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创作研究

2016-09-18 02:22田佳程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帕米尔塔吉克族笛子

陈 怡 田佳程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创作研究

陈怡田佳程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李大同先生在新疆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创作了经典之作《帕米尔的春天》。本文从该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曲式结构分析以及演奏中技巧等方面,探究风格掌握以及创作理念,望为后者提供相关的参考。

李大同;音乐特征;艺术处理;创作理念

一、作者简介

李大同是我国著名的竹笛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1944年1月29出生北京,1960年底从建筑部歌舞团调至新疆昌吉州文工团担任演奏员。1972年12月调入新疆军区歌舞团任专职竹笛演奏员。而今70多岁高龄的他依然活跃在舞台、教学、创作等方面,现任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竹笛教师。在创作中,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似乎一直流淌在李老师的血液里,塔吉克族风格的《鹰》、维吾尔族风格《庆丰收》、新疆汉调式的《延河的怀念》、哈萨克族风格《牧羊姑娘》与《牧区春风》等作品。他不仅有着独特的创作理念,还以他别具一格的演奏方式,把新疆地域性的文化艺术用他那美妙悦耳的笛声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乃至国外。

二、创作背景

1960年是李大同艺术人生道路上的历史转折点,回忆起刚到新疆时,李老师总是万般感慨,面对坏境的恶劣,并没有打消他那颗炽热的心,而是被这里的多元文化艺术所吸引。在近十年间,不仅受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而且受到了俄国音乐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等作品的影响,并不断的学习相关音乐理论知识。回忆中,李老师说“在文革这个特殊地时期,我国的艺术文化受到严重的影响,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的艺术团体演出时只有八个样板戏,而自己很荣幸在当时能听到俄国的音乐作品”。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总会对“新”事物的出现是极度渴望的。李大同先生在无意之间听到了这首《美丽的塔什库尔干》,而正是这种“新”的音乐元素与他本人情感高度的融合,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1970年,在一次会议中完成了《帕米尔的春天》。在此后,有领导要求把《东方红》的旋律加入在曲中,但由于李老师坚定反对的决心,最后《帕米尔的春天》以全真的面貌展示给了人们,此年李老师年仅26岁。在30岁时与乐队在北京将《帕米尔的春天》灌入唱片。如今已过去了四十多年,然而《帕米尔的春天》笛子独奏曲已经成为经典曲目,它不因时间的飞逝而变得褪色,恰恰是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有生命力。

三、音乐形态分析

(一)曲式结构

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带有很强的塔吉克族音乐风格,以短小精悍两小节的引子直接进入呈现出鲜明的塔吉克族舞曲主题。

《帕米尔的春天》曲式结构表

(二)曲式的文字阐述

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属于省略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引入部分由主、属和弦构成,模仿塔吉克族鹰笛的演奏。旋律线条呈级进下行,欢快、明朗的7/8拍节奏型的出现,仿佛把人带入了帕米尔高原之上。

首部,主题材料重复、再现的变化给听众一种深刻的影响,同时在增二度音程4-#5与小二度音程3-4的使用,使塔吉克族风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强化了异域的风采。在乐句的结尾,多处采用了主、属三和弦的分解,在保持了塔吉克族7/8拍节奏的同时,也突出了笛子演奏技术的表现。

中部,由两大段组成,在7/8拍结束之后,由2/4拍的八小节间奏,把演奏技术带到另一个高度,旋律的轻快与笛子演奏技术的完美融合,在#5和#1的使用下,打破了正常拍子强弱规律及强拍的吐音与颤音的灵巧结合,仿佛感受到了塔吉克舞蹈的美妙。接着由主、属以及下属和弦分解的变奏后,节奏、旋律线条的变化加之在高音区的演奏,似乎有一种雄鹰展翅翱翔的美感。

再现部,为省略的再现部,在中部结束时,以密集的2/4拍,从属和弦到主和弦,双吐演奏后转为7/8拍。将主题材料经行了音程度数的移高,从而将主题材料进一步地再现,以补充完满终止的方式在欢腾热烈中结束,从全曲的乐段连接,妙在2/4与7/8节拍八分音符的速度基本相等,强音的节拍变化很大,然而乐曲的进行却似行云流水,足见作者民族音乐、东西方音乐语言交融与契合的功力非同一般。

四、演奏的艺术处理

音乐表演艺术是精湛技艺与艺术表现的统一体,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少。只有当演奏技术为音乐表现目的服务,并获得与音乐表现的完美统一时,才能体现出音乐表演的自身价值,也是作为演奏者最终追求的目标。

(一)首部的难点分析

引子短小精悍,以主、属和弦构成。在音量渐强的演奏之后引出了典型的塔吉克族7/8的节拍,具有极强的舞蹈性。对7/8拍节奏的认识是学习该曲基础,7/8拍,属于混合拍子的一种,它是3/8+2/8+2/8得来的,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一小节有七拍,然而拍子里的强弱关系在演奏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强、弱、弱/次强、弱/次强、弱”这种强弱的对比始终贯穿着整曲的7/8部分,在笛子的演奏该部分时应该注意使用“双吐”的方法,在平常演奏过程中时常有部分人会忽视“吐音”在曲子的的规范使用,例如正确的“吐音”演奏应该是“吐库吐 吐库”。这样的演奏使其强弱关系得到比较明显的对比。在演奏波音时也应该带着这样的强弱关系去演奏。同样在第一部分中的小节中,运用了增二度与小二度音程的连接独具魅力,带着浓郁的塔吉克上风,强化帕米尔高原的异彩,演奏时应该注意其音准。在某些乐句的尾部有一级和弦或者是属和弦的分解,在演奏时应该注意分解和弦的清晰度,手指的动作需要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这样的演奏需要前期对大小三和弦分解的进行严谨的训练,才能达到比较合理的演奏效果。

(二)中部的难点分析

中部的节拍变成了2/4拍,速度转化为快板。活泼明朗的旋律,在笛子演奏中此段有着一定的技术要求,此段是以“双吐”的演奏形式,以弱起开始,在演奏“双吐”时应该保持每个音都要清楚地发出来,同时在快速的吐音演奏下,手指的配合极为重要,例如在中,演奏升do时,手指要有精确的把握来控制音准,在对这一部分的演奏时应该去反复地练习。在此段演奏过程中相对比较难的一部分,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与磨合。在此段中还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演奏,打破了2/4的强弱关系,并将中拍后置,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强弱关系的更替。此段根据属和弦、下属和弦及主和弦的分解,演奏时需要把握音准,双吐与手指的配合得极度吻合。在此突然转变,节奏的紧密感变得阔朗,旋律的歌唱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再现部的难点分析。

从风格的掌握、演奏技术等方面,可见《帕米尔的春天》作为竹笛十级曲目有一定的合理性。李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对竹笛中的吐音、长音、手指等基本功的训练,倡导竹笛与长笛兼学,相互取长补短。他相信只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去学习,演奏《帕米尔的春天》是指日可待之事。

五、结语

李大同创作的《帕米尔的春天》成为竹笛曲经典之作,显现出了他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挚爱和自身高尚艺术修养完美结合。新疆是一个五彩斑斓多民族文化艺术的天堂,丰富的民族音乐是竹笛创作中灵感的火花,也是对竹笛演奏技巧进一步的开拓。新疆各民族的音乐如何在竹笛上光彩绽放?除了在创作、演奏等方面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外,还需要竹笛艺术界的共同努力,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用那优美动听的笛声传遍神州大地。

[1]方光耀.竹笛传统技巧:半窍吹奏新探—李大同演奏音律体系研究[J].韶关大学学报,1999(6).

[2]张莉.品读笛曲经典-帕米尔的春天[J].乐器学堂,2006(4).

[3]孟建军.春天走进帕米尔——访军旅竹笛演奏家李大同[J].乐器,2015(7).

[4]刘飞.竹笛曲《帕米尔的春天》的音乐特征及艺术处理[J].北方音乐,2015(17).

J042

A

陈怡(1975-),女,汉,陕西,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田佳程(1993-),男,汉,湖南,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帕米尔塔吉克族笛子
帕米尔之梦
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新疆塔吉克族鹰舞的编创
帕米尔人家(中国画)
笛子演奏家
黎明
快乐民族行
具有雄鹰气质的民族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