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清晨的空气里塞满了阳光和露水,母亲要下地干活了。临出门前,她一边收拾农具。一边指挥我晾衣服。父亲的衣服全部晾在晒谷场边的晾衣篙上。我和母亲的衣服。只有上衣和长裤才能享受上晾衣篙的待遇。她还叮嘱我,走路要注意,经过晾衣篙时,千万不要从裤子下面穿过,否则,我会长不高,变成矮子。她的表情很严肃,语气不容置疑。
②其余的衣服,我要晾在屋后。
③我家屋后是一个隐秘的去处。房子依山而建,刺藤和芭茅草围出一小块自留山。打开后门,油绿暗青的藤蔓和苔藓,有的往上,有的往下,在山坡上交错。后门左侧整齐地码着木柴。右边,架起一根三四米长的细竹竿,用来晾衣服。按照母亲的习惯,剩下的衣服必须晾在这里。
④如果不是要晾衣服或者搬木柴。我是不会来到屋后的。我不喜欢这里。高大的枞树和椿树,枝叶浓密,遮住了阳光。夏天还好,觉得凉快。冬天阴暗湿冷,让人心情变得阴郁。
⑤我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一定要将衣服晾在这样一个阴暗的地方。好多次我向母亲提出反对意见,都被她驳了回来。她说:“女人贴身的衣服不能和男人的衣服晾在一起,也不能让外人看见,,只能晾在隐蔽的地方。女人若是不遵守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家里的男人和孩子一定会遭遇不幸的事情。”
⑥我无法反驳母亲的说法。她经常生病,家里常年飘着中药的苦香。那一年,我大概十一二岁的样子,上小学。
⑦母亲不识字,经常叫我把语文书上的课文读给她听。我想了个办法,骗她说,书本上写着,女人的衣服也可以晒太阳。也许是我骗人的技巧不够高明,也可能是她太了解我,一眼就看穿我的心思,戳穿了我的谎话。
⑧“小孩子家就学会骗人啦!老祖宗傳下来的规矩。不能违反的!要是你和你爸出了什么事,后悔就迟了!”
⑨我黔驴技穷,沮丧得很,默默地走出家门。走到太阳底下。母亲又在门口大喊:“回来!回来!看你跑哪里去了!”我抬起头,不知不觉中,我走到了晾衣篙下面,头顶上正好是父亲的大裤衩。
⑩她几乎是把我拎了回去。拿一块毛巾,在我头上不停地来回抹着。她责怪我,从裤子下面穿过。以后肯定长不高了。
11.我告诉母亲,这话没道理。她当然不相信我的话。
12.后来,有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她想学认字。请我当她的老师。她脸上的神情很认真,还带着几分忸怩。从记事起。母亲就是我的生活常识老师,教我这样那样的规矩。可以当她的老师,我高兴极了。
13.母亲不是一个好学生,学会认识全家人的姓名后,就再也不想往下学了。她说:“认识一家人的名字就行,其他的,知道不知道不要紧。”
14.我说:“多认字,可以认识更大的世界。”
15.她说:“认识那么大的世界干吗?一家人在一起就好。”母亲认识的字比我少,说出的道理却总是比我多。
16.终于有一天,我无法忍受再去屋后晾衣服,趁母亲不在家,我把所有的衣服都晾在屋前的晾衣篙上。阳光很暖,照得人也变得轻快了。
17.母亲回来了。她眼尖,还没走到门口,就发现了在晾衣篙上飘舞的衣服。她扔掉肩上的锄头,大踏步地跨过去,一把扯下她认为不该晾在阳光下的衣服。亲自晾在屋后。然后开始数落我。
18.我不服气,不停地嘟囔,反正我已经晾了。晾在屋后也不管用了。
19.她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不再说话,转身进厨房做饭。
20.夜里,我听到她在床上翻来覆去,唉声叹气,一声接一声。
21.第二天,父亲要出门,到六七里外的镇上做零工。母亲坐在门口,眉头紧锁,一连说了好几句:“非去不可吗?非去不可吗?”
22.正在检查自行车链条和轮胎的父亲抬起头,一脸迷惑,他不明白母亲的紧张从何而来。
23.接下来的几天,大清早,母亲抛开手边的家务,顾不上喝药,也不顾父亲的埋怨,破例送我去镇上的完小上学。路上要走一段国道,五里多路,她不停地高声提醒我要靠边走,避开汽车。有车辆经过,她伸出瘦削的手把我往路边推,张开臂膀,像极了家里刚孵出小鸡的老母鸡。
24.母亲的举动,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刚刚上一年级的新生。实际上,我已经和村里的同伴们一起,在这条路上走了将近两年,有时还是独自一人走。一路上,伙伴们异样的眼神中,写满了戏谑和嘲笑。我两颊发烧,低着头走路,不敢看他们的脸。母亲似乎没有看到我的窘态,昂着头,把我揽在她的右手边,大步大步往前走,仿佛这条人来车往的公路上只有我和她两个人。
25.我终于忍不住了,向母亲提出抗议,反对她继续送我上学。被她一口回绝了。
26.她就一句话:“你出事了怎么办?”
27.我说:“好好的怎么会出事呢?”
28.后来,母亲给了我答案。她深信,我把不该晾在门前的衣服晾了出来,一定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我和父亲身上。
29.星期天没事。我在上中学的堂姐家乱翻,看到一本《生理卫生》教材,看到一段关于女性健康生活习惯的文字。我如获至宝。拿回家去念给母亲听。
30.母亲正在剁猪草。我一字一句地读着:“……阳光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可以防止细茵感染。少生病……”她看了我一眼,没反应,继续剁着红薯藤、南瓜叶。
31.我又读了一遍。她放下刀,把书拿过去,认真看着那一页,用手指着她认识的几个字,仍然半信半疑。
32.我把堂姐叫来,请她读了一遍。
33.母亲的目光还在书本上移动,问我们:“是真的吗?”
34.堂妇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答复,还说,他们家的衣服全都晒在屋前,什么事也没有。那些不好的习惯是迷信,书上的话是科学。
35.“要相信科学啊!免得生病了吃药!”堂姐说。
36.“我吃再多的药也不要紧咯,只要一家人好。”
37.母亲一边说一边打开后门,把晾在屋后的衣服拿出来。一件一件晾在屋前的晾衣篙上。一阵风吹过,吹乱母亲的短发,和煦的阳光给母亲的头发镶上一道金边。远远望着,是那么温柔。
(刘柠柠/文,选自《少年文艺》2016年第5期,有改动)
1,仔细阅读全文,概括文章中的相关情节。
母亲出门前指挥“我”将父亲的衣服晾到晾衣篙上。把“我”和母亲的贴身衣物晾到屋后的阴凉处一“我”向母亲提出反对意见,①“我”骗母亲说,课本上说女人的衣服能晒在太阳下,②“我”忍不住把所有衣服拿到太阳底下晾晒,③“我”拿《生理卫生》读给母亲听,④。
2.第①段中的画横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3,你如何理解第23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结尾写道:“和煦的阳光给母亲的头发镶上一道金边,远远望着,是那么温柔。”请联系题目,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湖南邵阳县谷洲中学彭武阳/设题)
【参考答案】
《剥玉米》阅读 1,①将玉米剥掉外皮,挂到院子的角角落落里去②母亲教“我”和姐姐剥玉米棒③把剥下来的玉米粒装进麻袋,运进粮库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挂满玉米的村庄比作“阔气”的“新郎官”,表现出村庄丰收后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以及人们欢乐、满足的心情。 3,不能。把父母忙碌的身影和“我”与姐姐的天真烂漫做对比,一方面突出了父母的辛苦劳动和对孩子的关爱,另一方面写出了“我”对剥玉米那段美好童年往事的追忆和怀念。(意思对即可)
《我家的猫和老鼠》阅读 1,年仅12岁的大姐背着6岁的“我”去打针。来回步行十几里地,快到家时大姐累得支持不住摔倒在地,和“我”一起滚下陡坡,还叮嘱“我”不能告诉爸妈。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和姐姐通过一番争斗抢来的咸菜比喻成“天鹅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得意扬扬的姿态,反映出“我”对当初姐弟趣斗的回味与怀念。(意思对即可) 3,不能。这段文字写儿子与侄女,他们的关系也类似于“猫和老鼠”。结构上与题目照应;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说明那种兄弟姐妹之间的打闹,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亲情的表现。 4,标题化用美国著名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名,新颖、有趣,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起到凝聚全文内容的作用;将兄弟姐妹之间的打闹,比作动画片中猫和老鼠的打闹,借用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猫和老鼠的打闹,体现出这种打闹的意义,深化了文章主题。(意思对即可)
《阳光下的母亲》阅读 1,①母亲用老规矩驳得“我”无言以对 ②母亲看穿了“我”的谎言,坚守老规矩 ③母亲认为“我”犯了忌讳,认为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在“我”和父亲身上,坚持“送”我上学 ④母亲相信了科学,把晾在屋后的衣服拿过来晾在太阳下 2,不能。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母亲是一个迷信、固执的人,突出了她的特点,另一方面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意思对即可)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护小鸡的母鸡。一方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母亲护送“我”上学时的紧张心情,以及对“我”的疼爱和关切之情;另一方面,突出地反映出了她迷信、守舊的特点。 4,结尾描写阳光中的母亲形象,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阳光给母亲的头发镶上了一道金边,象征着母亲终于走出了迷信的阴影,接受了科学的知识,深化了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