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农(东南大学出版社,江苏南京,210018)
真实还原重要历史时刻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揭秘
史建农
(东南大学出版社,江苏南京,210018)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中国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开创了民主共和。由于没有关于就职典礼的任何影像资料,这个盛事的许多细节难以确定,人们只能从一些文字中得以了解,这其中不乏矛盾之词,由此产生出一系列的疑问。典礼场景究竟如何?陈宁骏、欣辰编著的《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揭秘》(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认为“简单”“仓促”是孙中山的就任典礼的基调。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揭秘》首先讲述了孙中山回国就任的历史背景。孙中山于1911年11月2日从纽约起程,绕大西洋,经欧洲回国,12月21日抵香港,25日到达上海。29日经“各省代表会”选举,当选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从当选到就任只有3天准备时间,加上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以及革命党的军事实力,奠定了孙中山就职典礼简单、仓促的基调,就职典礼因仓促而简单。
关于就职典礼的开始时间,说法不一。作者根据当时的交通条件,推断出从上海到南京火车站,再坐小火车,再进入两江总督署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孙中山检查会场,再布置会场所需时间综合考虑,得出结论:典礼正式开始时间应在晚上10时至11时之间,而非整点时间。
关于就职场景的描述文字,最可信的应是当事人记录。据当时典礼参加者、革命党人戢翼翘回忆,孙中山当晚的就职仪式极其仓促简单,他看见“中山先生和胡汉民走进来,两人都穿着大礼服,戴大礼帽,胡汉民手拿文告,站在中山先生的身边。中山先生宣誓就职后用广东话演讲,我根本就听不懂。仪式很快就结束,灯很暗,也没照什么纪念的相片。我们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草率,第二天才明白原来是赶在这天改元,用新历。”孙中山的就职仪式,绝非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所描述的“隆重”,也远非人们所想象的“隆重”,而是很可能简单到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据同盟会员袁希洛《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见闻》记载:“这庄严的典礼以在夜间的缘故,当时摄影记者未有镁光设备,不能摄一张照片,殊为可惜。”摄影的闪光灯技术在19世纪末出现,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在摄影时使用了闪光灯,其原理是点燃镁粉与氯酸钾混合物发出强烈白光,这种方法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当时已具备了夜间摄影的技术,但有一定危险性。就职典礼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也是当时准备仓促所致。
孙中山就职典礼简单仓促,这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氛围所决定的。这反映出当时革命形势的艰难,丝毫没有降低其巨大的历史意义。关于孙中山就职的一些细节、逸闻,也被作者抽丝剥茧、探迹寻踪,一点点挖了出来……
参加典礼到底都有哪些主要人物?除孙中山、黄兴、徐绍桢、景耀月、胡汉民、蔡元培以外,还有荷马李、山田纯三郎、宫崎滔天、戢翼翘、盛成、庄蕴宽、袁希洛等人。宋嘉澍携家眷与孙中山同行抵达南京,并参加了孙中山的就职典礼。宋嘉澍与倪桂珍带着宋蔼龄、宋子良、宋子安全家五人参加大典,可能只此一家。另外,“各省代表会”代表谢鸿焘、马步云、赵仕北、马伯援、吕志伊、林森,以及孙中山秘书张季鸾、侍从队队长郭汉章等人均参加了孙中山的就职典礼。宋教仁、居正等人因故未能参加。总务组秘书任鸿隽一路劳顿,因为睡觉错过了这次盛典。
书中还介绍了赵凤昌、陈其美、黄宗仰、程德全等对孙中山就职产生一定影响的人物,分析了一些有可能参加就职典礼的人物,讲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官员在就职典礼期间的一些言谈举止,并对就职典礼留下的疑问作出了回答。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虽然简单而仓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典礼的历史意义,与其形式的隆重与否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有些典礼虽然隆重,在历史长河中却只是场闹剧。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虽然简单而仓促,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大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