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源,朱继华,张小强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116)
湖南观音堂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邹源*,朱继华,张小强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116)
在湘西,分布着多个具有相同成因,相同地质特征的钨锑金矿床,矿床中钨、锑、金共生或伴生,各元素即可呈独立矿床,又可呈伴生或共生矿床。董家河地区正好位于该类矿床成矿带上。通过对区内观音堂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成矿地质条件等研究,探讨找矿标志。认为该类矿床不严格各地层控制,而主要受构造控矿,褶皱构造亦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锑矿化为直接找矿标志,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异常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湘西;观音堂;钨锑金;构造
在湖南西部,东起益阳,经常德,西到沅陵,西南起自洪江,南至会同,靖州长约500km的地带,分布着250多处钨锑金矿床,这是我国华南地区著名的湘西钨锑金矿带[1]。矿床中钨、锑、金共生或伴生,各元素即可呈独立矿床,又可呈伴生或共生矿床。笔者认为它们为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相同的成矿条件下形成的同类型矿床。典型的矿床如沃溪钨锑金矿床、符竹溪锑金矿床、渣滓溪锑矿床。董家河地区西起怀化辰溪,东至溆浦,其东部正好位于该钨锑金成矿带上。区内查明或正在开采的矿床有羊皮帽锑金矿、观音堂锑矿、曾家溪钨锑矿等。以“湖南董家河地区矿产地质调查”项目为基础,以观音堂锑矿为例,研究其成矿地质特征,探讨成矿规律及找矿意义,以此来指导区内同类型钨锑金矿床的寻找。
本区位于南华准地台江南地轴,冷家溪窿起南西段之东南段。处于北北东与北东向构造转折部位[2]。构造复杂,地层缺失较多。区出出露地层由元古界板溪群至第四系全新统,地层缺失较多。矿床及附近无岩浆岩出露。
区域内沉积岩层位较齐全,岩性多样。从元古界板溪群至岩石炭系地层大部分均有出露。从沉积环境分析,有滨海、浅海相及海湾泻湖相沉积。沉积物来源有陆源,亦有火山喷发。沉积方式有冰水沉积、碎屑沉积、化学沉积。岩石类型有浅变质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泥岩,未经变质的各类碎屑沉积岩、化学沉积的硅质岩、碳酸盐类岩石—灰岩、白云岩等。这些都为沉积或沉积再造型矿产提供良好条件。
燕山造山运动在本区有着强烈的活动性,表现出以断裂的为主的特征。产生一系列北东向,北东东向近似平行的压性及张性断裂,形成许多断块式构造。
2.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南华系洪江:岩性为暗灰,灰绿色冰碛含砾泥岩、含砾粉砂岩;震旦系下统金家洞组:下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中部为黑色炭质板岩,下部为白云质板岩、炭质板岩、硅质板岩;震旦系上统留茶坡组,灰色中、厚层状硅质岩;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黑色板状炭质页岩、炭质板岩夹石煤,该层位为泥质岩石,在成矿主要地段为良好的盖层(图1)。
2.2构造
矿区处于中的和尚岩—洞谭断块上的曾家溪断裂与刘家坪断裂之间。主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为北东—南西向。
2.3矿体特征
本区为裂隙充填型锑矿床,有用矿物辉锑矿有3种赋存状态:
(1)充填于主裂隙中,或者两组裂隙交汇部位,呈短而粗的不规则脉状或囊状集合体。一般厚5~10cm。
(2)充填于主构造旁边的次级裂隙中,或沿层间裂隙破碎带充填,呈细脉状,团块状,小扁豆状集合体。一般厚度0.2~3cm。
(3)辉锑矿呈放射状,板条状,针状晶体散布在各类型裂隙面上,或晶洞内。
前两类单脉延长、延伸均不大,亦不稳定。后一类广泛分布于矿带各个部位。
2.4矿体产出的构造部位
矿体产出的构造部位,主要是观音堂鼻状背斜伏端及其北西次级背斜褶曲的两翼,尤其是轴部张性、压性裂隙发育的破碎带及其旁侧的层间破碎带中。
2.5碎体赋存层位及其岩性特征
矿体赋存于3个层位:
(1)震旦系留茶坡组地层中。以中、下部硅质岩为主,上至与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接触面。占矿体总数的67%。
(2)震旦系上统金家洞组的白云岩层间破碎带中。占矿体总数的25%。
(3)南华系上统洪江组与金家洞组接触面,跨两组地层,岩性为冰碛含砾砂岩及白云岩。仅一个矿体,占8%。
2.6矿石类型
按氧化程度分为氧化矿石、半氧化矿石、原生矿石。氧化矿石辉锑矿全部氧化成黄色、黄白色或褐黄色锑华或锑赭石,结构疏松,呈粉末状或保留辉锑矿晶体假象。氧化矿石分布零散,平面上不成片,垂直方向亦不成带,局限性很大,仅限于地表暴露部分的表面,和个中坚力量开放型裂隙中。由于辉锑矿与空气和水的作用而生成氧化物。深部除个别裂隙见氧化矿石外,基本上属原生辉锑矿。因此就整个矿床而言,氧化矿石所占比例极其微小。
半氧化矿石,辉锑矿氧化不完全,由锑华和辉锑矿共同组成。裂隙面上的单矿物晶体往往是部分氧化成锑华,部分为辉锑矿;团块状或脉状,透镜状辉锑矿集合体,则是粉末状锑华包裹着辉锑矿。
原生矿石辉锑矿未发生任何变化,辉锑矿为铅灰色,金属光泽强,单晶矿物晶面条纹清晰。
2.7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中有用矿物为辉锑矿,一般为细晶至伟晶状晶质结构,多为板状结构,针状结构。矿石构造种类较多,因成矿物质之多寡,裂隙性质及规模不同,距主控矿构造之远近,而形成不同类型构造的矿石。矿石构造有:块状或团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放射状构造、树枝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构造、浸染状构造。
2.8围岩蚀变
矿床围岩中发育着多种蚀变,其类型有褪色化、硅化、石墨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方解石化。其中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为褪色化、硅化、黄铁矿化。褪色化一般只发生于矿脉边部;硅化比较普遍,但主要以石英脉的形式出现,黄铁矿化多见于金家洞组白云岩中。
2.9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对董家河地区开展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53个综合异常。观音堂矿区位于AS23-乙1异常中,套合较好,其特征如下:
该综合异常面积为12.8km2,主要元素有Sb、Ag,其次为As、Au、Zn、Hg、Cd、Mo、Sn、Cu等,呈北东向长条状分布于南华系洪江组和大塘坡组、震旦系金家洞组和留茶坡组及寒武系牛蹄塘组中,并与北东向断裂方向一致,且分布于北东向断裂北西盘。Sb、Ag、As、Cd、Zn异常具有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且异常重叠性好,与已知钨矿点重合,见图2。从表1可见,Sb的异常规模和衬度值远远大于其他元素,显示异常区以锑矿化为主。Sb异常峰值为31944.0×10-6,平均值为1215.7×10-6,Sb异常峰值超过了锑矿最低工业品位(1.0%)的要求。反映Sb异常强度很高。Sb异常面积为8.1km2,其分布范围较大。该异常应由锑矿化所引起[3](表1、图2)。
表1 观音塘Sb、Ag异常参数特征表
3.1构造条件
曾家溪断裂和刘家坪断层,从矿区西部和东部通过,沿断裂带分布有不少锑矿点。因此,可将它们看作是区域内成矿物质的主要通道。
观音堂鼻状背斜构造,介于上述两断裂之间。该背斜向北倾伏,次级背、向斜挠曲构造发育,挤压破碎强烈,构造裂隙十分发育,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停积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条件。
3.2地层、岩性条件
本区地层有洪江组冰碛砾岩,金家洞组白云岩,留茶坡组硅质岩及牛蹄塘组黑色板状炭质页岩。冰碛砾岩不显层理,呈块状构造,裂隙不发育,对成矿不利,只个别矿体出现于顶部接触面上。硅质岩、白云岩对成矿有利,矿区内绝大多数矿体产于此两种岩层中。这并不意味着岩性与矿化的直接关系,是因为容矿裂隙的形成,受岩层层理构造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制约。硅质岩、白云岩属刚性、脆性岩石,受外力挤压后,容易破碎和产生构造裂隙,形成层间破碎带,或沿不同岩层之间滑动,成为矿物质却运移、停积创造形成良好空间条件。牛蹄塘组黑色板状炭质页岩,属塑性岩石,不易产生裂隙,在成矿过程中是良好的遮挡层,使下部上升的成矿物质被其遮挡,在下部有利的空间停积成矿。
3.3矿床成因
矿体不严格受层位控制,而产于构造裂隙带中。辉锑矿矿石为晶质结构,且多为粗晶,巨晶。构造多样,呈团块状、脉状、板条状单晶或放射状集合体、角砾状、晶洞等构造。矿脉与围岩截然分界,甚至单一的辉锑矿物,变只是附生在裂面上,无任何交代的迹象。矿石矿物为单一的辉锑矿。综合本区的矿床成因,应属低温气—液裂隙充填型锑矿床。
图2 董家河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AS23异常剖析图
此类矿床,不严格受岩层层位控制,主要受构造—断裂和裂隙破碎带控制。但也并非断裂和裂隙发育、破碎强裂的的地段就有矿。辉锑矿化的出现是直接找矿标志。其与褪色化、黄铁矿化、硅化等蚀变密切相关,围岩蚀变为间接找矿标志。另外,水系沉积物所圈定的Sb元素异常,亦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1]鲍肖,万溶江.湘西钨锑金矿床成矿系列标志及成矿特征[J].湖南冶金,1997(6):42-48.
[2]周建寅,赵振兴,龙显田.湖南省溆浦县观音堂锑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R].1986.
[3]刘汉军.湖南董家河地区矿产地质调查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报告[R].2015.
P61
A
1004-5716(2016)05-0079-04
2016-01-14
2016-01-19
邹源(1988-),男(汉族),四川内江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