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合作或让中美多点和谐

2016-09-18 07:09
环球时报 2016-09-18
关键词:美中关系恐怖主义暴力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9月16日文章,原题:中美能进行反恐合作吗?在中国境内,极端暴力袭击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两年,中国公民在泰国和马里等国成为恐袭受害者。几周前,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遇袭。随着袭击增多,反恐成为中国的一个核心安全任务。

这种情况确实不幸,但为中国和美国增加反恐合作提供了机会。它有可能为华盛顿打击全球暴力伊斯兰极端主义增添一个有力的新伙伴,也使北京有机会获得美国的反恐专门知识和信息。官方已在朝这个方向探路。美国国务院推动两国高级代表团举行美中反恐对话。

2015年,中国公安部长郭声琨在美国联邦调查局长詹姆斯·科米访问北京时强调,中方希望扩大与美国的反恐合作。

不过,美中对恐怖主义的看法存在相当深的分歧。美方认为,中国会把国内政治异见人士与恐怖分子混同,而且中方不愿分享相关的具体信息。与此同时,“中方官员抱怨美方不承认中国恐怖主义问题的严重程度,中国安全专家常怀疑美国的反恐政策至少部分是出于反对中共统治和中国不断上升的国力”,美国智库海军分析中心一份报告这样说。扩大合作必须克服这些阻碍。

另外,中国和美国都不可能将反恐与两国更广、更复杂以及常具对抗性的双边关系分离。在冷战时期,超级大国的对抗往往表现在所有问题和所有方面,这也使安全议题成为零和博弈。当今美中关系正接近于这种大国关系的“历史常态”,扩大合作与冲突加剧的可能性相互混杂,特别是中国坚持对南海主权以来。

但是,发生冲突的潜在可能更加说明了抓住一切机会合作十分有必要。反恐合作可以增加反恐效果,并至少有可能使美中关系走向更多的和谐。总而言之,美中增加反恐合作不是解决两国关系的万灵丹,它不会将一段存在诸多问题的关系变成友好关系,但仍然值得一试。▲

(作者史蒂文·梅茨,乔恒译)

猜你喜欢
美中关系恐怖主义暴力
反性别暴力
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外交战略的延续与变异
新铁幕抑或新冷战:美中关系现状及中国应对之道
“恐怖主义”法律定义的合理程序
观点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国家实施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的界定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