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超
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
沈宏超
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产业竞争力不尽如人意。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和支持产业”、“技术创新”、“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政府政策”等维度对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
机器人是一种类似于人的机器系统,它能自主或半自主地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工作[1]。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生产及服务领域里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目前,机器人已成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2011年6月,美国启动国家机器人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到2015年底美国已实施了4轮机器人资助计划[2]。日本于2015年提出了“机器人新战略”,力图实现“世界一流的机器人应用国家、世界机器人创新基地、迈向世界领先的机器人新时代”等目标[3]。近年来,我国对机器人产业也非常重视。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力图推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2016 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3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上海正在打造“2+X”机器人产业发展格局,江苏规划出台了《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安徽《芜马合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已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部的正式批复,重庆正全力建设“机器人之都”。尽管长江经济带各省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但其产业还存在着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目前,超过80%的核心零部件(如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被发那科、ABB、库卡、安川等国际机器人产业巨头控制,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严重依赖国外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极大地制约了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如何尽快提升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已成为当前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钻石模型
竞争力可以分为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中观层次的竞争力,是指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产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更多利润的能力[4]。评价产业竞争力的模型主要有钻石模型、三力模型、IMD模型等[5],其中波特的钻石模型最具影响力。
1990年,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产业竞争力模型即“钻石模型”。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相关和支持产业”等4个主要因素以及“机会”、“政府”2个辅助因素[6]。
(二)钻石模型修正
机器人产业作为我国当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具有战略性、高速成长性、高科技性等特征,再加上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着国际技术垄断及国际产业巨头巨大的竞争压力,我国机器人产业成长环境异常复杂。所以,为了更好地评价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竞争力,我们对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见图1。
图1 修正后的钻石模型基本框架
对钻石模型主要作了以下3方面的修正:
第一,引入技术创新因素。波特在钻石模型中的“生产要素”也提到了专业研究机构,但我们认为钻石模型没有突出技术创新在产业竞争力中的作用。机器人产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对提升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所以笔者认为应在评价模型中引入“技术创新”这一因素。
第二,提升政府因素的作用。政府因素是钻石模型中的一个辅助因素。在波特看来,政府在产业竞争力形成上起着催化和促进的作用,但属于辅助性的作用[7]。因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8]。但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既属于高科技产业又属于新兴产业,非常需要政府的引导与培育,政府在产业规划、财政资助、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支持对提升产业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在当前情况下,政府的作用不是辅助性的而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是影响机器人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忽略机遇因素。机遇往往来源于产业外部,是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9]。在波特看来,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生产成本的突然提高、市场需求的剧增、传统技术出现断层、政府重大决策等因素都可能形成机遇。对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而言,政府制定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及即将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近几年长江经济带经济的快速增长及生产成本的增加也给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长江经济带与其他地区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机会均等,所以在评价中并不考虑这一因素。
根据修正后的钻石模型框架,笔者从生产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政府政策几个方面对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
(一)生产要素
1.现状与分析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地理位置等要素;高级生产要素是指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等要素[10]。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级生产要素越来越重要,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机器人产业而言,主要的高级生产要素包括以下2个方面:
(1)高级人力资源。机器人产业属于高端产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据2015年《科技统计年鉴》资料显示,长江经济带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7省拥有超万人的研发人才,这些人才为机器人产业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长三角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经济基础雄厚,交通发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专业研究人员来此发展。
(2)专业产业园区。对机器人产业而言,配套完善的产业园区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载体,而且为技术扩散和有效竞争提供了平台。上海、江苏等长三角省份在发展机器人方面是“先知先觉”,在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方面要快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内地省份。上海顾村机器人产业园、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园、常州武进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等均位于中国10大机器人产业园区之列,并且ABB、发那科、安川、库卡等国际机器人巨头均在上海设有总部或基地[11]。
2.评价
在高级人力资源方面,尽管长江经济带在机器人生产方面拥有一定量的技术人才,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产业来说,人才总量还是不足的,每年有数万名的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12]。其次,目前机器人产业方面的人才大多是“散兵”作战,还没有形成高效的人才团队。再次,整个长江经济带缺乏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导致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良好的基础资源为上海、江苏等地区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而江西、湖南、四川等长江内陆省份虽然也建设了机器人产业园区,但园区总体规模偏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入驻企业少,发展后劲不足。
(二)市场需求
1.现状与分析
机器人产业是经济、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的牵拉。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历程并不长,但其市场需求扩张迅猛。目前影响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市场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企业会倾向于使用机器人来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企业对机器人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结果。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上海2015年的人均GDP突破10万元大关,是江西、安徽等内地省份人均GDP的近3倍;从工业规模的角度来看,江苏省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而江西、湖南、重庆3地均未超过3万亿,不及江苏省的一个零头。可见,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其对机器人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2)成本因素。随着长江经济带经济的快速发展,工资水平不断攀升。生产成本的急剧增加也迫使企业使用机器人来替代人力,以降低生产成本。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看,上海、江苏两地的年人均工资均超过6万元,而四川、江西、湖北3省年人均工资仅4万元多一点。由此可见,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工资水平较高,其对机器人产品的需求要远比长江内地省份紧迫。
2.评价
第一,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工资水平也较高,整个区域对机器人产品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第二,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对机器人产品需求具有不平衡性,长三角地区对机器人产品需求较高且具有紧迫性,而长江内陆省份对机器人产品需求相对较小一些。第三,尽管长江经济带对机器人产品潜在需求巨大,但要转化为现实需求,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障碍,比如资金障碍、技术障碍等等。
(三)相关和支持产业
1.现状与分析
相关和支持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对培育产业的竞争优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如果德国没有强势的造纸业、机械制造业和油墨业,其印刷机产业也难以称霸全球;日本如果没有形成机械、钢铁、电子、化工等相关行业的有力支撑,其汽车也难以风靡全球。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的相关和支持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而高校是当前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从人才培养能力的角度来看,江苏省的高校数量最多,达到了242所,其次是安徽、湖北、湖南,达100余所,而江西省仅有54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东南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了机器人本科专业,培养专门的机器人方面人才;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也开设了机器人相关课程,为产业培养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
(2)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涵盖了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其技术及生产工艺在机器人领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从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角度来看,江苏省达2.6万亿元,而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省仅2千多亿元。
2.评价
在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已有高校开设机器人专业,但这仅仅是尝试性的,没有形成成熟的、批量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满足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虽然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在区域内部存在着不平衡性。长三角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而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份发展体量不大,不利于产业向机器人领域拓延。
(四)技术创新因素
1.现状与分析
机器人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产品,是多种高科技交集的结果,其发展也依赖于技术创新及应用。
从关键核心技术的角度来看,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会形成垄断优势,其他企业要想打破这种垄断优势,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从而使得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得以提升。总体来说,长江经济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内企业并不多。从科技产出的角度来看,上海市2014年申请的专利达3841件,而江西、湖南、重庆等地区仅为几百件。从研发平台的角度来看,除重庆外,其他各省研发机构数量相差不大。
2.评价
从专利的角度来看,尽管长江经济带各省每年也申请不少专利,但总量略显偏少,创新动力明显不足。从专利的质量来看,小发明、外观设计等类型的专利数量较多,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专利偏少,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从研发平台来看,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均分布有专业研究机构,但专业研究机构的研发人才特别创新型研究人才短缺,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大型的实验仪器不足,研究机构管理水平较落后,研发激励不足,部分研究成果和市场脱节,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五)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1.现状与分析
本地竞争者的压力会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长江经济带区域内机器人产业的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考察:
(1)产业集聚发展。处于集聚区内的企业会不断地感受到其他企业在技术进步、市场扩张等方面给自己带来的压力,从而不断地学习模仿,以提升竞争能力。江苏、上海凭借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发达的交通体系,建成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园区,集聚了一大批机器人设计、生产企业。
(2)产业内的大企业。产业内的大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它不仅给产业内的中小企业带来竞争压力,还能带动产业内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比如,国际机器人4大巨头在上海设有总部或基地,沈阳新松也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这极大地提升了上海机器人产业的竞争优势。可是,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份的机器人产业主要是由中小企业组成,缺少大企业引领。
2.评价
就产业集聚发展而言,上海、江苏等长三角省份凭借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及产业园区条件吸引了大批的机器人产业投资者,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而江西、湖南等省份并未形成规模化的集聚态势。就机器人产业内的企业发展而言,一些大型的机器人企业多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而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仅能吸引到一些中小型企业发展,不仅产业规模难以做大,而且难以形成同业竞争的态势。
(六)政府政策
1.现状与分析
上海早在《上海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把机器人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出台《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各省纷纷出台相关落实方案,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
2.评价
长江经济带各省制定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勾勒出了产业发展蓝图,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但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部分省份规划的目标过高,脱离实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有其客观的产业发展规律,也需要有配套的条件支持,有些地方政府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估计过于乐观,盲目规划,造成了重复建设。二是机器人产业规划未能和本地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机器人产业“孤军奋战”的局面。三是机器人产业规划及实施意见未能得到很好地落实,缺乏后续的落地激励政策,产业发展后劲有待增强。
(一)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
以长三角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是目前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在全国都占有较高的比重,具有较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但从目前各省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实践来看,各省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是独立发展,缺少分工与合作,不利于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所以,有必要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上海、江苏作为区域内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应放弃部分机器人产品的制造与组装业务,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及产品设计方面。安徽、湖北、重庆等地区应积极与上海、江苏等省份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把发展重点放在机器人产业零部件生产及产品组装方面,最终形成合作紧密、分工明确、产业链完整的长江机器人产业带。
(二)提升生产要素质量
生产要素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决定了产业的潜力和发展的高度。提升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生产要素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长江经济带各省特别是内地各省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机器人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二是要加快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江苏、上海等东部省份产业园区建设较早一些,规模较大,配套设施也相对完善。而长江中西部省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难以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入驻。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份应该通过整合产业园区资源,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具有较大规模的、具有较高园区管理水平的现代化机器人产业园区。
(三)扩大市场需求
在长江经济带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特别是工业领域对机器人产品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但要转换为现实的需求还需要做许多工作。一是要加大对机器人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使更多的传统企业了解机器人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竞争力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更多的传统企业接受机器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要实施“机器人换人”计划。各地政府应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购买机器人进行补贴,从而让一些中小企业也能用上机器人。
(四)加快相关和支持产业发展
机器人产业不是一个可以孤立发展的产业,需要其他相关产业的支持与配合。一是要加快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政府、企业等单位应与相关高校开展合作,开设机器人及相关专业,培养专门的人才,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是要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机器人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研发活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科技服务业的支持。为此,要加快建设一批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新技术研发提供平台支持;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让更多的机器人新技术走出高校实验室,应用到现实的产品中去,增加产品的功能,提升产品的性能。
(五)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机器人产业虽然属于高科技产业,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产业发展的老路,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一是要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专项课题,突破一批机器人领域里的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二是要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通过加强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间的合作,加快产业的分类集聚。上海、江苏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侧重于集聚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类企业,而内地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侧重于集聚产品制造、组装类企业,以避免产业园区的同质化发展。三是要培育一批长江经济带本地大企业。尽管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本地大企业偏少,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本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做大做强。
(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机器人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政府对产业的支持与引导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是要完善本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规划。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规划要和本地的经济、科技等因素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匹配,发展目标不能脱离实际而定得过高。二是要加大财政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江西、湖南、四川等省虽然对机器人产业有一定的支持,但总体来说力度不够,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从财政支持的着力点来看,有限的财政支持资金应该用在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研发上,而不是用在产能的扩张上,以免造成产业低端化发展。
[1]徐晓兰.中国机器人产业战略研究及西部发展机遇[J].中国发展,2015(10).
[2]陈骞.美国国家机器人计划资助重点[J].上海信息化,2016(2).
[3]王喜文.日本《机器人新战略》概述[J].物联网技术,2015(2).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蒋明琳,舒辉,林晓伟.基于钻石模型的中部六省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J].价格月刊,2015(4).
[6]顾剑华,史烽.基于钻石模型的广西与东盟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5).
[7]黄德俊.钻石模型视角下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途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7).
[8]曲敬.基于钻石模型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J].对外经贸,2014(9).
[9]胡剑波,丁子格,任亚运.我国大数据产业竞争优势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6).
[10]胡冬雪,潘勤华.基于钻石模型的上海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9(2).
[11]彦舆轩.2013中国十大机器人产业园 [EB/OL].(2014-12-0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201/09/15976427_ 429502724.shtm.
[12]杨婧如.工业机器人迅猛增长,专业人才缺口巨大[EB/OL]. (2015-03-27).http://gd.sina.com.cn/szfinance/chanjing/2015-03-27/08197036.shtml.
(编辑:唐龙)
F403.6
A
1673-1999(2016)08-0042-05
沈宏超(1971-),男,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243002)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与城市发展、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
2016-06-07
2015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长江经济带机器人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A2015004);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推进策略研究”(AHSKY2015D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