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荣玲(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2014年世界羽联总决赛女单决赛技战术分析①
方荣玲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在2014年世界羽联总决赛女单决赛中,台北戴资颖以自己独特的打法战胜韩国选手成池炫。该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戴资颖和成池炫在场上的得失分、发球、接发球等技术在前后场的使用进行了初步统计,从统计的数据对比赛的胜负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比赛中双方的回合较多,整个的比赛处于一种压制和反压制阶段。戴资颖的调动性极强,能把比赛的节奏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成池炫一直用积极地进攻去破坏对方的节奏,但整场比赛都处于跟进戴资颖的节奏,一直处于被动比赛中一直没有给自己赢的主动。
羽毛球 世界羽联总决赛 技战术分析 女子单打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加大,保持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我国的羽毛球运动尤其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及其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俗的表现以及随后伦敦奥运会中的辉煌成绩。高水平的竞技表现带动了国人对羽毛球的热爱,羽毛球俱乐部在中国广泛开展。羽毛球运动开展趋于普及,有利于推行国家全民健身计划。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何突破瓶颈继续保持优势,对于羽毛球的管理也存在制度上革新问题等待这我们去发现和解决。
通过对戴资颖和成池炫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对比,找出双方的优势与不足,对羽毛球女子单打应该重点把握的技战术进行理论探讨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观点剖析各项的技战术,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羽毛球进行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对羽毛球双打爱好者和业余羽毛球参与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提高。
对该场比赛视频进行反复认真地观看,充分认识到女子单打步伐灵活、思路清晰以及技战术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羽毛球运动的实践教学给予合理地改善和促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2014年世界羽联总决赛女单决赛选手戴资颖和成池炫为研究对象。
表1 戴资颖、成池炫发球技术的应用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该文通过查找中国期刊网、硕博士论文网、扬大图书馆羽毛球相关书籍资料等途径,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羽毛球基本技战术、大型竞技赛事、羽毛球相关的文献资料、期刊和相关报道,为后期的研究分析奠定理论基础。该文按照所要研究分析的比赛、内容的需要,详细查阅了10余篇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成果和分析结果,查阅相关研究资料,为该研究提供了较为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1.2.2录像观察法
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通过反复观看该次研究的比赛录像,对发接发技术、网前技术、后场技术、得失分技术等相关数据做详细的统计分析,以求准确地剖析该场比赛。
1.2.3比较分析法
对戴资颖和成池铉在比赛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并进行相关的综合分析,更为清晰地展现双方的技战术特点。
1.2.4数理统计法
通过反复地观看该场比赛,按研究最终目的、所要达到的效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在运用体育相关统计学原理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运用Excel应用软件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1戴资颖、成池炫发接发的技战术分析
表2 戴资颖、成池炫接发球技术的应用情况
表3 戴资颖、成池炫最后得分技战术使用情况
表4 戴资颖、成池炫主动失分技战术使用情况
表5 戴资颖、成池炫前场主要技战术使用情况
表6 戴资颖、成池炫后场主要技战术使用情况
2.1.1戴资颖、成池炫发球技战术应用情况分析
表1为戴资颖、成池炫的发球统计数据。
从表1看,戴资颖整场比赛运用了41个发高远球,表明了戴资颖对于双方的优劣把握的非常清楚,对手成池炫的身高优势,发网前小球易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所以,发高远球能很好地调动对方;而成池炫在发球技术的应用上与戴资颖恰恰相反,整场比赛中仅适用于5个高远球技术,其他均使用的是网前发小球,能够前后场兼顾,减少自己的二次启动。戴资颖在比赛中以拉吊为主,利用成池炫的转身启动相对迟缓,为自己创造主动的机会,变换节奏增加成池炫的二次启动,限制对方后采取进攻的技战术,而成池炫在比赛中为打乱对方的节奏,争取到抢攻的机会,成池炫采用了较为多的发网前小球。
2.1.2戴资颖、成池炫接发球技战术应用情况分析表2为戴资颖、成池炫接发球的应用情况的数据统计。
表2为戴资颖、成池炫在比赛中的接发球情况的使用情况,从表中显而易见戴资颖使用最多的是搓放网前和推后场,而吊球、杀球用相对较少。同时也说明戴资颖在比赛中有着较为冷静的思维、洞察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技战术能力,清晰认识到对方身高优势避免为对方创造有利的机会,利用节奏的变换增加对手的二次启动压制对方,为自己创造更好地进攻。而成池炫接发球更多地运用杀吊和高远球,搓放、勾对角、推球等运用较为少,说明了成池炫对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一来因为戴资颖惯于发后场球,成池炫可运用身高及时地处理且能为自己创造主动机会,二来使用强攻对于戴资颖的节奏变换会起到压制作用,但最终没有缓解处于被动的局面。
2.2戴资颖、成池炫最后得失分技战术应用情况分析
2.2.1戴资颖、成池炫最后得分技战术应用分析
表3为2014年世界羽联总决赛女单决赛戴资颖和成池炫最后得分技战术统计。
从表3中可以看出戴资颖主要通过杀球、搓放网前小球、推球和勾对角得分,网前技术应用较为自如,而且变换较为快,敢于大胆使用各种技术,在比赛中有着较为放松的心理。而成池炫在比赛中主要以杀球和挑后场为主,还结合高球和搓放球使用,网前相对较为被动,挑后场给自己创造杀球的机会,也为自己在比赛中脱离对方节奏牵引,调整自己的比赛节奏,场上的启动和回位较慢。
2.2.2戴资颖、成池炫主动失分技战术应用分析
在2014年世界羽联总决赛女单决赛中戴资颖和成池炫的主动失分情况如表4所示。
参考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比赛中戴资颖的技术较为全面,各项技术使用较为均衡,失误相对也分布在各项技术中,搓放球等一些前场技术的使用较为灵活多变,但也会存在失误,有些球的使用较为复杂化。而成池炫在比赛中利用的后场调动技术,挑球和杀球技术在比赛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前场球在比赛中大部分应为被动,出球点的位置和质量不是很高,前场球还易于给对方带来有力的进攻,所以,成池炫用的后场技术较为丰富,而且利于自身的回动,擅长拉吊突击,前场为薄弱的技术群。
2.3戴资颖、成池炫全场主要技战术使用情况分析
2.3.1戴资颖、成池炫前场主要技战术使用情况分析
表5为戴资颖、成池炫在前场技战术使用情况的数据统计。
通过表5中的数据以及表3、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戴资颖比赛中以前场的搓放球、勾对角、推球等技术运用较多,更能抓住机会果断扑网获得赢球的机会。善于观察,利用对方劣势在比赛中增加二次启动,打乱对方节奏牵制对方,前场技术的充分利用为戴资颖创造了很多主动的机会和进攻的有利条件。而成池炫在比赛中前场更多的使用搓放球、挑球技战术,身高的优势能够获得更好地击球点,挑球不仅是为调整节奏,更是为压制对方的节奏变换和打破对方的步步紧逼,压对方后场也能为自己创造有力的进攻机会,但是在紧张的比赛中,成池炫的挑球失误较多,这也给对方创造了很多得分的机会。
2.3.2戴资颖、成池炫后场主要技战术使用情况分析
表6中为2014世界羽联总决赛女单决赛的后场技战术运用情况统计的数据。
从表6中不难看出被动吊球和被动抽球用的相对较少,但是戴资颖的被动吊球和抽球还是较成池炫多,从表4、表5、表6中不难看出,由于成池炫在比赛中一直采用压戴资颖后场的战术打法,以大量地跑动来改变对方的限制和节奏,但是从观看整场比赛来看,成池炫的压后场并未对戴资颖产生很大的威胁。而且戴资颖的杀球变化性强,使用也较为频繁,得分率较高。成池炫后场主要采用高球压制对方,劈杀也是成池炫常用的后场技术且具有一定的威胁性。
3.1结论
该场比赛戴资颖在比赛的开始就占据了比赛的主动的位置,以自己的节奏牵制成池炫的节奏,使成池炫在比赛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戴资颖在场上能够积极转换思路,节奏快慢交替,让对方处处受限,成池炫由于身高较为高,重心偏高,启动速度相对于戴资颖不够快速灵活。戴资颖也充分的抓住这点,增加成池炫的二次启动,对戴资颖无疑是最为有利的。该场比赛中成池炫利用身高优势,在比赛中抢夺很好的击球点,以多拍的高远球拉吊戴资颖,为自己创造主动进攻的机会,但没有及时调整战略上的可致对方的有效方法,整场比赛一直没有突破戴资颖的压制。
3.2建议
在各种比赛中,都要全面提高各种技战术的水平,同时在比赛中灵活地应用技战术是每一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必修课。但是比赛中的突发状况会在各种偶然的情况下发生,所以,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在扎实的技战术基础之上,及时地变换自己的节奏和适应比赛时的各种要求,稳定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比赛。在比赛中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好,戴资颖是灵活多变,成池炫身高较高,只有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完成比赛。
[1]肖杰,骞子.羽毛球实战技巧战术图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林建成.羽毛球技、战术训练与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杨敏丽.羽毛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4]巩毅,董亚钊.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技术分析[J].德州体育学报,2012,28(4):99-101.
[5]洪剑,李扬.2011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林丹VS李宗伟技术运用对比分析[J].《新西部》体育与科学,2011(9):260.
[6]李云霄,雷萌,王冬慧.2011年世界羽毛球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女单决赛技术对比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2(2):34-36.
[7]陈荣荣,陆爱发.对韩国羽毛球女选手成池炫的技术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8):21-22.
[8]宋晓俊,洪庆林.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亚军决赛技战术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2):71-73.
[9]陈莉林.新赛制下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4):35-37.
[10]李志锋.羽毛球女子单打后场接发球技术运用的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1993(S1):7-9.
G847
A
2095-2813(2016)08(b)-0147-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3.147
方荣玲(1991,2—),女,汉,河南淮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羽毛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