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娟,刘 鑫,孔 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834000)
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
王虹娟,刘鑫,孔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检验科83400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方法对4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新鲜尿标本分别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蛋白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结果在408例尿液标本中,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出尿蛋白阳性率为20.10%(82/408),免疫比浊法尿微量清蛋白检测阳性率为42.16%(172/40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在尿蛋白++、+++的标本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与尿微量清蛋白测定完全符合。结论尿液干化学检测尿蛋白快速,且操作简单,但灵敏度不高,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过筛检测。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等优点,可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监测和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免疫比浊法;尿蛋白;尿微量清蛋白
2型糖尿病的重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肾病,也是糖尿病患者临床死亡的常见原因。肾损伤的确诊要靠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但肾活检对患者有侵害性。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可以获得肾组织早期损伤的诊断。随着尿液分析仪在各家医院的普及,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操作十分简便、快捷,已成为常规法。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灵敏度高,准确性强。尿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有很高相关性。笔者对4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标本同时检测尿蛋白和尿微量清蛋白,探讨其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糖尿病代谢科和糖尿病肾病科住院的4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新鲜尿液标本。其中男192例、女216例,年龄40~88岁、平均64岁,病程持续时间1.5~20年。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质量下降)加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2)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3)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11.1 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1]。
1.2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Ⅰ期:肾小球高滤过,肾体积增大。Ⅱ期:间断微量清蛋白尿。患者休息时晨尿或随机尿清蛋白与肌酐比值正常。病理检查可发现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以持续性微量清蛋白尿为标志,病理检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清蛋白尿,部分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球萎缩及间质纤维化。Ⅴ期:肾衰竭期。
1.3仪器和试剂国产AVE-752型尿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11项试纸条;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用德国罗氏公司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并做好试剂校准及室间和室内质量控制。
1.4方法用一次性尿管随机收集患者中段晨尿10 mL,并分为2份,一份用尿液干化学仪检测尿蛋白水平,对超出检测范围(即++~+++)患者进行重新复核,需要用生理盐水10~40倍稀释后进行检测;另一份用离心机1 5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用免疫比浊法进行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测定。
1.5判断标准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蛋白检测结果分为阴性(-)、可疑(±)、阳性(+)、 ++、+++ 5类。尿微量清蛋白检测以0~30 mg/L为正常参考范围,>30 mg/L即为阳性。
1.6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干化学检测尿蛋白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结果见表1。在408例尿液标本中,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出尿蛋白阳性率为20.10%(82/408),免疫比浊法尿微量清蛋白检测阳性率为42.16%(172/40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在尿蛋白++、+++的标本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与尿微量清蛋白测定完全符合。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干化学检测尿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结果比较(n)
2型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导致终末肾衰竭的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发生糖尿病肾病,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其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特别是肾脏[2]。肾脏损害在早期临床表现为尿清蛋白。尿清蛋白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呈负电荷,在近曲小管完全被吸收。肾小球滤过膜是一种选择性过滤器,对电荷和分子大小可作出选择。由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导致微循环障碍,使患者肾小球滤过膜对负电荷选择性丢失。尿中出现微量清蛋白尿,可早期反映肾脏异常,也可反映整个血管系统的改变,被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3]。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其原理是抗清蛋白抗体与样品中的抗原反应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其浊度与其浓度呈正比。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是根据蛋白质误差法的原理,蛋白质与溴酚蓝染料结合形成由黄到绿色复合物,特别是清蛋白。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与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灵敏度不一致。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的灵敏度是3 mg/L,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灵敏度是150 mg/L,因此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结果相差较大。从本文中可看出: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准确性高于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阴性281例中,有59例尿微量清蛋白检测阳性(>30 mg/L),这说明肾病早期通过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存在漏诊率,所以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可作为一种过筛检测手段。当患者尿蛋白增多到++、+++时,两种检测阳性结果例数一致。
综上所述,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可作为一种过筛检测尿蛋白。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特异性高,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使临床及早采取药物经过规范地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修复肾小球功能,可清除蛋白尿[4],让2型糖尿病肾病好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纪立农,翁建平,陆菊明,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201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64.
[2]陈灏珠.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38.
[3]尚红.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25.
[4]黄君富,府伟灵.急性肾损伤早期实验诊断标志物[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5):462-464.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6.063
B
1673-4130(2016)16-2347-02
2016-02-13
2016-05-17)