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欢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电影业交际日益频繁,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产业市场的地位逐渐增强,中外合拍片作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世界对中国文化认同等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软实力的大背景下,中国与外国合拍片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给予应有重视和应对。
一、突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现象,中外合拍片出现的种种障碍,主要是电影主创团队对于中国文化本身的认知有差距,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定位模糊,因此在电影推广过程中出现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不相容等现象。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文化客观上受到相关国家排挤,也是中外合拍片的主要障碍之一。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对文化战略给予高度重视。各国在扶持本土电影产业发展方面,纷纷颁布相关优惠政策,以推动本国电影出口。欧盟委托意大利政府制定了一个“欧洲媒体计划 2 号”,旨在整合欧盟各国的电影资源,以与好莱坞形成某种抗衡;西班牙政府划拨专项资金,资助电影人拍摄可供输出的影片,并对这些影片制定了明确的奖励和补贴制度等等。
我国针对国际文化产业竞争,对电影产业政策做出进一步规范调整,将合拍片摄制标准规范为中方人员参与主创,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精华。
二、体现国人心中的完美形象
随着中国国力飞速发展,一些国家的“中国威胁论”占据相当的市场,中国的荧幕形象遭遇了长期的排挤,造成“文化误读”,甚至“妖魔化”中国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西方国家的想象和歪曲。比如《木乃伊3》中以邪恶的三头怪兽象征中国龙帝,《天堂口》中的兄弟情谊变成了同性恋情,《花木兰》中 替父从军使孝悌成为自我实现的途径;《卧虎藏龙》、《英雄》、《功夫之王》等引发的华语世界的文化焦虑,尤其是民族主义的焦虑,说明了中国电影文化主体性并没有通过合拍片充分建构起来。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跨文化语境中去追问某种文化的本真含义是做不到的,重要是把中国形象做成国人心中的完美形象,而非迎合其他国家的想象,要把握住并维护好本民族文化中最具民族性与个性特质的那一部分。
三、秉持中国文化的强大优势
在现代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将任何文化拒之门外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与合理的策略,便是谋求中华大众文化产品的崛起,以实力抵御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入侵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身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是中国合拍片在意识形态领域无人可以匹敌的优势,从中国的儒家思想、茶文化、丝绸文化,到神秘奇特的中医到享誉海外的瓷器、百家争鸣的繁荣,以及朝代更迭的历史,这些都应是合拍片所秉持的强大优势。跨文化交流中,文化间性思维要求合拍片融合异文化中值得借鉴的部分,以“他者视角”对待异文化才是中国合拍片的发展方向。
以“他者视角”对待异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展现中国价值观念的同时,丰富国际文化。
中国古画动画《美丽的森林》获奥斯卡奖提名,正说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既加深了国人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又向世界展示了国产动画的美丽。古韵悠然、情意绵绵,画中融入的不仅是作者创作孕育出作品的心意,更是中国文化西式表达的新意。所以,《美丽的森林》的成功警示着合拍片主创团队们,中国价值观念极具竞争力和凝聚力,中国故事走向世界具有广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