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及对深圳的启示

2016-09-14 07:40李春顶东艳靳航
关键词:金融中心深圳香港

李春顶,东艳,靳航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100732)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及对深圳的启示

李春顶,东艳,靳航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100732)

深圳前海正致力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由于临近香港且相互经贸往来密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深圳有借鉴价值。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因素可以归结为政策因素、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三个方面。具体包括:创新和技术政策,工业促进政策,自由贸易和宽松的资本流动环境,商业自由政策,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较低的税收水平,良好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劳动力以及同内地的紧密联系。深圳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方面应汲取香港的经验,大力推行创新和产业升级政策,促进市场自由化,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鼓励良性竞争,重视人才培养,利用有利条件建设深圳金融中心,推动深港金融中心的互相促进与发展。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前海;深港一体化

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金融业的发展和开放程度一直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过去十年间,深圳的金融业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十一五”期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33%,其高速增长更好地体现在了股票市场上。据统计,201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当年企业IPO数量为321家,排名全球第一;直接融资超过4000亿元,排名全球第二;深圳股票市场交易量位列全球第五位。根据2012年发布的《深圳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深圳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全国性的金融中心,目标是“建设以金融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及中小企业融资为特色的金融中心”,并成为“深港大都会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深圳前海正致力于构建国际金融中心。

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和世界银行 (World Bank)的报告显示,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位列第三;同期在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中香港获得了相同的排名。在众多国际组织的类似统计中,香港的排名稳定在第三到第五位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因而有必要对香港的崛起路径进行全面梳理,并分析促进香港成功的因素,进而探索可供深圳学习的经验。

一、香港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因素分析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主要发挥着以下功能:(1)资本流动中心。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香港银行业持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主要形式为银行贷款。资本主要流向英国、美国和日本。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底,香港银行业持有的海外资产约为3万亿美元①。(2)外汇交易和股票交易中心。香港外汇市场自70年代后开始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日均交易量的快速提高。80年代香港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外汇交易中心。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香港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外汇交易市场之一,尤其是在亚洲。香港拥有庞大的股票市场,超过1800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司在香港上市。对中国来说,香港股票市场也有特殊的意义。在所有香港上市的公司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大陆。对于内地企业来说,海外上市的第一选择总是香港。原因是在资本管制较为严格的环境下,香港是中国内地联系世界的最好桥梁[1]。

促进香港成功转变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政策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政策因素是主要推动力,即法律法规与政府采取的措施;内部因素包括香港自身条件和内部环境;外部因素则为外生的条件和环境(见表1)。

表1:香港成为商业与金融中心的关键因素

(一)政策因素

1.创新与技术政策

香港是创新导向型经济,政府制定一系列创新和技术推动政策来加强工业的竞争力。2000年7月1日,香港创新科技署正式成立,该机构采取五大策略来推动自身创新与技术发展:一是为企业提供顶级的技术设施;二是重视研究机构和大学;三是为股东提供金融支持;四是大力推动R&D项目并实现商业化,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与大陆和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五是活跃创新文化[2]。

2015年,香港政府宣布创新技术指导委员会重组为创新技术咨询委员会,同时创新科技署成立创新与技术基金来支持企业的创新升级[3]。2010年,创新科技署提出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sh Rebate Scheme),以此加强企业的研究活动,鼓励其与当地研究机构展开合作。此外,创新科技署还致力于顶级设施的建立,以此为产业升级带来便利,如建立香港科技园公司以及香港科学园。创新科技署同时还致力于促进创新文化的培养,来保障香港金融业的竞争力[4]。

2.工业推动政策

香港特区政府努力为区域内的商业活动提供友好的营商环境和最大限度的支持,提倡工业技术创新,鼓励产业升级。对于中小企业,政府通过不同机构为其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如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机构[5]。此外,香港还大力欢迎外来资本进行直接投资。

3.自由贸易和自由资本流动

自由市场政策、低关税水平和政府不干预政策是香港经济最大的特点,以繁荣的资本经济和离岸中心聚集地而闻名。作为转口贸易港,香港的贸易额大于其GDP总额(见图1)。根据2015年香港全球排名,其中经济自由度指标和世界经济自由报告,香港均为世界上最为自由的经济体。自由贸易和自由资本流动是促进香港成功的重要原因,推动香港成为了自由贸易港和资本集散中心。

图1:贸易和服务出口占GDP比重(%)

4.商业开放和不干预政策

对于商业活动,香港政府采取开放态度,并实施不干预政策。这种态度和政策大大保护了企业利益和权利,因此香港能持续吸引外国企业将业务设立至此。 2015年的环球金融中心指标(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显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伦敦和纽约。当年的世界竞争力年鉴(World Compentireness Yearbook of 2015)则认为香港的经济竞争力在全球排名第二位,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 (World Bank Doing Business Index)则将其排在第五位[6](见表2)。

5.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香港拥有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且完全采用国际标准。香港法律体系基于英国普通法建立,并根据当地习俗进行了必要的完善。其司法系统基于公正法制的原则,独立于政府体系。根据世界银行法定权利指数 (World Bank Strength of Legal Rights Index),香港拥有世界上相对较高的法律效力(见表2)。推崇法治以及宽松的新闻环境是香港作为商业与金融中心必不可少的因素。

表2:世界银行法定权利指数

6.低关税水平和简化透明的税收政策

香港关税水平程度较低,并采取简化透明的关税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6.5%,个人所得税上限为15%。香港税种较少,没有营业税、预提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增值税和地产税等。

简化透明的税收政策提高了香港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并为香港带来良好的营商环境。外商投资带来的资金可以放心在香港投资、置放或投资在债券市场而不必担心承担额外的税收成本。同时,香港的双重课税标准也十分宽松,其签署了一系列国际条款来保障纳税人的权益[7]。

(二)内部因素

1.密集高效的商业与金融基础设施

香港拥有高效便利的交通设施、成熟的商业技术支持,以及完善的商业服务,其金融体系驰名全世界。截至2014年底,依市值香港股市为全球第六大、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香港同时还拥有世界上最开放的保险市场,在香港有超过150家的保险公司,超过80家是当地企业,其余的来自大陆或海外。全球前20大保险公司中,有14家在香港。此外,香港还是亚洲的理财中心。2014年底,有超过110个基金管理组织着2000个信托单位和共同基金[4]。这些优越成熟的商业和金融设施为香港成为商业与金融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香港自身的经济基础十分牢固,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增长率都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见图2)。2014年,香港的人均GDP为40169.6美元,超过日本和韩国,位列发达经济体之列(见表3)。持续而稳定的经济增长是香港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

表3:人均GDP(单位:美元)

3.政治和社会稳定

香港回归中国后开始实施《基本法》,保障了其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平稳运行。除了国际争端,香港均保持着高度自治,并将在至少未来20年内继续维持这样的高度自治。政治的稳定和高度自治不断吸引国际机构和海外企业来到香港运营自身业务,使得香港得以继续保持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8]。

4.高素质的劳动力市场

香港拥有高度专业化的运营团队,保障了其可以应对各种商业需求。香港境内有数所在全球闻名的学校和研究机构,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在香港,高等教育普及率达到67%,高于日本的61%和英国的60%,保障了香港商业和金融业持续吸收高素质人才。

5.宽松的新闻环境和透明的信息政策

宽松的新闻环境和透明的信息政策是推动香港商业和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它们保障社会自由度较高,有利于企业集聚至此;另一方面,信息高度透明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均为良性[9]。

(三)外部因素

1.地理优势

香港崛起之前,全世界的经济命脉几乎被欧美把持。香港地处美洲和欧洲之间,恰好可以完美地弥补两个市场由于时差产生的空白。此外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周边国家及欧美贸易频繁,香港地处中国的南大门,自然而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转口贸易港[10]。

2.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香港的成功与大陆密切相关,大陆的转口贸易大大促进了香港自身贸易发展。回归后,香港与大陆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来鼓励双方加强经贸合作。在CEPA框架下,内地银行可以将国际资本和外汇交易转向香港当地进行,以更好地利用香港的优势资源,同时这一举措也保障了香港得到更为充裕的资金。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民银行大力支持在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成为第一个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市场,其结算、投资和融资的规模日趋扩大。目前香港已经是最大的人民币结算中心。大陆和香港的紧密联系保障了二者的共赢局面。

3.周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

香港周边环绕着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印度以及新加坡等。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自然而然成为东亚和东南亚的贸易和金融中心。

二、深圳前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香港经验的启示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

(一)大力推行创新和产业升级政策

香港是创新导向型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对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政策是可供其他国家学习的最主要经验之一。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香港政府支持的措施主要在于设立创新科技署,政策包括促进竞争政策、工商业支持政策以及资本支持政策[11]。

根据《深圳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政府应围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前海深港现代化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支持深圳的相关政策进行先行先试;同时深圳应结合自身特点,大胆推行尝试新措施,加强金融部门产业升级力度,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国情的金融业发展之路。

(二)促进市场自由化

纵观香港成为商业与金融中心的历程,市场自由化在其中意义非凡。自由的市场意味着自由贸易体系、私营部门的自由运作、自由的资本流动以及劳动力自由转移等方面。自由市场为香港营造了公平的经商环境,进而吸收了制成经济增长的大规模资本[12]。

低税率政策使得企业持续保持着活力。香港的税收体系遵循归属地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在香港境内获得的收入需要缴税。在低税率基础上,香港曾在上世纪90年代进一步减少了多余的税种。目前,香港只存在3种直接税和8种间接税。同亚洲其他经济体相比,香港的税率也处于较低的位置,企业所得税只有15%。尽管税率较低,但香港的税收减免和退税率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税收成本[13]。应该说,香港的税收政策对于大陆和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拥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我国的国情看,目前我国确实存在着税种繁多以及税率较高的现象,这是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遗留产物,十分不利于企业生产积极性的培养,这也是我国同发达经济体相比的主要不足之处。因此,将税收改革作为目前正在推行的“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十分明智的。如果相关政策出台,深圳作为国内政策先行先试的尖兵,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度扩大实施的范围和力度,一旦成效显著,则可进一步在全国推行。

市场自由化使得香港收获颇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仍存在失灵的风险。从香港的经验可以看出,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和过度开放导致其承受外部风险的能力偏弱。对于深圳来说,提高开放程度是必然选择,当然这需要注意一个度。在目前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状况下,过度开放意味着完全暴露于外部风险之中。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对自身能力有较好的评估,提高警觉性,做到审时度势,严格把控风险系数,时刻准备对过于自由化导致经济偏离轨道的适度干预,引导其步入正轨。

(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香港的法律体系与发达国家相似,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投资者能够快速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由此保障其能大量吸收来自发达经济体的资金并促使其最终转变为一个跨国总部型的经济体。管理政策与市场体系有效性关系密切。香港的金融监管水平类似于发达经济体,对协调银行业、资本运作行业以及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十分有利。“监督制约原则”是香港监管体系的座右铭[12]。此外,英语是香港的官方语言,协调国际事务十分便利。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法律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与香港和发达经济体相比仍然存在差距,需要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同时保障法律条款的实施,并监督法律的执行,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来支撑和推动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

(四)鼓励良性竞争

在制定经济政策和法规时,香港始终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于国内外投资者一视同仁。香港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以透明、高效和开放闻名,其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公司全部所有权,同时对于资本利润转移没有限制。整体上看,香港极少有针对某个行业的限制性政策,公共产业也并不被国有企业垄断,政府十分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整体环境保障了香港的商业运营处于良好的公平竞争状态[14]。

由于国有企业的存在,国内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方。国有企业的垄断导致市场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扭曲,不利于产业的发展。香港的经验告诉我们,自由竞争是市场保持活力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调整期,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明显,国有企业改革迫在眉睫,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于深圳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政府过多干预,尽量使各个金融市场在市场本身的作用下谋求发展。这不仅符合经济规律,而且也契合国际发展的理念。所以说,努力营造自由的经济环境,才能吸引外来资金在中国投资,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五)重视人才培养

人才供应对于香港的成功也是不可或缺的方面。香港的金融业有将近20万的从业人员,大部分为专业人士,丰富的国际经验保障了香港的服务业同任何国家相比都具有竞争力。不仅如此,特区政府还十分欢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内移民,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医疗和个人保险服务。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实体,深圳在创建高水平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做到两点:一是应为外来人才营造优美的环境。高效的基础设施可以为金融从业者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得相关人员乐于留在深圳工作生活并进一步吸引外来人才的流入。二是要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能力,在这一点上,国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如果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学会国际上主流的思维方式。虽然吸引外来人才可以很快见到成效,但由于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外来人员有可能需要长时间适应当地的情况,因此,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是深圳可以长期维持竞争力的核心。

三、深港一体化:深圳前海金融中心与香港金融中心的互动

(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深圳的机遇

香港金融中心的发展正面临新挑战。国际方面,香港面临新加坡、日本东京和韩国首尔的挑战;国内方面,上海、北京及深圳正迎头赶上。香港的外部竞争对手主要为新加坡。在香港,政府主要作为幕后推手,经济活动出现问题时,政府才会出手使得经济活动重新回到正轨;而新加坡政府则直接推动行业发展,鼓励开展当地的离岸银行业和债券市场。如果从外部的角度看新加坡直接挑战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那么国内的新型金融中心的发展则更应视作是对香港金融业的补充。上海、北京以及深圳等城市的金融业发展必将影响到香港,但是它们主要是为国内市场服务的。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香港是联系世界其他国家的通道,因此,国内市场的发展应该不会对香港本身地位产生根本性影响。

当前,全球一体化进程使得贸易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国家间贸易更多地被大型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所取代。香港传统上是一个转口贸易港,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其国际商业与金融中心地位必将不保。此外,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中国的贸易将更多地由以往转口贸易转向国与国之间直接贸易。实际上,香港的贸易水平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贸易额大幅下降(见图3),贸易萎缩是香港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图3:香港贸易状况(2001-2014)

香港的发展模式导致其经济结构严重单一化,推动其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为服务业。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香港大批制造业企业转向中国大陆。目前,香港的制造业主要为普通消费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同时,制造业企业规模偏小,导致它们无力进行大规模的R&D项目以及产业升级。香港的制造业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逐渐萎缩。极低的制造业份额严重挑战着香港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见图4)。

图4:GDP中制造业占比(%)

图5:GDP增速对比(%)

尽管香港的经济增速略高于发达经济体,但远远落后于新兴经济体,如大陆和印度等(见图5)。如果香港不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被这些新兴经济体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二)利用有利条件建设深圳金融中心

相对于其他国内其他金融中心,深圳具有一系列优势。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深圳毗邻香港。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与深圳之间的经贸往来由于地理上的临近而十分便利。加之深圳开放较早,与香港已经有合作的基础,双方在发展中已经相对比较了解。因此,在学习香港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深圳在制定政策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快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其次,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深圳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带的环绕之中,机场和航运以及高速公路等设施比较完备。货物对外可通过香港快速发往世界各地,对内则利用便利的设施迅速达到目的地。因此,深圳本身发展水平较高,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最后,政府对于深圳的发展十分支持,不仅支持深圳前海对一系列政策进行先行先试,而且还着力于将深圳打造成连接国内和国际之间的桥梁。在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拥有大量的人民币存款,而在政策支持下的深圳无疑会拓宽海外人民币的回流渠道。

(三)推动深港金融中心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深圳前海与香港的经济合作更加密切,2009年,中国开始推行人民币清算业务,深圳是最初的五个试点城市之一。2010 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该规划重点在于探索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具体则包括了深港之间的人民币跨境贷款及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等项目。2012年,前海正式获批一系列相关创新型金融政策,包括实现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香港银行允许为前海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等一系列措施,起到了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的作用。与此同时,鉴于“沪港通”的成功运行,市场的目光正在向深港之间的 “深港通”和“基金互认”聚焦。作为另一个金融市场的开放工具,在“沪港通”的经验下,正在酝酿中的“深港通”必定会是“加强版本”。

[1]Meyer,D.R.Hong Kong's Transformation as a Financial Center[M].Brown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2007.

[2]Pauly,L.W.Hong Kong Financial Center in a Regional and Global Context[J].Hong Kong Journal,2011,22,pp.1-8.

[3]McCauley,R.N.and E.Chan.Hong Kong and Shanghai:yesterday,todayandtomorrow[M].FinancialSector Development in the Pacific Rim,East Asia Seminar on Economics,Volume 18.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9.

[4]Jao,Y.C.Shanghai and Hong Kong a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Contemporary Analysis [Z].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orking Paper,2011.

[5]Leung,C.and O.Unteroberdoerster.Hong Kong SAR as a financialCenterforAsia:trendsandImplications[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Report,No.2008,2057.2008.

[6]FCLK.Hong Kong as an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A]. Fairbairn Catley Low&Kong Report,[DB/OL].www.fclklaw. com.hk/english/legal/update26.pdf.2009.

[7]Ferguson,R.FromShipstoChips:ResearchIssues Surrounding Hong Kong's Technology Policy[M].mimeo,Hong Kong: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

[8]Jao,Y.C.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ordeal of Hong Kong[Z].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1.

[9]Jao,Y.C.Shanghai and Hong Kong a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contemporary analysis[Z].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rategy Working Paper,2003.

[10]Jao,Y.C.The rise of Hong Kong as a financial center[Z]. Asian Survey,1979,19(7),pp.674-694.

[11]ITC.Hong Kong:The Facts[DB/OL].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Home Page:http://www.itc.gov.hk.2015.

[12]HKSAR.Commission o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irst Report.[DB/OL].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1998.10/ 09/1009174.htm.HongKong.

[13]Feng,B.A century of Hong Kong financial development[M]. The Eastern Publishing Company.2002.

[14]Chunding LI,Yan DONG and Hang JIN.Business and Financial Hub:A case of Hong Kong[M].KIEP Working Paper,2016.

【责任编辑:林莎】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Shenzhen

LI Ding-chun,DONG Yan,JIN Hang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0732)

Qianhai of Shenzhen is now wor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As it is adjacent to Hong Kong and has close economic exchanges and trade with the latter,Hong Kong's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can be a good reference for Shenzhen.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can be boiled down to policy factors,external factors and internal factors,including innovative and technological policies,industry expansion policies,free trade and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capital flow,commercial freedom policies,perfect law and regulation system,lower level of taxation,good infrastructure,high-quality workforce,and close contact with mainland.Shenzhen should learn from Hong Kong's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vigorously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upgrading policies,freeing market,establishing perfect legal system,encouraging benign competition,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alent training,taking advantage of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construct Shenzhen Financial Center,and pushing mutual development of Shenzhen's and Hong Kong's financial centers.

Hong Kong;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Qianhai of Shenzhen;Shenzhen-Hong Kong integration

F 831;F061.5

A

1000-260X(2016)04-0019-08

2016-03-25

李春顶,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从事国际贸易研究;东艳,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从事国际贸易研究;靳航,经济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深圳香港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某金融中心冰蓄冷系统的应用与经济性分析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