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刚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制度压力、客户需求与绿色供应链的实践模式选择
——基于4省262家公司的数据调查
王喜刚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本文借鉴制度理论,探讨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模式的选择,认为强制性和合作性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制度压力(模拟压力、规范压力和强制压力)和下游客户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通过分析262家公司的调查数据后发现,强制性和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由完全不同的因素驱动,制度压力明显决定着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而强制性模式在更大程度上由下游客户需求驱动,下游客户需求调节合作性模式,对强制性模式没有显著效应。
制度压力;绿色供应链管理;强制性模式;合作性模式;客户需求
近年来,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文献检索可知,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相比,绿色供应链的实践模式相关问题的研究甚少,但这些信息对成功实施绿色供应链的研究非常关键。因此,本文对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山东等4省262家公司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调研,探讨绿色供应链实践的模式选择机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其他公司从事绿色供应链实践提供决策支持。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可分为“强制性”和“合作性”两种模式。我们将“强制性”定义为与“命令和控制”相关,要求供应链各节点的行为应对环境保护负责。相对而言,“合作性”的方式富有弹性且以“激励”为基础[1]。但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由于各种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制度环境较为广泛,关于选取强制还是合作方式的研究较少。
制度理论已验证了一些假设[2],但是否适用于供应链领域引发了很多讨论。制度压力包括法律法规和社会预期两个主要方面。对一些公司来说,绿色供应链管理可能是特定制度压力的反应结果,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和发展。此外,很多公司正在模仿那些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较为成功的公司,努力使自己企业也成为符合公众预期的公司[3]。因此,如果忽略行业因素,制度压力将是影响整个绿色供应链决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4]。
本文主要考察制度压力如何影响公司采取强制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是合作绿色供应链管理。借鉴DiMaggio and Powell(1983)的研究,我们将制度压力视为一个行业现象,它由三个不同的压力构成——模拟、强制和规范[5]。此外,我们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压力的倾向主要取决于下游客户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因此,本文从更深层次研究制度压力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关系,通过考察“下游客户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如何调节公司与制度压力来探讨何种条件下公司对制度压力做出相应响应。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从“绿色采购”、“绿色生产”到“绿色销售”等供应链管理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在本研究中,我们专注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组织边界,并根据现有的研究探讨目标公司(以采购商为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
(一)概念框架
借鉴供应链管理和环境责任两个概念,我们认为强制性和合作性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受公司(采购商)模拟、强制和产业环境的压力影响[6],这与现有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制度压力是影响选择环保供应链管理政策的最重要外部因素,因为制度提供了规则(如社会期望、适当的组织结构规范、运营规范、行为准则等)。进一步地,我们认为强制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受下游客户对绿色供应链管理需求的直接影响,同时制度压力与实施强制性还是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受下游客户对绿色供应链实践需求的调节。因此,当公司的运营行为受下游客户评判和产品受某种规范需求时,公司将更可能顺从制度压力(如图1所示)。
图1 概念框架
(二)研究假设
制度压力在理解公司环保管理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公司环保管理领域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公司环保管理行为与一定的期望和社会需求相关。制度压力可分解为模拟压力、规范压力和强制压力三个方面,它们决定着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式和行为,可能影响公司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选择强制性还是合作性模式。
1.模拟压力和绿色供应链管理。模拟压力会导致公司复制和模仿他们的竞争对手行为。例如,当公司面临新兴市场环保需求特性时,如果公司在供应链环保整合方面缺乏经验而达不到相应的社会预期,公司有可能复制那些他们认为成功的行业竞争对手的行为。Tate et al. (2012)强调模拟压力可能对公司倾向于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正向影响[7]。Zhu and Sarkis et al.(2012)研究模拟压力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作用,结果表明制度压力在塑造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起到显著的作用,但模拟压力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8]。因此,我们提出假设1:模拟压力对公司倾向于追求强制性和合作性的绿色供应链实践产生正向影响。
2.规范压力和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压力起源于产业部门、行业协会和学术机构的价值观与行为标准。规范同构是指环境中的组织因间接引用同业的规范或价值观,随着时间变化而自然形成的组织相似性。在绿色供应链实践中,规范同构与公司对外部压力的意愿响应和环保承诺有密切关系,而且取决于公司行为的改变可能导致更高水平“合法性”的程度[9]。随着外部行业机构和协会的发展、商业行为的选择,绿色供应链管理可能不仅追求企业绩效的提升,而且致力于“超越任务要求的社会价值”,进而规范压力对公司绿色供应链实践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我们提出假设2:规范压力对公司倾向于追求强制性和合作性的绿色供应链实践产生正向影响。
3.强制压力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强制压力被定义为“公司以外的其他组织对公司造成的压力”,它通常包括产业级别压力和公司级别压力两个层次:产业级别的压力与特定产业行为预期相关;公司级别的压力与公司的直接利益相关者有关。Sarkis et al.(2011)在论述如何改变和响应绿色供应链实践时提到,引进如欧盟关于废旧电子和电气设备(WEEE)的法律可能影响公司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相关活动的方式。Zhu and Sarkis(2007)的研究也表明制度压力(监管压力)对合作性环保绩效具有显著的正效应[10]。因此,我们提出假设3:强制压力对公司倾向于追求强制性和合作性的绿色供应链实践产生正向影响。
除产业层面的强制压力外,公司还受到来自公司级别的机构压力。直接制度压力往往来自下游客户需求[11]。下游客户的需求可能要求公司延长环保实践至整个供应链,并且公司和下游客户之间的合同应致力于履行这些要求。在此情况下,如果公司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他们必须通过强制机制传递任何环境要求至供应商。近期的研究表明,特定客户的要求和期望会引导与供应商更好地合作,苹果和富士康公司合作的案例说明客户对公司的关注已能促成供应商责任战略的改变。因此,我们提出假设4:下游客户的要求对公司倾向于追求强制性和合作性的绿色供应链实践产生正向影响。
Oliver(1991)曾指出制度压力缺乏公司回应战略,公司对机构压力的反应范围从“被动的默许到战略适应”,因为制度理论并没有明确考虑市场力量和公司赞助商。而这些团体(如主要消费者)的需求将对公司倾向的决定和制度压力的反应产生正向影响,因为公司依赖于消费者和赞助商等市场力量。如果一个公司只服从制度压力,那么它可能无视经济逻辑或“理性”行为的规范[12]。鉴于此,我们在公司级别的“客户需求”和行业级别的制度压力之间进行明确的区分,以考察公司是否以“理性”的方式来应对制度。如果存在一个明确的经济动机(如客户的需求),公司将更可能服从制度压力;反过来,假定公司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将对制度压力做出反应。因此,我们提出假设5:制度压力(模拟、强制和规范)与公司倾向实施强制性和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下游客户需求进行调节。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我们向大连理工大学两个年级的MBA学员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2份,回收率为87.3%。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的管理人员197位,山东省的管理人员65位,受访者主要包括总经理、采购主管和运营主管等。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描述性统计(均值、标准方差)和相关矩阵进行测量,并对变量的质量予以评价(Cronbachs α,KMO);使用Smart PLS对变量指标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运用AMOS软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二)变量选择与题项说明
1.因变量。为考察强制性和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我们使用两个不同的因变量:一个是测算采购商的“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GSCM_COOPERATIVE);另一个是测算采购商的“强制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GSCM_COERCIVE)。
与有关文献的研究相一致,我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有两个重要表现维度:供应商是否使用环保绩效评价;为提高“绿色”绩效,公司对供应商是否提供指导和协助。参考Rao and Holt的方法,我们通过询问受访者的公司是否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来获取“绿色”的两个维度,主要题项及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题项说明和描述性统计(N=262)
根据表1中的问题1、2、3、4、7的平均分计算GSCM_COOPERATIVE得分。而 GSCM_COERCIVE关注的是施压、督促和审计,因此利用表1中的问题5、6和8的平均分计算GSCM_COERIVE得分。
2.自变量。本文的研究变量包括模拟压力、规范压力、强制压力、供应链下游客户需求及供应链完善性。测量量表已有学者使用过[13],所有的量表均采用Likert七级量表。运用Cronbachah α系数对量表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数据的可靠性较好。
(1)模拟压力。该变量用来测量竞争对手对目标公司带来的模仿压力及对绿色供应链模式选择的影响。Teo et al.(2003)认为可用两个题项来说明:一是“竞争者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消费者欢迎的”;二是“竞争对手使用环保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并获得了优势”。
(2)规范压力。该变量用来测量公司外部规范压力对绿色供应链模式选择的影响。借鉴Son and Benbasat(2007)的量表,它主要包括两个题项:一是“积极参与行业、贸易或专业协会,促进环保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二是“公司压力来源于行业和协会促进环保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协同上”。
(3)强制压力。该变量用来测量产业级别和公司级别的强制性行为对绿色供应链模式选择的影响。Son and Benbasat(2007)认为可用两个题项来说明:一是“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环保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二是“环保和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4)供应链下游客户需求。我们使用Simpsons et al.(2007)开发的包含三个题项的量表来说明“下游客户的要求”(CUSTREQ):一是“主要客户要求我们达到ISO 14001认证”;二是“主要客户有明确的对环保承诺的政策”;三是“如果我们没有满足他们对环保绩效的要求,主要客户将撤回我们的供应合同”。
3.控制变量。该变量主要包括组织规模、国际经验和供应链完善性。我们采用Mjoen and Tallman(1997)的三个题项量表来获取公司的国际经验值(INT_EXP),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典型问题包括“贵公司拥有很长时间的国际采购经验”、“贵公司已从国外采购物资很多年”及“从国外采购物资是公司一项有着很多年历史的战略”。我们借用Lee and Humphreys(2007)设计并包含三个题项的量表来说明供应链完善性:一是“用已制定的指导方针和程序评估供应商绩效”;二是“为供应商提供网络支持,以帮助改善他们的绩效”;三是“供应商提前培训如何使用他们的产品”。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显示,各个变量的平均值在3.86-8.65之间、标准差在1.21-1.96之间,由于7级量表的中心值是4,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平均值与量表的中心值比较接近,而且标准差在中心值附近有一些变化。这意味着不同的变量在整体上呈集中趋势,但也有个别分散(标准差在1.21-1.96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变量间的关系都是显著的。
表2 变量相关性和描述性统计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文运用Cronbach α系数及组合信度系数对变量的质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系数值从0.60(规范压力)到0.82(模拟压力)之间,组合信度系数值从0.72(规范压力)到0.91(模拟压力)之间,所有指标的组合信度值都在0.7以上,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这说明变量是足够可靠的。另外,所有变量的AVE和KMO值都大于0.5的阈值,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从表2可以看出,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大于0且小于10,所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三)分层多元回归分析
首先,我们使用GSCM_COOPERATIVE作为模型1-3的因变量。模型1是一个包括控制变量的基本模型,模型2是一个包括三种类型制度压力——模拟压力(MIMETIC)、强制压力(COERCIVE))和规范压力(NORMATIVE)的基本模型,且包括下游客户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CUSTREQ),模型3包括三种类型的制度压力与“CUSTREQ”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其次,我们将GSCM_COERCIVE作为因变量,再次运行模型1-3得到模型4-6。由表3可知,调整后的R2说明模型的参数估计的拟合度较好。
模型1的结果表明,SIZE(p=0.10)、INT_EXP(p=0.05)和SUP_SOPH(p=0.01)均显著且正向影响公司的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
模型2包括MIMETIC、COERCIVE、NORMATIVE和 CUSTREQ等变量,它们明显提高了模型的拟合度,因为R2增加超过8%且R2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p=0.01)。总体来看,该结果表明制度压力是公司采用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强大驱动力。特别地,这一结果表明强制性制度压力能驱动绿色供应链管理(p=0.01),它证实了研究假设3,但无法证实假设1或2。
模型3包括三个制度变量与CUSTREQ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结果显示,R2显著增加,说明MIMETIC*CUSTREQ是显著相关于GSCM_COOPERATIVE(p=0.01)的,表明客户需求和制度压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而证实了研究假设5。
表3 不同模型的多元回归结果
注:“*** ”、“** ”和“*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
我们将GSCM_COERCIVE作为因变量,运行模型1-3后得到模型4-6的结果。模型4以GSCM_COERCIVE为因变量,我们观测到变量SIZE(p=0.05)和SUP_SOPH(p=0.01)均显著且正相关于强制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模型5包含三个制度变量和CUSTREQ,我们观测到R2提高了8%(P=0.01),但唯一显著的变量是CUSTREQ(p=0.05)。剔除三个制度变量后留下CUSTREQ,结果表明CUSTREQ显著且正相关于强制性绿色供应链管理(p<0.01)。三个制度变量仅使调整后的R2提高了3%左右,说明尽管程度有限,但制度压力也是强制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力,强制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由特定的客户需求驱动。模型6包括交互作用效应,我们观测到模型的拟合度并没有明显变化且三个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因此公司实施强制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即研究假设5)没有得到证实。
(一)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强制性和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被完全不同的因素驱动。强制性方法包括敦促和向供应商施压,采用“绿色”的做法主要受下游客户要求的影响,由采购商传导至供应商,因此下游客户需求催生了一种管理绿色供应链绩效的方法。相比而言,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更大程度上由制度环境驱动——实际上是由强制性制度压力驱动。在公司实施某种程度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强制性制度压力不容忽视。
模拟制度压力对采购商的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客户作出明确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时,采购商通过模仿其成功的行业竞争对手的做法给予回应,这与Ketchen and Giunipero(200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他们指出“在选择行为被视为高度合法且利益相关者(下游客户)均选择采取合法行为的背景下,基于模拟压力的决策是明智的”[14]。本文的研究也表明模拟压力和下游客户需求之间的互动效应对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强制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我们认为合作性和强制性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由不同的因素驱动的。同时,制度压力推动了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而下游客户需求驱动了强制性绿色供应链管理,这揭示制度压力支持积极主动的合作性绿色供应链管理,而非强制性方法。因此,我们应更深入理解影响公司实施不同类型GSCM的驱动因素,促进公司采用合作性和强制性的方法来成就其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
(二)管理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主要是被动而非主动的,这说明对管理者来说创建一个最初动力优势是一个机遇,但长期来看可通过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获取竞争优势。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商来说,寻找和突出自己的承诺并投资于绿色供应链管理,而不是等待客户前来索要环保产品的公司,将能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并获得竞争优势和信誉优势。此外,客户需求和模拟压力导致更多合作性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这进一步支持公司的管理目标可从驱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获取收益,绿色供应链厂商的努力不仅可以获得市场的区位优势,也有可能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行业领导者。
[1]Burby R.J. Coercive versus cooperative pollution control: Comparative study of state programs to reduce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pollution in urban areas[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5,19(3),pp.359-370.
[2]Lawrence T.,Suddaby R.,Leca B. Institutional work: Refocusing institutional studies of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2011,20(1),pp.52-58.
[3]Aerts W.,Cormier D.,Magnan M. Intra-industry imitation i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6,25(3),pp. 299-331.
[4]叶飞,张婕.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绿色设计与绩效关系[J].科学学研究,2010,(8).
[5]DiMaggio P.J.,Powell W.W.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2),pp. 147-160.
[6]Sharfman M.P.,Shaft T.M.,Anex R.P. The road to cooperative supply-cha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rust and uncertainty among pro-active firms[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9,18(1),pp.1-13.
[7]Tate W.L.,Ellram L.M.,Dooley K.J.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nd supplier management (EPSM): Theory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12,18(3),pp.173-188.
[8]Zhu Q.,Sarkis J.,Lai K.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heir mediations 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2,50(5),pp.1377-1394.
[9]曹柬,吴晓波,周根贵.基于产品效用异质性的绿色供应链协调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6).
[10]Zhu Q.,Sarkis J.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on emergent green supply chain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7, 45(18-19),pp.4333-4355.
[11]Vachon S.,Klassen R.D. Extending green practices across the supply chain: The impact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6,26(7),pp.795-821.
[12]Suddaby R. Challenges for institutional theory[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2010, 19(1),pp.14-20.
[13]Rao P.,Holt D. Do green supply chains lead to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5,25(9),pp.898-916.
[14]Ketchen Jr.D.J.,Giunipero L.C. The intersec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4,33(1),pp.51-56.
(责任编辑:化木)
Institutional Pressure,Customer Demands and the Model Selection of GSCM——Based on the Data Surveyed from 262 Companies in Four Provinces
WANG Xi-gang
(School of Business,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Drawing on the institutional theor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mode selec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ercive and cooperative mode choice depends on the institutional pressure (mimetic, normative and coercive) and the demand of the downstream customers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of 262 companies,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coercive or cooperative mode selec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 is driven by different factors: Institutional pressure significantly determines the choice of the cooperativ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hereas the coercive mode, to a larger extent, is driven by the downstream customer demand, which adjusts the cooperative mode, bu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ercive mode.
institutional pressure;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oercive mode;cooperative mode;customer demands
2015-05-2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YJC630170)
王喜刚(1978-),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F272
A
1004-4892(2016)02-008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