和
查询相关史料,黄凤岐(1851—1933),字方舟,号芳久,晚年自号蠡良子。安化县龙塘人。精经史及武术,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二十年进士及第。二十一年(1895年),湖北巡抚谭继洵邀为幕宾,兼教其子谭嗣同习剑术。值日军进入关东,黄投笔从戎。战事结束,入京供职。是年十月,陕西巡抚魏光焘奏调西宁办理营务。黄凤岐抵西宁后,带兵巡视边塞,来回三千里。兵部侍郎杨颐奏保人才,代进黄凤岐所拟《练兵条陈》,获嘉许。即命隶虎神营,委以枪队教练。南苑带队操演,记大功一次,免补同知府留原省补用。二十六年( 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陷京师,慈禧挟光绪帝逃西安。黄凤岐闻讯,即赴行在,初委以稽查旗营之职。魏光焘督抚云贵,以奏调黄凤岐至广南(今云南蒙自县)前敌营务处,兼办南防团练,以防法国军队侵扰。不久,署开化知府。任内,减苛捐,雪冤狱,深孚众望。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应乡试座师、安徽巡抚冯煦之邀入皖。适遇兵变,菱湖军械厂被占。黄凤岐领兵一百,一鼓夺回菱湖,遂受委为统领。宣统二年(1910年),云贵总督李经曦电邀黄凤岐去昆明。辛亥革命后,黄凤岐受其弟子湘督谭延闿之命,曾任辰州、宝庆知府。后以年迈力衰,辞官回里。民国中期,已是人生晚年的黄凤岐主讲船山学社。著有《侯度录》、《西行杂记》、《宦游诗草》、《种茂园诗草录》、《久芳阁年谱录》等。由上可知,黄凤岐可谓文武双全、一生颇具传奇性,也因此颇得船山学社同仁的尊重——船山学社同仁围绕黄凤岐的重游泮水和采桑洗目有过两次诗歌大唱和。黄凤岐的重游泮水诗如下:endprint
“宴我泮重游,群公即鲁侯。酒随难老锡,诗效一朝酬。观旆仍鸾哕,承筐备鹿呦。周行还见示,更望曲江头。”“斯文皆骨肉,尚武亦精神(泮水诗言允文允武)。坐漫推吾长,行当列主人(此次须仿醵法)。藻芹虽典旧,衿佩却时新。多谢诸君意,奇逢乃夙因。”(《船山学社诸友设宴贺余重游泮水即席赋谢》)③
黄凤岐的重游泮水诗回顾自己一生的功名与利禄、感谢亲朋好友的关照时,因为大量运用了《诗经》中的典故,所以世俗的应酬中显得文雅、表面的谦虚中暗含得意——“更望曲江头”、“奇逢乃夙因”。船山学社友朋的20多首唱和诗则尽是赞美与祝福,例如:
武勇惊淮甸,文章泣鬼神。平生怀古道,老去爱今人。不耻青袍旧,偏怜白发新。此心如有寄,何必念殊因。(周逸《和黄芳久先生泮水重游元韵》)④
武曾惊禁卫,文亦动天神。乱世辜奇士,贫居老异人。境穷心自达,名旧德恒新。醵酒为公寿,临风纪絮因。(石广权《和黄芳久先生泮水重游元韵》)⑤
当世梨洲叟,文章亦有神。琼林前代梦,黉序再来人。弦诵都非旧,儒冠别样新。从军随李广,都是秀才因。(陈嘉会《和黄芳久先生泮水重游元韵》)⑥
允文还允武,矍铄见精神。张楚搜奇士,量才匪异人。幽情思复古,景运待开新。天下关优乐,姜齐种夙因。(胡子清《和黄芳久先生泮水重游元韵》)⑦
角力原无敌,文章更有神。高吟推郢匠,后和愧巴人。国术由来古,文坛此日新。西邻芳德播,结识岂无因。(黄睿《和黄芳久先生泮水重游元韵》)⑧
……
科举制度中童生考入州学、县学,谓之入学或入泮、游泮。自此时起至期满六十年时,须再行入学典礼,仪式如初入泮之新科童生,以作为曾考中生员(秀才)而享高寿的庆典,谓之重游泮水。因此重游泮水是一个取得了一定成就的高寿士人的闲情雅致的最好抒发——回顾自己一生的功名与利禄、感谢亲朋好友的关照、收获赞美与祝福的隆重节日。
2.周逸咏水仙的唱和
周逸 (1877—1969),字仲元,号木崖,湖南湘潭县人。幼称圣童,早负才名,颇得王闿运赏识。据谢鸿熙《木崖轩诗集序》:“少寒检,无力购书。然读书破万卷,湖南则自郭氏养知书屋、陶氏印心石屋及皮鹿门、龙芝生两先生所庋藏,无不纵览之。赣又得观夏献云方伯家藏书。暇则浏览书肆,手展而心维,躬所抄撮,动盈箧荀,故能以博雅称于学”。 ⑨光绪三十二年,在长沙加入同盟会, 宣统三年,参加保路运动,力保粤汉铁路筑路权。辛亥首义,建立中华民国,周逸维持乡帮,振救贫乏,厥功甚伟,人多重之。后辅佐王闿运设立孔教支部于长沙,1914年到北京,为王闿运佐史馆事,得交海内士大夫。周逸离职史馆秘书之后,留北京任《北京民报》副主编并馆于皮锡瑞、龙璋两家。回湖南后,周逸主要是参与船山学社和《船山学报》事务,是民国中后期船山学社和《船山学报》的实际负责人。1940年起,任船山学社社长,独力支撑,学社终未被外界所占。抗战胜利后,艰难的经营学社,用自己的私蓄及妻子的嫁妆1000银元,于废墟中重建船山学社。传世著作有《木崖轩诗文集》十卷本、《汉书艺文补注》一卷、《湘绮楼诗经评点》十卷、《中国地理险要诗》一卷、《历代田家诗》和《四书大义》等。周逸夫子自道:“甲戊嘉平月二十五日市得水仙一本,支干短瘦,色亦渐黄。余以玻璃盆、清水、细白石子养之。两旬后青葱勃勃、生气盎然、花蕊盛开、冷艳清香,殊堪欣赏。走笔得诗两绝,亦以寄意”:“记曾移尔高斋住,水石盘根日向阳。养到出头花满放,一生怀抱喷清香。”“知君冷艳合清才,历尽冬寒花始开。仙骨可能还造化,不随凡卉落尘埃。”⑩不料周逸这次“闲情逸致”而作的《案上水仙盛开有作》,竟然引起众多社员的共鸣,收到不少唱和之作,仅《船山学报》登载的就有22人数十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两人不仅诗歌唱和,还写序抒情:
“梅茶开后即芬芳,羞与群花斗洛阳。赢得一庭春气暖,东风帘外自生香。”“也知花意最怜才,惯向潭州处士开。莫作凌波仙子看,蕊宫何处有尘埃。”(卢质《题水仙花二首有序 ·木崖先生手植水仙花一本,置诸玻璃盆内,养以清水,培以白石,隐然有清白自矢之意,时值花蕊盛开,木崖赋诗,有“一生怀抱喷清香”之句,木崖生于乱世,隐于船山学社,日与当世名宿,研摩经术,其志有足嘉者,因次其韵和之》)?
“水养精神石作胎,只宜水石不尘埃。人间天上都能住,一染泥汙即原埋。”“不亲炎热只亲寒,烟火人间久不餐。只有幽香与幽色,和同水石炼金丹。”(宾六龙《和周木崖水仙诗十首之三并序·乙亥冬偶读船山学报,见周木崖先生咏水仙诗,有“一生怀抱喷清香”句,想见其人,不胜钦佩。腊八日,余八十生辰,醉后吟寄,以志神交)。?
由上可知,卢质的唱和与宾六龙的唱和均是因为欣赏周逸的人品(“隐然有清白自矢之意……其志有足嘉者,”“想见其人,不胜钦佩……以志神交”),唱和的主题也是赞誉水仙花及其主人周逸的君子品德。水仙花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属多年生石蒜科水仙属根花卉。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鳞茎和花可入药。水仙花主要有两大品种,一种是单瓣、色白、六片花瓣向四边舒开,中间一个酒杯状花冠,呈金黄色,形似六棱白玉盘托起一盏金酒杯,故名“金盏银台”。另一种是复瓣、卷皱的花瓣层层叠叠,上端素白,下方淡黄,宛如少女丽裙,故名“玉玲珑”或“百叶花”。水仙根茎乳白,茎叶碧绿,花瓣洁白,花盏鲜黄,古人称作“素颊黄心”、“ 青裳素面”、“ 金台银盏”。 其色调素淡清雅,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和大多数花卉的姹紫嫣红、流霞溢彩相比,水仙的素色有一种洗却铅华、超逸尘俗的仙气。水仙属于草本,姿态十分柔婉,水中白茎袅娜,叶片青翠亭立,数枝花葶上点缀着淡雅的花朵轻轻摇曳,姿态分外柔美;柔婉的姿态流露的是一种婀娜的神韵,含羞的情态,让人情不自禁喜欢它“淡而多姿,不动不摇而能作态” ?的柔婉幽静韵致。水仙香气浓郁而不妖,“怀清芬而弗眩”,它幽雅清远的香味,萦绕于素艳清绝的花株,更衬托出一种高雅的“仙人之姿、君子之德”。 ?水仙球茎以清水滋养,也是其独特之处,十分惹人喜爱,给人以无限的美好联想。水仙以其清新淡雅的形象、超尘绝俗的风韵、浓郁清雅的芬香赢得了传统文人骚客的青睐,赋予了高洁坚贞、不食人间烟火的象征意义,容易使诗人联想到铅华洗尽、风度绝尘的美人,赞美它的脱俗与高洁,也婉转地传达出诗人对高洁之美的追求! 水仙花具有以上如此多的优点,宋元以来不断被广大文人墨客深情歌咏!船山学社同仁的集体唱和可谓是文人墨客深情歌咏在民国的回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